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07篇
  免费   572篇
  国内免费   731篇
林业   1831篇
农学   1011篇
基础科学   1099篇
  2390篇
综合类   9804篇
农作物   434篇
水产渔业   1980篇
畜牧兽医   6326篇
园艺   943篇
植物保护   992篇
  2024年   185篇
  2023年   549篇
  2022年   822篇
  2021年   945篇
  2020年   867篇
  2019年   837篇
  2018年   430篇
  2017年   782篇
  2016年   876篇
  2015年   930篇
  2014年   1332篇
  2013年   1393篇
  2012年   1499篇
  2011年   1517篇
  2010年   1474篇
  2009年   1287篇
  2008年   1819篇
  2007年   1415篇
  2006年   1065篇
  2005年   1240篇
  2004年   1015篇
  2003年   1279篇
  2002年   693篇
  2001年   565篇
  2000年   258篇
  1999年   186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143篇
  1995年   115篇
  1994年   111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104篇
  1990年   90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66篇
  1986年   66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8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13篇
  1976年   18篇
  1975年   15篇
  1974年   20篇
  1973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51.
鸡病毒性关节炎是由于感染禽呼肠病毒科的呼肠孤病毒而发生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鸡群感染后会表现出跛行、毒血症等症状,造成大量死亡。该病全年季节都能够发生,且任何品种、各个年龄的鸡群都可感染,往往呈地方性流行。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养殖产业持续发展,养鸡业不断朝规模化和集约化的方向发展,促使各种禽类疾病越加多发,其中鸡病毒性关节炎等疾病会严重损害养殖者的经济效益。现概述该病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52.
猪渗出性皮炎也叫做猪油皮病,主要是由于感染猪源葡萄球菌导致的一种传染病,通常是5~6日龄的哺乳仔猪和刚断奶的仔猪易发。仔猪发病后,会导致全身性病变,体表皮肤变得粘湿、油腻,存在很多污染物,并逐渐形成棕色假皮,但没有瘙痒症状,使机体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完全停止生长,造成养猪场的死淘率明显提高。现概述猪渗出性皮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以及防治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3.
肉种鸡腺肌胃炎是一种不具有传染性的消化道疾病,引发该病的主要原因是饲料原料中含有大量的霉菌毒素,或加工后饲料被霉菌污染,鸡长期采食含有霉菌毒素的饲料,会导致腺胃肿大,腺胃壁黏膜肿胀、溃疡,腺胃乳头出血、肿大,肌胃角质层溃疡、脱落,病鸡的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使肉种鸡的生长发育以及生产性能大大降低,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54.
青土湖水面形成区土壤颗粒组成与化学特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青土湖输水作为石羊河流域治理的一项关键措施,对保护湖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距青土湖水面边缘东南方向0-450 m的10个样点中分3层取0-60 cm土样,测定土壤粒径的质量百分比与全氮、全磷、全钾和电导率,分析青土湖水面形成后土壤颗粒组成与化学特性变化。结果表明, 随着离水面边缘距离的增加,土壤颗粒与化学特性呈有规律的增减变化,土壤粘粉粒组成与其全磷、全钾之间存在正线性相关。青土湖水面形成加剧了距水面边缘0-150 m处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土壤细粒及养分出现富集,分别在距水面边缘100-150 m和300 m处达到最大值。因此,土壤养分与土壤细物质的良好相关性表明,土壤粘粉粒变化可作为反映该区域土壤性状变化和评价衡量水面形成后土壤恢复程度的定量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55.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塔里木河干流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塔里木河干流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内在影响机制,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优化了其土地利用结构.结果表明:(1)应急生态输水后塔里木河干流耕地、林地、草地、荒漠、水体的年平均变化率分别为7.26%、2.68%、-1.90%、1.22%、0.08%,耕地、林地面积的增加主要来自草地,水体面积变化主要受来水量影...  相似文献   
256.
大水面养鱼具有易管理、鱼质好、总产高的特点,一般不进行鱼病防治工作,但是一旦发生鱼病往往束手无策、听天由命,给我们的渔业生产造成较大损失。笔者在近几年的大水面鱼类养殖中,对大水面养鱼鱼病防治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研究,通过采取集中鱼群、生物防治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将主要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57.
基于滇池10个水质监测点的实测数据,采用1990—2020年长时间序列实测水质指标,通过相关指标的年际变化,综合时空分析与统计方法,以年际间尺度对比滇池水质的时空间演化情况;通过空间插值法对草海、外海2个空间区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外海水质指标相对稳定,草海相关指标变化幅度大,滇池受到化学需氧量(COD)的影响较大,外海水质指标相关性较弱。1997—2015年是滇池环境恶化与修复过程;2016年后,水质问题有所好转。2000—2010年,相关指标含量(TP、TN、NH3−N等)在滇池外海南部区域易发生变化,区域性较为集中,邻近草海区域其水质指标含量明显较高。草海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外海富营养化虽较为缓和,但富营养指数处于边缘临界。整个滇池水域的CWQI值的变化范围为64.72~92.38,在及格、中等和好的水质范围内波动。  相似文献   
258.
鉴于目前热带地区生境破碎化和热带森林片断化已不可避免,基于以往的各种研究,总结了热带季节性雨林片段化后对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片断化后,一些植物分类群(种、属、科)的优势度明显改变,单位面积上物种数减少了,并且干扰越严重且片断的面积越小,物种减少越明显;在生活型构成上,藤本植物和小高位芽植物相对增加,而附生植物,大、中高位芽植物和地上芽植物相对减少,同时发现具有较小种群的树种在片断雨林中会首先消失。在片断化的热带季节性雨林里,不同生态种组的物种发生了显著变化,阳性和先锋植物种类增加,耐阴和阴生植物种类减少;随着热带季节性雨林的片断化,其组成物种也发生了系统发育结构的改变:系统发育关系由聚集变为离散。热带季节性雨林片断化后,林缘产生了明显的“边缘效应”,森林边缘单位面积植物种数和个体数明显多于森林内部,并以藤本植物的增加最为显著;干扰越大的片断热带雨林,林缘和林内阳性植物的比例越大,差值越小;林缘优势植物科的数量相对增加了,即林缘种类主要集中在一些含先锋树种较多的科中,而林内的少种科的比例较高。热带季节性雨林主要通过林下存在的幼苗、幼树库来更新,林下种植会破坏热带雨林更新所依赖的幼苗、幼树库, 使热带雨林丧失更新能力。热带雨林变为橡胶林后,原来的物种极端丰富的乔木层变为仅由单一树种橡胶组成的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大量丧失。  相似文献   
259.
小白及无菌播种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小白及快速繁育技术,以小白及蒴果为外植体材料,在大棚自然条件下,建立小白及无菌播种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胚龄为15周的小白及蒴果为最佳的外植体材料,消毒灭菌成功率高,在培养基1/2 MS+NAA 0.3 mg/L+6-BA 0.1 mg/L+蔗糖3%上的萌发率达到90%;最佳的分化培养基为:MS+NAA 0.5 mg/L+BA 1.0 mg/L+2-iP 0.8 mg/L+蔗糖3%,分化率为94.5%;最佳的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1.0 mg/L+香蕉10%+糖3%,培养60 d后组培苗假鳞茎大,植株健壮,生根率达100%.在昆明地区,大棚自然光条件下培养的小白及组培苗进行大田移栽后,成活率高达95%,长势良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260.
[目的] 土地利用及其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科学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协调发展及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为政府部门对区域生态保护和恢复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以湖北省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2020年2期Landsat遥感影像、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利用遥感数据的空间处理、像元二分模型、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方法,分析研究湖北省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特征及其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结果] ①2000-2020年,湖北省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水域以及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林地面积基本保持不变,其面积大小顺序为:林地>耕地>水域>建设用地>草地>未利用地。②湖北省植被覆盖度平均值上升了6.50 %。林地、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平均植被覆盖度均有所增加,建设用地的平均植被覆盖度有所降低。③湖北省植被覆盖度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植被覆盖度增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湖北省的西部和东南部地区,局部地区也存在植被退化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湖北省中南部及襄阳北方部分区域。④不同土地利用类型FVC转移过程中,耕地较高植被覆盖与高植被覆盖之间的转移过程最为剧烈,林地不同等级植被覆盖的转移量占转移总量的47.87 %,草地不同水平植被覆盖度的转移量占转移总量比例较小,仅为3.40 %。[结论] 2000-2020年湖北省土地利用变化较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植被覆盖度相互转移,尤其是林地、耕地及草地的平均植被覆盖度均有所增加,使得湖北省近20 a来整体植被覆盖度呈现出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