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47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6篇
  40篇
综合类   141篇
畜牧兽医   64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近54年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沙尘暴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近54 a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沙尘暴天气发生频次的变化特征,为该区沙尘暴天气的科学预测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线性回归、5 a滑动平均、小波分析、滑动t检验、Mann-Kendall检验方法分析内蒙古自治区西部24个气象站点沙尘暴日数的变化趋势、周期性、突变性等特征。[结果]①近54 a来沙尘暴天气发生频次可分为高频期(1960—1975年)、快速减少期(1976—1992年)和低频期(1993—2013年)。沙尘暴发生的频次分别为17,9和4 d/a;发生频次的周期性存在31,22,13 a三个长周期和5,8,1.5 a三个短周期的波动变化。②1986年前后沙尘暴发生频次出现了明显的突变现象,1976—1986年的线性递减率为0.76 d/a,1987—1992年的线性递减率为1.4 d/a。[结论]近54 a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沙尘暴日数变化呈波动下降趋势,且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和突变性特征。  相似文献   
82.
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冬春季上风向的蒙古国及阴山北麓表土取样后与呼和浩特市沙尘暴降尘和非尘暴降尘进行对比分析,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了K2O、CaO、Na2O、MgO、Al2O3、SiO2、Fe2O3、Mn、Cu、Pb、As、Ti等化学成分,发现除非尘暴降尘样的氧化物常规成分为81%外,其它三种样品的氧化物常规成分均在83%-84%之间,总量相差不大,但具体成分差别较明显。通过富集系数法、判别函数法和硅铝率等计算分析了蒙古国与阴山北麓表土与呼和浩特沙尘暴降尘的关系。得出呼和浩特市沙尘暴降尘的化学成分更接近于阴山北麓表土,且沉积元素主要来自自然源,阴山北麓表土为呼和浩特市沙尘暴的重要尘源,蒙古国的半固定沙丘对呼和浩特市沙尘暴尘源贡献不明显。  相似文献   
83.
准噶尔盆地短命植物降低沙尘暴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4.
锡林郭勒盟春季沙尘暴成因的气象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了锡林郭勒地区沙尘暴高发季节春季(3~5月)的大风日数、气温、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通过对当地气象因子的调查,采用基于因子分析的主成分提取方法,将气象因子分为3个主成分,并分析了各主成分的意义,通过对沙尘暴成因的各种气象因素所作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在沙尘暴的预报和监测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5.
本文根据我国西北不同地区近50年来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该区沙尘暴活动特点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近五十年来我国西北沙尘暴发生总体呈波动减小趋势,这主要与新疆和内蒙古等沙源区向暖湿方向发展有关,而1999—2002年沙尘暴活动增强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减少和气温升高。气候要素中的降水量变化与沙尘暴的发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二者呈明显的负相关;气温的高低也与沙尘暴的发生呈负相关,但没有与降水量的关系明显。在沙尘暴多发的60—70年代,沙尘暴日数减少与春季降水量的增加关系密切;而在80—90年代,冬干气候对沙尘暴日数增加作用明显。在沙尘暴多发的60—70年代,拉尼娜年对沙尘暴日数有明显的减少作用;相反,在沙尘暴较少的80—90年代,厄尔尼诺年对沙尘暴日数有明显的增加作用。  相似文献   
86.
气候变化对宁夏南部山区主要农作物的影响和应对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南部山区属温带干旱半干旱内陆气候,年降水少,且四季不均、集中在夏季;气温北暖南凉,冬长夏短,无霜期短,日较差大,光照充足;春季多风沙天气,易发干旱;北干南湿:干旱、暴雨洪涝、冰雹雷电、寒潮霜冻、大风沙尘暴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给地方经济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7.
上世纪末,在内蒙古鄂托克旗农牧民中,曾经最流传的一句话就是"一年只刮一次风,一刮就是十二个月"。那时候的天空是黄色的,沙尘暴对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影响极大。到过这里的生态专家,不止一位曾经说过——这是一个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然而今天,鄂托克旗通过近10年的林业生态建设,"一片黄沙"的景象已明显发生了改观。该旗务林人遵循"生态立旗"的方针,依托国家重点工程植树造林,使全旗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末的3.84%增加到2009年的21.53%,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增幅达到17.69个百分点。与之相伴生的是:2000年,全旗沙尘暴及扬沙天气各有15次,而到2009年,扬沙天气却仅有6次,沙尘暴骤减到1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50天以上。  相似文献   
88.
张晶 《现代农业》2013,(5):56-57
保护性耕作的主要内容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田间作业,通过机械化手段以秸秆残茬覆盖、免耕播种、化学除草和深松技术为核心,以减少土壤耕作次数,降低生产成本,避免水土流失,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实施保护性耕作的优点是:一是可以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  相似文献   
89.
中国新疆地区是全球四大沙尘暴区之一,属全球现代沙尘暴的高活动区之一。沙尘暴的危害主要是大风,风蚀土壤,破坏植被,掩埋农田。另外是沙尘,沙尘污染空气,影响人们的健康。本文通过对沙尘暴灾害性天气特殊性给人们生存状态带来的巨大影响,以及人们对此应作出怎样的应对、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等,一一做出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
通过对沙尘暴天气温室内外环境因子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沙尘暴天气急剧降低温室内外的光照强度和温度;沙尘暴过程温室内外相对湿度差异不大,沙尘暴后温室内相对湿度迅速升高;沙尘暴影响温室环境因子变化趋势.温室土壤温度变化幅度不大.温室外光照强度高于温室内,温室内温度、湿度、土壤湿度高于温室外.温室封闭条件和覆盖材料对温室环境因子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