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5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82篇
林业   72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823篇
  303篇
综合类   481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59篇
畜牧兽医   138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水力机械蜗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水力机械蜗壳的研究情况,从蜗壳内的流场测试、数值模拟、外特性研究及设计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蜗壳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2.
分形理论在土壤大了忆隙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展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杰  郝振纯等 《土壤》2001,33(3):123-130
土壤大孔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而非例外,它们使水及溶质快速穿过土壤,确定大孔隙大小分布需要大量的野外和室内实验。本在对分形理论概念进行简要阐述的基础上,介绍了分形理论在大孔隙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结果表明应用分形理论确定土壤大孔隙性质是一种省时、省力和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方法,最后对分形理论在土壤大孔隙研究中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3.
谈辐射侵蚀和水融侵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对土壤侵蚀的分类,只是分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和混合侵蚀五种类型,而辐射侵蚀和水融侵蚀这两种侵蚀形态很少有人研究,为“百家争鸣”,我们将丁洪军、于明同志撰写的《谈辐射侵蚀和水融侵蚀》发表,以飨读者,旨在引起有关人员对此土壤侵蚀理论、现象及其危害进行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94.
以庄浪县5种林草间作模式为对象,在田间采用张力计法测定各模式地的低吸力段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分析各模式地的土壤持水性能,比较不同模式地的比水容量,结果表明,各模式地土壤含水率随吸力变化较快;五种模式不同土层土壤持水力存在明显差异,表层土壤持水力较大,60cm土层土壤持水能力最差。仁用杏+红豆草模式地土壤持水能力和供水能力最强,是最为耐旱模式,油松+紫花苜蓿模式供水能力最差。  相似文献   
95.
受鱼道进出口位置、工程地质、枢纽布置等因素限制,鱼道工程需要布置不同角度的转弯段池室,以适应复杂多变工程环境。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同侧竖缝式鱼道不同转角α(90°≤α≤180°)的转弯段池室流场分布规律,并对不同转角池室提出了系统的优化措施。结果表明,当转弯角度α大于90°时,均出现主流冲击外侧边壁,池室中部伴有大尺度回流区的现象,并随着转弯段角度α增大,主流冲击程度加剧,回流区尺度也进一步扩大。针对上述流场问题,采用加设整流导板的措施进行优化,提出转弯角度α介于90°~140°之间时,整流较好的导板位置α0/α值由1/4.0增加至1/2.8,当α介于140°~180°之间时,α0/α值基本稳定于1/2.8~1/3.0之间,即随着转弯角度α的逐渐增加,较优的α0/α值呈现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可为转弯段结构相似布置鱼道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导流兼泄洪冲沙洞中消力池经常存在水跃波动范围不稳定、水流跃出边墙等问题。为获得良好的消能防冲效果,通过数值模拟与物理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导流兼泄洪冲沙洞泄洪过程的流体运动进行研究,获得流场水力性能参数以及下游河床冲刷情况,分析不同方案对消力池水力特性的影响并进行物理试验验证。结果显示:消力池末端在增设矩形尾坎后水流流态得到改善;同时池内进出口流速降幅最大为7.66 m/s,而压强分布均匀、无负压产生,且消能率达到80.60%。在设计和校核工况下,增设矩形尾坎后河床冲坑范围相较于原方案分别减少12.20 m和13.30 m,其最大冲坑深度分别较原方案减少0.48 m和1.00 m,对下游防护效果明显。研究表明:所设的体型优化方案均能有效的提高消力池的消能效果,在增设矩形尾坎后流场分布均匀且减轻下游河床冲刷的效果最佳。该研究成果可为导流兼泄洪冲沙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
为研究输水泵站泵装置水力性能受叶片角度变化的影响,采用CFD方法模拟全流道泵装置水力性能,分析设计流量工况下叶片角度变化对进水流道、出水流道流动及叶轮内部流动特性和水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计流量工况下,叶片角度偏离设计工况角度,叶轮进口近轮毂区存在回流、脱流;叶片角度偏离设计工况角度越大,进水流道、出水流道内水流流态越差,水力损失越大.当叶片角度调节为-8°工况时,与叶片角度-0°工况比较,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水力损失相对值最大,分别为1.28和2.89.即叶片同等偏离角度下,出水流道水力损失增大幅度较进水流道更加明显.对比数值模拟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得出,在设计流量工况,叶片角度为0°时,扬程相对误差为1.2%,效率相对误差为2.1%,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8.
为提升西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水平,结合西北地区气温特征,以生物炭为主体构建了折流湿地,并分析其对生活污水中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水温8~12℃条件下,折流湿地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5 d,此时,湿地中污水的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4~+-N)、磷酸盐(PO_4~(3-)-P)、悬浮物(SS)的去除率分别为90.51%、72.38%、90.73%、94.57%。此外,各自污染物去除率与其停留时间和沿程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折流湿地经过12个月的运行,对COD、NH_4~+-N、PO_4~(3-)-P、SS的年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16%、83.16%、92.55%、96.30%,且出水水质稳定。生物炭作为折流湿地填料对COD、PO_4~(3-)-P、SS的去除过程均较好地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R~20.91),并且对SS具有较快的去除速率。研究表明,生物炭作为折流湿地填料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对解决西北地区农村水污染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
过滤后养猪废水厌氧发酵与固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养殖废水高效处理方法,文章采用粉碎玉米秸秆过滤养殖废水中悬浮性固体,并对过滤后养猪废水作厌氧发酵和固氮研究。经过滤,总固体(TS)去除率达47.55%,在中温(35±2)℃条件下,研究5、15、25 d 3种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过滤后养猪废水全混合厌氧发酵特性。厌氧发酵过程运行稳定,产生沼气甲烷含量均稳定在70%左右,当水力停留时间为15 d时,产甲烷效率为239.17 mL CH4/gVS,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去除率60.94%。沼液采用鸟粪石沉淀法固氮处理,经过试验参数优化在物质的量比n(Mg2+)n(PO43-):n(NH4+)=1.021.061、pH为9.6条件下,氨氮(TAN)去除率达86.66%,处理后沼液中氨氮浓度为160 mg·L-1,研究结果可为养猪废水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成品油管道发生泵站意外停电事故后通常执行水击超前保护程序,该保护方案对管道的安全性有决定性影响。为了确保管道从事故前稳态安全平稳过渡到事故后较优的运行状态,需要制定最佳的水击超前保护方案。对成品油管道泵站意外停电水击工况进行分析,以水击事故发生后下一稳态时输量最大且各调节阀节流压力之和最小为目标,建立优化模型,相应的约束条件为全线不超压、不汽化。模型求解采取两种不同策略:事故站下游以各站出站压力最低为目标分别寻优,采用水力坡降线平移法求解;事故站上游以整体总节流最小寻优,为了提高求解速度,采用深度优先搜索法求解。以某成品油管道泵站意外停电事故工况为例,对该优化模型进行实例应用,并根据优化结果制定水击事故过渡过程的控制逻辑,并使用仿真软件SPS验证了控制逻辑的合理性,表明该优化模型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