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7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60篇
林业   239篇
农学   97篇
基础科学   138篇
  325篇
综合类   979篇
农作物   56篇
水产渔业   43篇
畜牧兽医   248篇
园艺   73篇
植物保护   106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采用盆栽1年生苹果梨幼苗作试材,研究水分胁迫对叶水势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天中叶水势值与土壤水分状况密切相关,叶水势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回归方程为变形双曲线;当土壤含水量在9.5%以下时,随土壤含水量的下降叶水势迅速下降;当土壤含水量在9.5%以上时,随土壤含水量的下降叶水势变化不明显。保证梨幼树正常生长的土壤含水量应保持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992.
以川西高原不同分布区域的中国沙棘为研究对象,分别沿米亚罗2 450~3 080 m和川主寺2 870~3 550 m海拔范围,测定不同海拔下叶和小枝氮(N)、磷(P)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结果表明:(1)在两个区域随着海拔升高,中国沙棘叶和小枝N、P、可溶性总糖(TSS)、淀粉、NSC等养分物质含量均呈非线性变化;(2)米亚罗区域叶N随着海拔升高的变化与叶NSC变化趋势一致,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在川主寺区域二者无显著相关性;(3)川主寺区域叶和小枝NSC含量整体上高于米亚罗区域,特别是小枝TSS含量较高,有利于其应对低温和干旱的环境,也可能是不利环境下碳投资受限导致;(4)在川主寺3 000 m以上的高海拔区域,叶N和光合碳水化合物供应充足,但光合产物的转运及转化为结构性物质可能受到了低温限制,全球气候变暖可能有利于中国沙棘生长和分布扩大。  相似文献   
993.
应用综合盐碱改良技术,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建立盐碱地绿化技术.分析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咸水河和民兴河0~40cm土层离子含量,以白蜡、新疆杨、刺槐3种绿化苗木树种为试材,分析荧光效率和水势.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为NaCl型盐土,土壤Na+、Cl-与含盐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和0.950;2007~2009年,民兴河和咸水河(0~40cm)土壤含盐量自然降低15.71%~29.47%,改良后降低88.65%~93.17%.2008年和2009年,民兴河、咸水河绿化苗木白蜡与新疆杨荧光效率和水势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生长正常;2008年民兴河和咸水河部分刺槐荧光效率低于对照2.74%和2.49%,水势低于对照8.7%和8.3%,但生长影响不显著;2009年,荧光效率、水势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正常生长.因此,综合盐碱改良技术可有效降低土壤盐度,促进植物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994.
采用梯度格局法研究毛竹林下植物沿海拔梯度的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对毛竹林下植物的分布和各环境因子进行去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结果表明,灌木层、层间层、草本层的DCCA排序axes1效果和总体效果均为显著,其DCCA前2个排序轴特征值分别占总特征值的65.1%、65.6%、62.6%,排序效果良好;结合环境因子间的相关关系和DCCA排序结果,海拔对毛竹林下植物分布起决定性作用,其次是坡向,而坡度和坡位与林下植物的分布规律间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5.
为比较不同生长期的续断菊中氨基酸含量分布及其营养特性,合理、科学地利用该野生食品资源,以郑州市龙子湖同一位置不同月份采集的续断菊为样品,采用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17种氨基酸.结果表明:样品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布合理,适宜人体吸收利用,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3%~3.2%,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7.1%~ 102.6%.对不同月份采集样品中的必需氨基酸总量、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指数进行比较分析得知,3月下旬采集的样品中必需氨基酸指数(Essential Amino Acids Index,EAAI)和营养价值相对较高,最适于采集食用.  相似文献   
996.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从Mg2+、dNTP、引物、酶4种因素3个水平上对石榴RAPD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确立了适合石榴RAPD反应体系:在25μl反应体系中,含1×PCRbuffer、2.5mmol/LMgCl2、200μmol/LdNTP、0.2μmol/L引物、50ng模板DNA、0.5UTaq DNA聚合酶。通过梯度PCR测验,确定了适宜的退火温度37℃。利用优化的RAPD反应体系对11个石榴品种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1个品种之间的多态性比较高,变异大。聚类图结果表明,11个品种被明显分为临选1号、净皮甜、新大甜、临选14号;大粒三白甜、大青皮酸、小红皮酸、白花、江石榴、薄皮糙、玉石籽两个类群。因此,这一优化体系适合于石榴品种间的亲缘关系鉴定。  相似文献   
997.
施氮量对小麦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给小麦氮肥高效利用提供依据,采用大田试验,连续2个年度(2012~(-2)013、2013~(-2)014)分别在潮土(济南)和棕壤(淄博)两种土壤类型上观测了0kg·hm~(-2)(对照)、69kg·hm~(-2)、138kg·hm~(-2)、207kg·hm~(-2)、276kg·hm~(-2)(高氮处理)和345kg·hm~(-2)(富氮处理)纯氮对小麦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耕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76kg·hm~(-2)范围内,小麦叶面积系数(LAI)和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均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富氮处理下LAI和NDVI开始下降。施氮量在0~276kg·hm~(-2)范围内时,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在一定范围内增施氮肥有利于小麦"库"的建成。从低施氮量开始到207kg·hm~(-2)的用量时,肥料氮的利用效率持续增加,但是继续增加施氮量时,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出现下降,此时小麦进入氮肥的"奢侈吸收"阶段。在黄淮海麦区气候条件下,在小麦季施入氮素过量与否,对耕层土壤的肥力提升作用不明显,因此小麦养分管理应以达到作物养分吸收和土壤供求同步、土壤无机氮没有显著积累为宜。  相似文献   
998.
岩溶山区林地景观梯度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以贵州省麻江县为研究区,分析了1992年和2012年两个时期的林地景观的地形梯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各林地景观的类型面积、斑块数、斑块密度、各景观类型的面积比重、平均斑块面积以及斑块形状指数都随坡度和海拔梯度带的变化而变化。在坡度大和海拔高区域林地景观破碎度降低,景观格局趋于简单,而坡度小和海拔低的区域林地景观破碎度增大,景观格局趋于复杂。(2)坡度小和海拔低区域的连通性指数和聚集度指数呈下降趋势,而分离度指数呈上升趋势,反映出该区域林地景观分布趋于分散,聚集度和连通性减低。坡度大和海拔高区域的连通性指数和聚集度指数呈上升趋势,而分离度指数呈下降趋势,反映出该梯度带林地景观分布趋于集中,聚集度和连通性提高。  相似文献   
999.
张斌  张桃林  赵其国 《土壤学报》1999,36(1):101-110
季节性干旱是南方红壤地区旱地农业生产中的主要障碍因素。本文报道了田间条件下作物土壤水势关系及其对干旱胁迫响应。结果表明SPAC中水势梯度为:叶气系统〉叶土系统〉70cm以上土层,且约以100倍左右递减,水势日变化结果表明免耕较常耕,窄垄较宽垄叶土水势差下降,水分胁迫更强,花生的耐旱性较强,大豆和玉米的则较弱;作物叶水势与土壤基质势呈正相关,可以用二项式表示。作物叶水势与不同土层土壤基质势关系表明,  相似文献   
1000.
梯度薄膜扩散技术(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films,DGT)是一种原位连续环境采样和测量方法,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被报道以来,一直以固态结合相采集和测量水体、沉积物和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目前液态结合相的DGT多应用于水体中金属离子的检测。分别采用固态结合相(chelex100)和改进的液态结合相(sodium polyacrylate,PAAS)的DGT装置,对广西桑田土壤中有效态Pb进行了累积和测定。简单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装置提取的土壤有效态Pb含量与桑树老叶和嫩叶中的Pb含量都呈极显著相关关系,改进的PAAS-DGT装置对土壤中有效态Pb的提取能力更强。融合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机质(OM)和土壤颗粒组成等理化指标影响,运用多元统计分析,建立了逐步回归模型。多元统计分析表明,两种结合相的DGT技术所构建的回归模型是可靠的,其调整判定系数R2adj分别为0.87、0.89、0.96和0.95,且预测结果融合了影响土壤有效态Pb含量的pH、CEC、有机质和土壤质地等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结合相的DGT装置均能较好预测桑田土壤中Pb的生物有效性,拓展了DGT技术的应用范围。关键词: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聚丙烯酸钠(PAAS);铅(Pb);生物有效性;桑田;广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