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7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29篇
林业   54篇
农学   39篇
基础科学   430篇
  66篇
综合类   1122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493篇
畜牧兽医   324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鱼源嗜水气单胞菌多重耐药菌株整合子的分子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嗜水气单胞菌多重耐药菌株整合子-基因盒分布及分子特征, 首先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28株鱼源嗜水气单胞菌对1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 然后利用PCR方法检测菌株中Ⅰ、Ⅱ、Ⅲ型整合酶基因并对其携带基因盒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分离到的鱼源嗜水气单胞菌呈多重耐药性, b-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和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率超过60%, 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较敏感, 且菌株间耐药谱差异较大。53.57%的菌株Ⅰ类整合子阳性, 21.43%的菌株Ⅱ类整合子阳性, 整合子阳性菌株对多种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阴性株, 且Ⅰ类整合子阳性株多重耐药率明显高于Ⅱ类整合子阳性株, 表明整合子系统在嗜水气单胞菌多重耐药性中发挥重要作用。Ⅰ类整合子基因盒以aadAdfrAcatB家族为主, 分别介导氨基糖苷类、甲氧磺胺嘧啶类和氯霉素类药物耐药; 基因盒的排列以aadA2+dfrA12类型为主。此外, Ⅰ类整合子阳性的嗜水气单胞菌多重耐药性在不同个体间也存在较大差异, 提示多重耐药菌株的耐药表型与基因盒的类型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52.
日本鳗鲡腐皮病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从患腐皮病的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体表溃烂处分离到1株病原菌(322A),对其进行了人工感染实验和生理生化分析,测定了该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和促旋酶(gyrase)B亚单位gyrB基因序列,并分别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感染实验证实菌株322A具有致病性;生理生化分析鉴定该菌株属于气单胞菌属(Aero-monassp.);16S rRNA基因分析显示,该菌株与气单胞菌属细菌的同源性均在99%~100%,构建的系统树显示,菌株322A与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FJ462702))亲缘关系最近;gyrB基因分析表明,该菌株与A.hydrophila种内序列的相似性为96%~98%,种间序列的相似性为94%~95%,构建的系统树结果显示,该菌株与A.hydrophila(FJ608553、FJ608552、AF208259)聚为一个分支。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菌株322A可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  相似文献   
53.
鲤鱼竖鳞病病原和病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嗜水气单胞菌为该病的条件致病菌。在适宜的条件下,该菌可通过体表伤口进入鱼体引起疾病。该病以体表炎性水肿、竖鳞和出血性败血症为主要病理学表现,以各器官功能衰竭为致死原因。  相似文献   
54.
从患病香鱼的体腔液中分离获得嗜水气单胞菌病原,经培养稀释的菌液,腹腔注射人工感染健康香鱼,出现典型的出血症后,进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发现,病鱼红细胞数量为(1.21±0.08)×1012个/L,血栓细胞数量(189.00±5.19)×1012个/L,较健康香鱼红细胞[(2.41±0.16)×1012个/L]、血栓细胞[(380.0±20.00)×1012个/L]呈极显著降低(P0.01),血红蛋白含量呈显著减少(P0.05),而白细胞数量却显著增加(P0.05)。染病香鱼总蛋白为(47.56±2.63)g/L,健康鱼为(49.23±3.06)g/L,经检验无显著差异;而碱性磷酸酶、Cl-、Ca2+等3项血液生化指标值均呈极显著减少(P0.01),乳酸脱氢酶呈极显著增加(P0.01)。  相似文献   
55.
黄河鲤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毒力及用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发病黄河鲤4种组织中分离致病菌,结合形态学和16SrDNA序列分析,发现分离到的细菌属气单胞菌属。回归感染试验发现,患病鱼体出现鳃盖等多处组织出血且伴随肠炎等症状,表明引起黄河鲤发病的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命名为HNAh01。半致死密度测定发现,嗜水气单胞菌HNAh01的半致死密度为1.38×10~7 cfu/mL。药敏结果表明,该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是典型的多重耐药嗜水气单胞菌,但对恩诺沙星极为敏感。因此,选择恩诺沙星对分离菌株进行体外药效学和用药分析试验。药效学试验表明,恩诺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HNAh01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1.56ng/mL,最小杀菌质量浓度为3.12ng/mL,防耐药突变质量浓度为12.5ng/mL,耐药选择窗的范围为1.56~12.5ng/mL。用药分析结果显示,黄河鲤口服剂量为10mg/kg时对嗜水气单胞菌HNAh01的相对保护率达83%。本文研究为嗜水气单胞菌的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6.
选用引起中华鳖红脖子病的嗜水气单胞菌菌株,以灭活菌株作为抗原,对母鸡进行免疫,从鸡蛋中得到抗该病原的特异性鸡蛋抗体,适用浸泡及口服免疫法,并将该特异性鸡蛋抗体应用于中华鳖红脖子病的免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特异性鸡蛋抗体对中华鳖红脖子病有较强的免疫保护率,浸泡浓度大于0.6ppm时,免疫保护率可达64.3%;口服免疫法每千克饲料必须添加0.2克鸡蛋抗体时,才具有较好的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57.
中草药防治鲫鱼败血病试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由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下简称AH菌)引起的鲫鱼细胞性败血病较为普遍,严重危害着鲫鱼养殖业的发展。本课题根据中医中药理论及鱼类生理特点,在单味中草药抑菌的基础上,初步筛选了9种中草药组成5个复方,对鲫鱼细菌性败血病进行初步防治试验。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材料111 试验鱼 健康彭泽鲫(Carassiusauratusvarpengze)冬片鱼种,由西江大学特种水产科学研究所试验场提供,体长85±30cm,体重66±04g。112 试验菌 试验用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菌种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  相似文献   
58.
中华鳖白底板病病原体及组织病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华鳖白底板病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人工感染试验及生理生化性鉴定;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鳖的肝、脾、肾脏的组织病理,并在肝、脾、肾的细胞质和肾细胞核里发现有病毒呈圆球形状,直径20~30nm和40nm。白底板病分离出毒力较强的细菌可确定为嗜水气单胞菌。患白底板病的肝、脾、肾脏均表现广泛、系统性的组织坏死,肝、肾组织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59.
为查明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原菌及其3种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以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分离,人工感染试验确定病原菌的致病性,API 20NE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细菌鉴定,PCR扩增法检测病原菌的3种毒力基因。结果显示,从发病症状典型的黄颡鱼肝脏中分离到1株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GXGP1,与嗜水气单胞菌标准株ATCC 7966T的同源性为99.9%,对黄颡鱼有很强致病力,是引起黄颡鱼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原菌,该菌携带有Aer、hly和ahp 3种毒力基因。  相似文献   
60.
水产动物嗜水气单胞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介绍了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类地位、生物学性状及鉴定方法,阐述了嗜水气单胞菌对水产动物的危害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