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0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6篇
  7篇
综合类   98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45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1.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冠状病毒科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引起鸡水样腹泻和间质性肾炎,造成肾脏损伤,死亡率高,也能造成呼吸道感染,是影响养鸡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2009年6月21日,烟台市福山区某养殖场发生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根据疾病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相似文献   
612.
中西药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胃肠道传染病.以秋始、冬春加剧和夏少为主要流行特点;以呕吐、水样腹泻、脱水为主要临床特征.仔猪发病快,死亡率高,冬春季节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高发季节.近年来,由于猪场各种免疫抑制因素存在,使该病的治疗变得较为困难.但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可使该病治愈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613.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这2种疾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多见于冬季和春季,二者都以呕吐、水样腹泻和脱水为特征。  相似文献   
614.
1临床症状 病猪体温升高达42℃,呈稽留热。精神沉郁,食欲不佳,表现为前期便秘,大便干燥如算盘珠状,有的带肠黏膜,后期腹泻,排黄色水样稀便。尿色变重,呈黄色。有些猪颈部、耳部、鼻部、胸腹下部,四肢内侧皮肤发红,指压不褪色,部分病猪出现全身紫斑,毛孔有铁锈色斑点,有的病猪两后肢不能站立,流涎,呼吸困难,咳嗽,眼结膜发炎。  相似文献   
615.
猪传染性肠胃炎(TGE)是一种以呕吐、水样腹泻、脱水和1周龄以内仔猪高死亡率为特征的高度传染性肠胃道病毒病。随着仔猪日龄的增大,死亡率逐渐降低,大猪和母猪也可感染发病,但症状较轻。本病是一种世界性疾病,绝大多数养猪地区都有报道。  相似文献   
616.
水样中总氮测定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室内实验发现,水样总氮测定精度受到试剂纯度、实验用水、消解时间与步骤、实验仪器使用及实验环境等多个因素的影响,而且很难对其加以控制。本文介绍了农田排水水样总氮测定原理和方法,对以上影响因素进行逐一探讨,分析其影响范围和特点,并加以综合分析,为水样总氮测定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617.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引起的猪高度接触性肠道性传染病,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具有高度变异性,易与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各年龄段猪均易感染。该病多发于冬季,病猪和带毒猪是该病主要传染源,粪便-口鼻是该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主要临床表现是水样腹泻,伴有呕吐、厌食、精神沉郁,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死亡率随着猪只年龄增长而降低。该病需结合实验室诊断才能确诊,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关键在于防控,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应积极接种疫苗,做好生物安全,切断传播途径;注意保持猪舍卫生,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加强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618.
准确快速检测水体中农药残留对水体安全至关重要。基于纳米通道电流整流现象,利用适配体特异性结合目标物的特点,构建了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以实现马拉硫磷(Mal)的检测.通过金硫键将Mal适配体1(Apt-1)修饰到镀有金膜的纳米管腔内,利用Mal与Apt-1和适配体2(Apt-2)特异性结合后改变纳米通道内电荷密度的特点,实现Mal的定量检测.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圆二色谱(CD),对纳米管及通道内部进行表征;对Apt-1在纳米通道内部的修饰浓度、Apt-2的使用浓度、孵育溶液的pH以及孵育时间进行优化.在最佳工作条件下,Mal浓度的对数与传感器的响应电流信号呈线性关系,传感器对Mal的检测线性范围为1.0×10-8~1.0×10-6 mol/L,检测限(LOD)为3.33×10-9 mol/L.考察了传感器的稳定性以及对Mal的检测选择性,并将传感器用于水样中Mal的分析,所得结果与气相色谱(GC)方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19.
建立了一种简便、直接进样、非衍生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UPLC-MS/MS) 快速测定环境水样中乙烯利、草甘膦、草铵膦及其代谢物等6种强极性化合物残留的分析检测方法。环境水样经离心、过滤后,无需衍生,直接进样进行定量分析。样品经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 (100 mm × 2.1 mm,1.8 μm) 分离,以0.1%甲酸-5 μmol/L亚甲基二膦酸水溶液、甲醇为流动相,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扫描和多反应监测模式 (MRM) 下进行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6种化合物在各自线性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 (R2) 均大于0.99,在10~200 μg/L添加水平下,6种化合物在环境水样中的平均回收率在75%~100%之间,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与日间相对标准偏差(n=6)分别为3.6%~7.0%和4.3%~7.5%。方法定量限在0.5~10.0 μg/L之间。利用所建立的方法对3个地区10份地表水样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乙烯利、草甘膦、草铵膦及其代谢物等6种化合物均未检出。该方法与衍生化方法相比,具有简便快速、重现性好、灵敏度高等优点,可以为环境水中乙烯利、草甘膦、草铵膦及其代谢物等强极性化合物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