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358篇
  免费   2188篇
  国内免费   4800篇
林业   1478篇
农学   10128篇
基础科学   7441篇
  5419篇
综合类   59132篇
农作物   14820篇
水产渔业   693篇
畜牧兽医   4290篇
园艺   811篇
植物保护   4134篇
  2024年   543篇
  2023年   1760篇
  2022年   2157篇
  2021年   2206篇
  2020年   2335篇
  2019年   2634篇
  2018年   1400篇
  2017年   2482篇
  2016年   3096篇
  2015年   3056篇
  2014年   5096篇
  2013年   5256篇
  2012年   6349篇
  2011年   6253篇
  2010年   5516篇
  2009年   5900篇
  2008年   5505篇
  2007年   4917篇
  2006年   4502篇
  2005年   4041篇
  2004年   3569篇
  2003年   2814篇
  2002年   2585篇
  2001年   2635篇
  2000年   2484篇
  1999年   2200篇
  1998年   2115篇
  1997年   2080篇
  1996年   2007篇
  1995年   1827篇
  1994年   1671篇
  1993年   1455篇
  1992年   1454篇
  1991年   1373篇
  1990年   1151篇
  1989年   1163篇
  1988年   155篇
  1987年   153篇
  1986年   82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5篇
  1981年   16篇
  1966年   20篇
  1965年   54篇
  1958年   19篇
  1957年   89篇
  1956年   22篇
  1953年   17篇
  1952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盆栽试验,于长期淹水、传统灌溉、湿润灌溉条件下,研究海泡石对镉污染水稻土的修复效应及对水稻抗氧化胁迫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海泡石后,土壤pH值显著升高,土壤镉形态由酸提取态向残渣态转化.长期淹水、传统灌溉、湿润灌溉条件下,土壤有效镉含量分别下降16.3%~37.2%、7.8%~37.3%、14.8%~32.8%,稻米镉含量降幅分别为26.7%~60.0%、19.2%~46.2%、18.6%~50.0%,稻草镉含量分别降低25.0%~58.3%、15.2%~43.6%、15.4%~43.5%(P<0.05);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5.3%~26.2%、9.0%~33.6%、9.5%~25.1%,有效铁含量分别降低8.4%~19.5%、8.5%~15.1%、12.8%~18.9%,有效锌含量分别降低20.5%~45.5%、21.8%~60.0%、8.8%~52.9%,有效铜含量降幅分别为22.4%~32.7%、13.3%~33.6%、17.6%~32.8%(P<0.05);叶片CAT(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幅分别为15.1%~130.2%、15.6%~93.3%、18.9%~137.8%,叶片GSH(蛋白类谷胱甘肽)含量最大增幅分别为33.5%、31.7%、39.9%(P<0.05).得出结论,长期淹水下,1.5%海泡石处理可使稻米镉满足我国食品中污染物含量限量值0.20 mg/kg(GB 2762—2012),长期淹水是一种推荐的镉污染稻田修复水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2.
抗逆优质丰产棉花新品种的培育及应用是当前棉花生产节水提质增效的关键。‘衡棉1670’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以中早熟陆地棉品种资源材料‘衡棉210’为母本,以‘衡棉4号’为父本杂交,后代多年南繁北育,经旱棚盐池鉴定选择,在枯黄萎病混生重病地、不防治棉铃虫的高压胁迫下,经过多年连续定向选择育成。其突出表现为抗枯黄萎病、丰产优质、耐盐抗旱节水,适宜在河北省及黄河流域同类生态春播棉区推广种植,2019年8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冀审棉20190013)。  相似文献   
33.
为了应对水资源紧缺对水稻生产的威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水稻科技工作者对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或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缺少系统地比较以及根据不同区域实际田间情况进行节水效果的评价梳理.本文采用文献数据分析的方法,综述了几种常见的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模式,比较了不同技术模式在节水和增产效果上的差异及其优、缺点.结果表明,"浅湿晒灌溉"的增产效果较好,但对田块的要求较高,并且难以确定灌溉定额;"间歇灌溉"的节水效果较好,但操作复杂,推广性差;"控制灌溉"能提高水稻的抗逆性,但没有统一的灌水指标;"适雨灌溉"节水效果较好,但增产效果一般;"滴灌"能提高水肥利用率,但可能会导致产量降低.综合来看,"滴灌"和"控制灌溉"适合在北方稻区推广,"蓄雨型灌溉"技术具有较大的节水和增产潜力,适合在南方稻区推广.  相似文献   
34.
肠道炎症已成为我国社会健康的难题和挑战,其发病率在我国迅速增长。肠道炎症发病原因复杂,目前尚缺乏有效的缓解药物,因此加强肠道炎症有效缓解物质的研发至关重要。低聚半乳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GOS)是一种食疗益生性较优的乳源功能性低聚糖,能够有效促进肠道内益生菌的增殖,改变肠道菌群结构,刺激免疫应答,进而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缓解肠道炎症。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肠道炎症及GOS干预缓解肠道炎症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此领域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5.
通过对八年四轮国家甘薯区域试验的回顾与分析,了解我国甘薯育种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国家甘薯育种目标为导向,探寻我国甘薯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新品种选育的有效途径,为甘薯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通过建立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SRP)模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1)从生态敏感性角度,研究区高度脆弱和极度脆弱面积分别为756.50 hm2和773.58 hm2,占比之和>50%,主要集中分布于北部和中部,而主要影响要素为土壤侵蚀强度,其次为距水源距离;2)从生态恢复力角度,研究区不脆弱和轻度脆弱面积分别为777.71 hm2和676.73 hm2,占比之和>50%,主要集中分布于西部和西南部,主要影响要素为生物多样性,其次为植被覆盖度;3)从生态压力度角度,研究区不脆弱和轻度脆弱面积分别为551.33 hm2和1 205.12 hm2,占比之和>60%,主要集中分布于西部及东部,而主要影响要素为GDP密度和人口密度;4)研究区整体生态脆弱性较高,中度及以上脆弱性面积之和达到67.72%,主要集中于研究区的中部和北部,其中生态敏感性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最大,说明研究区整体生态脆弱性较强,应做好生态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37.
“十四五”时期浙江农业农村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优质、多样化农产品将成为消费趋势,乡村功能进一步凸显,乡村合作创业将加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将呈现新格局,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更加拓宽,数字乡村建设将全面铺开。因此,应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应勇当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者,立足浙江、跳出浙江、发展浙江;要围绕拓展乡村功能,发展多元乡村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要围绕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要围绕深化“千万工程”,推进新时代乡村建设;要围绕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导向,奋力跑出浙江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相似文献   
38.
秸秆腐熟还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秸秆腐熟还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特开展了秸秆还田腐熟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腐熟还田能明显提高水稻产量,增加农民收益。  相似文献   
3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技术及设备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被开发出来,其中,物联网作为一种新型信息技术,对人们的生活及生产影响是巨大的。通过对物联网方面在温室监测系统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对当下最新技术进行研究归纳总结,得出具有现实意义的结论,希望有助于促温室监测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40.
为了解在水田上改建苗圃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在浙江省内同时采集了水田起源的不同类型苗圃表层土壤与剖面分层土壤,以长期种植水稻农田为对照(水田),分析土壤含水量、水稳定性团聚体、容重、饱和导水率、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活性有机碳、有效磷、速效钾和pH等指标,探讨水田长期改用苗圃后对表层和深层土壤性状的影响。研究把苗圃分为加土型(加土种植,增加地面高度)、减土型(带土移苗,降低地面高度)和常规型(种植过程中地面高度无明显变化)3种情况。结果表明,水田改建苗圃后,表层土壤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有效磷、速效钾和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普遍下降,活性有机碳/有机碳的比例也逐渐变低,土壤有机碳和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的下降以加土型和减土型更为明显。减土型和常规型苗圃的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明显低于水田,土壤容重却明显高于水田;常规型苗圃表层土壤酸度大于水田;加土型苗圃表层土壤砾石含量明显高于水田。对代表性常规型苗圃剖面土壤的鉴定表明,水田改为苗圃后,整个土壤剖面含水量呈现下降趋势,对丘陵区土壤(黄筋泥田)深层土壤含水量下降的影响大于对平原区土壤(青紫泥田和淡涂泥田)的影响;深层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也呈下降趋势。水田长期改用苗圃可引起土壤质量的退化,对表层和深层土壤性状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