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89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8篇
  138篇
综合类   15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3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2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土地盐渍化、沙漠化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研究土地盐渍化与沙漠化遥感解译标志,为防治盐渍化、沙漠化问题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TM影像数据为信息源,提取遥感影像特征信息,建立土地盐溃化与沙漠化遥感解译标志.[结果]根据土地盐渍化与沙漠化遥感解译标志以及区域地形地貌、人为活动,将哈密盆地土地盐渍化与沙漠化分别分为轻度盐渍化、中度盐渍化、重度盐渍化以及轻度沙漠化、中度沙漠化、重度沙漠化等类型,并分析其综合变化情况.[结论]通过建立遥感解译标志,初步分析了哈密盆地盐渍化、沙漠化变化情况,对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2.
鼠类对玛多县草地表层土壤的影响及沙漠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室内试验分析方法研究了鼠类对玛多县草地表层土壤的破坏及沙漠化作用。结果表明,鼠兔挖掘洞穴,破坏草皮层,将下伏沙砾、土壤推于地表。在鼠害严重的地方,覆盖面积占草地面积的7.47%~16.41%,达到了轻度沙漠化水平。鼠洞洞口塌陷形成风蚀浅坑,风蚀浅坑不断发展,相互贯通,最终发展成"秃斑"和"黑土滩",是草地沙漠化形成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3.
敏感性评价可以定量揭示研究区的生态环境敏感性程度和空间分布特征,利用2000-2015年的MODIS13Q1植被指数、气象及土壤数据,结合趋势分析法、Kriging空间插值和空间叠加法对乌珠穆沁草原进行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1)2000-2015年乌珠穆沁草原年平均NDVI值总体呈上升趋势。植被NDVI值在生长季(4-9月)呈上升趋势,其中6、7和8月份的植被NDVI值明显高于其它月份,增速达到7.13%/10a、5.83%/10a和1.52%/10a,10月份NDVI值明显呈下降趋势,增速达-0.07%/10a。(2)空间分布上,NDVI值由东南向西北降低特征,东南部的森林植被NDVI值较高,西北部荒漠区的NDVI值较低。中覆盖度是研究区主要植被覆盖类型,占总面积的62.30%,面积为42557.69km2。(3)乌珠穆沁草原的土地沙漠化敏感性指数在2.23607-7.77006之间,中度敏感区分布在乌珠穆沁草原的北部,面积宽广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2.42%。高度敏感区分布在乌珠穆沁草原的植被覆盖度较低,沙质土壤为主,风沙天气较多的沙地区域,研究区以中度敏感为主。  相似文献   
104.
褐鳞苔草(Carex brunnescens)是黄河源区(玛曲)沙漠化草地具有较强固沙能力的先锋植物,对维护玛曲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有重要作用。为了揭示褐鳞苔草固沙的生物学特征,本研究在野外观测了其物候学特征,地上和地下器官生长进程以及地下器官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褐鳞苔草返青早,生育期较长,具有二次开花和结果的生长特性。褐鳞苔草单株叶宽、单株叶长、单株叶片数量、群落密度、群落盖度和群落叶片密度从展叶期-果实成熟期-黄枯期呈显著增加而后趋于稳定;而单株叶丛高度、单株叶面积和群落叶片面积呈显著增加而后减小的趋势。褐鳞苔草地下茎(水平茎和垂直茎)和根系适宜生存的沙层深度为0-60cm。不同沙层深度(0-20、20-40和40-60cm)均以直径为0.2~0.5mm的中根数量最多,在20-40cm沙层内细根(0.2mm)的根系总长度均最大,0-20cm沙层内中根根系总长度最大。在10-30cm沙层内,水平茎,垂直茎和主根长度、鲜重和干重均最大,40-50cm沙层内最小。以上结果表明,褐鳞苔草能很好地适应高寒风沙生境,可作为玛曲高寒沙漠化草地生态恢复的建群种,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5.
沙漠治理的意义在于解决沙漠化问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该文在分析了全国目前沙漠化状况及其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治理策略,并分别介绍了沙漠化治理的不同覆盖材料,强调了生态垫的优越性。最后,以实际试验为依据,重点针对生态垫覆盖的应用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沙漠化的优化治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6.
沙化土地整治背景下的沙漠化监测预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保障中国粮食及生态安全,对沙化土地整治开发过程进行沙漠化监测预警尤为必要。该文以科尔沁左翼后旗为例,基于Landsat 8 OLI影像,利用决策树分类实现沙漠化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引入"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综合沙漠化影响因素和人为响应措施,实现沙漠化预警,最后与各类土地整治项目标准进行比对分析,对研究区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1)研究区沙漠化形势较为严峻,沙漠化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8%,其中以轻度和重度沙漠化为主,两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1%,另外极重度沙漠化占6%,主要位于科左后旗西部;2)沙漠化预警警度分为重警、中警、轻警和无警,其中沙漠化中警面积最大,沙漠化重警与极重度沙漠化空间分布大致相同,但前者更趋向于研究区西北方向的牧区,沙漠化无警和轻警则主要位于科左后旗东部的农区;3)在土地整治项目中,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和农用地整治项目以沙漠化无警面积最大。宜农后备土地开发项目、土地复垦项目以沙漠化轻警和中警为主,而沙漠化重警则主要零星分布于农用地整治项目、宜农后备土地开发项目和饲草料基地建设项目中。总体来看,研究区在土地整治背景下,进一步沙漠化的风险不高,但局部沙漠化重警区须加以关注。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后续土地整治规划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7.
吕志祥  高兵桃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516-1517,1520
提出土地沙漠化治理需借助林权的激励功能,指出我国林权“模糊”不利于其激励功能的发挥,并详细论述了完善林权制度,推动沙漠化治理进程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8.
环青海湖区沙漠化土地景观格局自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环青海湖区1.49 x 104 km2为研究区,选取轨道号为132/34,133/34,133/35,134/34的1987年和2006年2个时期的Landsat-5 TM影像,并以全球数字高程模型(GDEM)为数据源,结合1:50 000地形图、植被类型图等数据,获取了该区14种土地利用/覆盖类型,遥感解译的总体分类精度为81.81%和79.37%,Kappa系数为0.80和0.78.再根据青海湖区各地风沙活动的强度,参考已有的划分标准,得到环湖区沙漠化土地景观结果;以不同时期各沙漠化土地景观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均值和坡向均值、高程均值等为区域观测值,计算了各种沙漠化土地景观类型之间空间自相关性Moran指数和NDVI均值与坡度、坡向、高程均值、出现频率最高的高程值之间的多变量自相关指数,分析了在20年间的动态变化特征.最后,基于各沙漠化土地景观的空间集聚分布特点及其生态意义,得出研究区景观结构稳定性分级图,提出了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9.
以全国重点牧区环青海湖地区共和盆地为研究对象,选择了该区1961—2007年共47年的15个自然与人为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对土地荒漠化过程中自然与人为要素作用强度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在共和盆地的荒漠化发展过程中,人为因素的贡献率为46.82%,自然因素的贡献率仅11.96%,自然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贡献率为29.74%。对该地区土地沙化影响的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相关因子的历年变化情况及其影响系数与土地荒漠化状况的分析表明,人为因素对土地沙漠化的作用力是持续增加的,而自然因素是处于一种平稳的变化趋势,对土地沙漠化的作用力基本是一种周期性变化,人为因素影响系数明显高于自然因素综合影响系数成为综合影响系数的主体,人为因素是导致土地沙漠化的主要作用力;只要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减少牲畜和耕地面积,调整草场内部结构,不仅可以防止土地荒漠化继续发展,而且可以改善当地的生态。  相似文献   
110.
共和盆地是青海省沙化土地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多年来,沙化土地吞噬和威胁着盆地内畜牧业、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同时还严重威胁着黄河明珠龙羊峡库区的安全运行。治理沙化土地已刻不容缓。文章在较全面掌握共和盆地沙化土地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沙化土地形成原因和造成的危害,并提出了初步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