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7篇
林业   19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12篇
  15篇
综合类   233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74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71.
通过连续3 年观察,板栗雌花簇在河北邢台地区从4 月中旬开始分化,6 月中旬结束,分化过程约需60 d。分化过程可分为7 个时期:雌花簇分化始期、雌花簇原基分化期、花朵原基分化期、柱头原基分化期、柱头伸长期、子房形成期、开花期。  相似文献   
172.
绵麦37是四川小麦育种的骨干亲本,含6VS/6AL易位染色体,高抗白粉病。为了明确6VS/6AL在其衍生品种中的传递情况,本研究利用寡核苷酸探针和ND-FISH技术对内麦8号、绵麦37的衍生品种(系)和部分相关亲本共17份材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内麦8号、绵麦37及其9个衍生品种(系)都含有1对6VS/6AL易位染色体,其中内麦8号、绵麦37、绵麦51、绵麦285、绵麦1416、绵麦1419和绵麦1618的6AL长臂上带有寡核苷酸探针Oligo-713的信号,而其余4个衍生品种(系)的6VS/6AL染色体无该探针信号,说明绵麦37衍生品种(系)中的6VS/6AL染色体出现了新型结构变异。根据系谱和其他亲本的 ND-FISH分析结果可以推测,这种结构变异是由6VS/6AL易位染色体与小麦6A染色体在长臂上发生重组交换引起的。  相似文献   
173.
南极磷虾广泛栖息于环南极水域,其生物量极为丰富,为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蛋白质来源之一.以磷虾(如三刺磷虾Euphausia.triacantha、瓦氏磷虾E.vallentini、长额樱磷虾Thysanoessa macrura以及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为中间宿主或终末宿主的寄生虫广泛存在于南大洋食...  相似文献   
174.
[目的] 基于“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治理思路识别生态修复优先空间抑制生态退化,是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方法] 以青海省为研究区,通过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重心迁移反映城市化进程,定量评估2005—2020年7项生态系统服务、生态敏感性和生境退化度,提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簇—生态敏感性-生境退化度”识别生态修复优先空间,将内部缺陷和外界胁迫相结合,划定5类生态修复优先区并提出相应修复策略。[结果] 青海省2005—2020年产水深度分别为125.1,106.9,80.0,135.4 mm,水源涵养深度稳定在15 mm左右。粮食产量由1.42 t/hm2提升至2.02 t/hm2,防风固沙能力由2.42 t/hm2提升至4.59 t/hm2,土壤保持能力由85.90 t/hm2下降至65.30 t/hm2;青海省生态系统服务簇可划分为生态宜居和谐簇、水土耦合协调簇、生态源地保育簇、自然生态修复簇、防风固沙功能簇5类。基于双变量自相关识别生态恢复优先点结果可知,青海省主要关键生态恢复点和自然生态恢复点面积分别占5.26%和2.55%,其中关键生态恢复点和生态宜居簇增加区域在空间上分布基本吻合。[结论] 青海省生态修复优先区集中在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北荒漠地区、高海拔山区、水源地和河流沿岸及人类活动较频繁的河湟谷地和天峻县、兴海-玛多—曲麻莱县一带。  相似文献   
175.
板栗的雌雄花存在春季和夏秋季两次开花的现象,对产量有决定性影响。FT/TFL1基因在植物成花转变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目前该基因在板栗花发育中的表达模式及功能尚不明确。本研究在板栗基因组中鉴定出5个FT/TFL1-like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系统地对板栗FT/TFL1基因的理化性质、进化关系、保守基序以及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板栗FT/TFL1基因均具有PEBP保守结构域,开放阅读框为513~570 bp,编码170~189个氨基酸,外显子数目为3~4个。系统进化分析将FT/TFL1基因分为3个亚类:TFL1-like、FT-like和MFT1-like。基因表达分析显示:CmFT基因在板栗的雌雄花的表达较高;在板栗一次花和二次花的表达分析显示,CmFT基因在两次发育时期都具有较高的表达,其中在雄花序的发育进程表现下降的趋势,相同发育时期一次花的表达均高于二次花的表达;CmFT在雌花簇的发育进程呈上升趋势,相同发育时期一次花的表达低于二次花。本研究表明,在FT/TFL1-like基因家族中,FT基因是参与调控板栗雄花序和雌花簇形态建成的重要基因,通过探讨板...  相似文献   
176.
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需要考虑距离约束和时间约束,同时,为了使机器人在能量补给不足的情况下更高效地执行更多的任务,降低运动过程中的能耗变得尤为重要。兼顾考虑机器人对降低能耗和路径规划效率两方面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AD*(Anytime dynamic A*)算法的移动机器人低能耗最优路径规划方法。首先,通过构建机器人动力学模型及其在运动过程中的能耗模型,实现对路径的能耗计算。结合机器人运动学模型,采用基于采样的模型预测算法(Sample based model predictive optimization,SBMPO)生成优化轨迹簇。然后,改进AD*算法,将距离成本和能耗成本融入搜索节点的评估函数,根据轨迹簇中的节点连接关系和环境地图进行在线规划,以获得能耗最优的路径。最后,通过设计仿真测试场景,将所提出的能耗最优路径规划方法与距离最优规划方法进行规划结果对比,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7.
针对未知聚类数的面状地理实体聚类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求最优分割解的簇分解聚类算法,分析了算法的特性,以实验验证了算法的各项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78.
为筛选普通小麦近缘物种黑麦1R、簇毛麦1V及鹅观草1Rk#1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根据已定位于普通小麦第一部分同源群的EST序列设计104对STS引物,对中国春、鹅观草、黑麦及簇毛麦进行多态性分析。在104对STS引物中,有53对在对照普通小麦中国春与鹅观草、黑麦及簇毛麦之间存在多态性。利用普通小麦-黑麦1R~7R二体异附加系筛选出5对黑麦1R染色体特异标记,分别是CINAU 19-500、CINAU20-950、CINAU21-1500、CINAU22-310和CINAU23-2000;利用普通小麦-簇毛麦1V~7V二体异附加系筛选出5对簇毛麦1V染色体特异标记,分别是CINAU23-1700、CINAU24-1050、CINAU25-1650、CINAU26-500和CINAU27-620;利用鹅观草二体异附加系DA1Rk#1、异代换系DS1Rk#1(1A)、端体系DA1Rk#1L、易位系T1Rk#1S·W、长臂缺失系Del1Rk#1L筛选出5对鹅观草1Rk#1特异标记,分别是CINAU27-960、CINAU28-1360、CINAU29-480、CINAU30-560和CINAU31-520。研究表明,可以利用普通小麦的EST序列设计PCR引物,转化成STS标记,筛选普通小麦近缘物种黑麦、簇毛麦及鹅观草等染色体特异的分子标记,快速检测和追踪导入普通小麦背景中的黑麦1R、簇毛麦1V及鹅观草1Rk#1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为深入研究普通小麦远缘杂种材料提供新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9.
根据2011年~2012年南澳岛北部海域4个季节的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生态类群、栖息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等生态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水团变化对浮游动物分布的影响。研究海域内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50种。浮游动物生态类群以暖水沿岸种、暖水外海种和暖水广盐种3个类群为主,群落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浮游动物密度年均值为144.67个·m-3,季节变化呈双峰型,生物量年均值为98.67 mg·m-3,季节变化呈单峰型。海区内浮游动物优势种以近岸种为主,其中,瘦尾胸刺水蚤(Centropages tenuiremis)是唯一全年优势种。生物多样性指数以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浮游动物生态特征呈现典型的亚热带海湾生态学特性,其变化规律与该海区外海暖水、闽浙沿岸流以及径流冲淡水等水团的季节性消长相关,尤其是近岸径流。  相似文献   
180.
Fisher型逐步判别法在东海水团判别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波  杨红 《海洋渔业》2005,27(2):143-149
1998年2月份对东海区进行了大面水质调查。样品分析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17378.4-1998,所得数据应用美国StatSoft公司开发的STATISTICAS软件进行分析。聚类分析结果,东海表层主要水团配置为黄东海混合水团(HE)、东海表层水团(E)、沿岸冲淡水(C)、黑潮变性水团(EK);底层主要水团配置为东海表层水团(E)、黑潮变性水团(EK)。M为水团间过渡带。应用Fisher型逐步判别法建立判别方程式时,根据计算的统计量F值对表底层的指标值进行筛选。表层水团入选的指标值有温度、盐度、溶解氧、总磷、pH值和硝酸氮六个指标;底层水团入选的指标值有温度、盐度和叶绿素α三个指标。经显著性检验,建立的判别方程式符合聚类分析的要求,选定的指标可以有效判别水样归属。判别式回代验证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判别式的正确率为100%。本次应用过程中没有出现空间站位划分混乱现象,说明冬季该海域水团分布均匀,没有受到上升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