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338篇
  免费   3172篇
  国内免费   7349篇
林业   1920篇
农学   12745篇
基础科学   8496篇
  6710篇
综合类   70695篇
农作物   16076篇
水产渔业   1952篇
畜牧兽医   20128篇
园艺   2975篇
植物保护   4162篇
  2024年   901篇
  2023年   2991篇
  2022年   3676篇
  2021年   3636篇
  2020年   3438篇
  2019年   4065篇
  2018年   2060篇
  2017年   3539篇
  2016年   4427篇
  2015年   4388篇
  2014年   6945篇
  2013年   6964篇
  2012年   8845篇
  2011年   8585篇
  2010年   7783篇
  2009年   8163篇
  2008年   7743篇
  2007年   6718篇
  2006年   6041篇
  2005年   5404篇
  2004年   4554篇
  2003年   3670篇
  2002年   3190篇
  2001年   3119篇
  2000年   2868篇
  1999年   2503篇
  1998年   2471篇
  1997年   2475篇
  1996年   2291篇
  1995年   2120篇
  1994年   1931篇
  1993年   1678篇
  1992年   1691篇
  1991年   1612篇
  1990年   1323篇
  1989年   1280篇
  1988年   188篇
  1987年   169篇
  1986年   86篇
  1985年   26篇
  1983年   11篇
  1981年   14篇
  1966年   20篇
  1965年   56篇
  1958年   16篇
  1957年   92篇
  1956年   20篇
  1955年   8篇
  1953年   16篇
  1952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水稻不同品种或组合对甲磺隆耐药性差异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水稻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比活力为研究对象,通过在离体和活体条件下比较其对甲磺隆的敏感性水平,探讨了水稻不同品种或组合的耐药性差异机制。结果表明,离体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或组合ALS对甲磺隆均较敏感,当甲磺隆浓度为100 μg/L时,对ALS比活力抑制率达60%以上,且活力百分比与甲磺隆浓度对数成直线负相关关系,相关程度显著或极显著;活体条件下ALS活力均受到甲磺隆不同程度的抑制,但同一品种ALS活力不随甲磺隆浓度的变化而呈现规律性变化。在甲磺隆浓度相同时,活体条件下所有供试水稻品种ALS活力均显著高于离体条件下的ALS活力,影响程度与植株耐药性差异基本一致,说明甲磺隆在水稻体内存在较强代谢失活作用,代谢失活差异是水稻不同品种或组合对甲磺隆的耐药性差异机制。  相似文献   
992.
新疆尼勒克县胡麻田杂草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倒置“W”9点取样法对新疆尼勒克县胡麻田杂草进行调查,选择有代表性的12块胡麻地,调查面积173hm^2。调查结果表明,新疆勒尼勒克县胡麻田杂草有18种,分属12个科,其中豆科4种,禾本科,菊科,蓼科各2种,十字花科,旋花科,藜科、木贼科、唇形花科,桑科,锦葵科,紫草科各1种,绝对优势种是禾本科杂草野燕麦,相对多度高达81.5%;次优势种是块茎香豌豆,灰绿藜和野油菜,相对多度分别是39.31%、33.92%和26.4%。  相似文献   
993.
秧田化除是控制稻田草害的关键。秧田化除药种的选择配方将决定秧田化除的安全及化除的效果。江苏省太仓市长江化工厂开发的扫特与苄嘧磺隆的复配剂———直播宁 ,此配方按理推论应对水稻秧田莎草、禾本科杂草及阔叶草均有防效 ,且安全。为论证此推论 ,我们于 2 0 0 1年、2 0 0 2年在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南郊区水直播秧田进行药效及安全性田间试验。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设置30 %直播宁WP设 80g 6 6 7m2 、 1 0 0g 6 6 7m2 、1 2 0g 6 6 7m2 三种剂量 ;对照药种设30 %扫特 (汽巴嘉基公司产品 ) 1 0 0ml 6 6 7m2 、1 0 %苄…  相似文献   
994.
水稻白叶枯病菌对噻枯唑的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活体寄主法和离体含药平板法 ,测定了 1999年安徽省滁州市田间水稻白叶枯病菌对噻枯唑的抗药性。结果表明 ,在水稻活体上存在噻枯唑抗药突变体 ,其比例为67.65%,比1997、1998年有较大程度升高 ,但是离体含药平板上未能监测到抗药突变体。  相似文献   
995.
几种除草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丁草胺、环庚草醚、草甘膦、苄嘧磺隆、吡嘧磺隆和环丙嘧磺隆6种除草剂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6种除草剂均能抑制菌丝生长,减少菌核形成数量,且浓度越高,抑制能力越强,但在较高浓度范围内,除草剂可增加菌核体积;吡嘧磺隆在5μg/ml、环丙嘧磺隆在10μg/ml时可增加菌核形成数量;在含除草剂培养基上产生的菌核都可萌发。  相似文献   
996.
氟虫腈(锐劲特)对水稻害虫防治效果及增产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阐明新一代杀虫剂氟虫腈(锐劲特)对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及应用前景,进行了水稻盆栽试验、田间防效试验,并对施用锐劲特后水稻叶绿素含量、功能叶叶面积和产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锐劲特施药后13天接虫的三化螟幼虫死亡率仍高达94.44%。在田间防效试验中,每公顷施用锐劲特80%WG有效成分24g防治二化螟,防止枯心效果达97.62%,防止白穗效果达94.44%,害虫死亡率达96.15%;每公顷施用锐劲特5%SC有效成分22.5g防治晚稻三化螟,保苗效果可达95.91%,害虫死亡率达99.04%;每公顷施用锐劲特5%SC有效成分30g防治稻纵卷叶螟,保叶效果达97.88%。叶绿素含量比对照增加32.4%;每公顷施用锐劲特80%WG有效成分36g时,功能叶叶面积增加16%~27.5%,并且杂交稻博优湛19比常规稻早糯3321和早熟早籼815对锐劲特更敏感。每公顷施用锐劲特5%SC有效成分22.5~37.5g时,水稻株高增加4.0~6.1cm,每稻丛穗数增加2.6%~31.18%,结实率提高19.43%~33.97%,水稻产量增加21.58%~28.19%。  相似文献   
997.
 检测了黑龙江水稻主产区4个当地主栽品种的种子内部镰刀菌寄藏情况,测定了20%克福甲和20%克多甲种衣剂对种子带菌消毒处理效果及对水稻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的抑菌作用和联合毒力,并借助扫描电镜观察了上述2种混配种衣剂对串珠镰刀菌的形态毒理影响。结果表明,种子内部镰刀菌的分离频率高达56.7%~96.0%,其中串珠镰刀菌的分离频率为32.6%~48.2%,2种种衣剂对带菌种子具有显著的消毒处理效果。20%克福甲和20%克多甲种衣剂对镰刀菌F.moniliforme的毒力指数分别为457.11和802.04,增效倍数分别为6.53和0.13。20%克多甲种衣剂(多菌灵:甲基立枯磷为5:5,W/W)对串珠镰刀菌的抑菌作用优于20%克福甲种衣剂(福美双:甲基立枯磷为8:6,W/W),增效作用低于20%克福甲种衣剂。电镜观察表明,种衣剂低浓度至高浓度处理下均可引起串珠镰刀菌菌丝不同程度的异常生长,表现为主菌丝局部膨大或形成菌丝束,菌丝顶端异常膨大、缢缩或形成穗状和花絮状分枝。  相似文献   
998.
从田间试验和大田普查结果表明,杂交稻不同组合对水稻普通矮缩病的抗性存在极显著差异。特优420、冈优22等组合抗性差,发病株率高达21%以上;而D优63、特优77、协优9308、D优68等组合抗性较强,病株率仅0.75%~3.4%。因此,引进推广杂交稻新组合之前必须做好品种抗性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999.
用50%稻喜宝可湿性粉剂防治第4代三化螟,在晚稻孕穗破口期用药,每666.7m^2用80-100g对水60kg均匀喷雾,防效可达75.91%和81.6%,极显著高于55%特杀螟50g/666.7m^2(防效51.6%),略高于18%抗虫灵水剂250ml/666.7m^2(防效74.81%),与5%锐劲特30ml/666.7m^2(防效89.30%)防效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00.
我国农业生物技术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产业在世界各国蓬勃发展,并已在医药、农牧业和食品业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我国,特别是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如应用花药培养和小孢子培养技术已育成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早熟、抗病的小麦、水稻、烟草、甜椒和大白菜等新品种.到1997年底,小麦、水稻等双单倍体新品种推广面积达153.3万hm2(公顷),增产粮食7亿kg(公斤)以上;利用茎尖脱毒和离体快繁技术建立了马铃薯、香蕉、蔬菜、花卉和林木等快繁生产线;我国建立的果树病原鉴定方法,已应用于农业生产和口岸检测;另外,在动物细胞工程产品、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及转基因动植物等方面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