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56篇
  免费   392篇
  国内免费   1673篇
林业   930篇
农学   1689篇
基础科学   1512篇
  2534篇
综合类   6046篇
农作物   789篇
水产渔业   83篇
畜牧兽医   1153篇
园艺   1029篇
植物保护   1056篇
  2024年   125篇
  2023年   313篇
  2022年   436篇
  2021年   473篇
  2020年   448篇
  2019年   473篇
  2018年   344篇
  2017年   435篇
  2016年   553篇
  2015年   550篇
  2014年   820篇
  2013年   758篇
  2012年   937篇
  2011年   1069篇
  2010年   959篇
  2009年   912篇
  2008年   925篇
  2007年   791篇
  2006年   717篇
  2005年   776篇
  2004年   615篇
  2003年   538篇
  2002年   366篇
  2001年   344篇
  2000年   291篇
  1999年   239篇
  1998年   197篇
  1997年   200篇
  1996年   171篇
  1995年   171篇
  1994年   139篇
  1993年   130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114篇
  1990年   114篇
  1989年   13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4篇
  1953年   15篇
  1952年   6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针对南疆地区水资源短缺、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以棉花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小区试验,在棉花现蕾期、开花期以及结铃期分别设置3个亏缺灌溉水平(W1:50%ETc,W2:65%ETc,W3:80%ETc,ETc为作物蒸发蒸腾量),以全生育期100%ETc灌溉处理为对照(CK),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生育期亏缺灌溉对棉花生长、产量、氮素吸收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现蕾期亏水对棉花株高、叶面积指数、地上干物质生长、氮素吸收和产量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但复水后补偿效应显著,其中轻度亏水(W3)在籽棉产量减少3.48%的条件下,WUE高达1.57 kg/m3,显著高于CK的1.48 kg/m3;开花期亏水,棉花的各项生长指标均有显著降低,复水后补偿效应不显著,不利于棉花生长发育;结铃期亏水对棉花地上干物质累积、氮素吸收和产量均有显著的抑制效应,但在W2和W3水平下,WUE均达1.51 kg/m3.综合考虑在保证棉花产量的同时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可在棉花蕾期进行80%ETc灌水,其他生育阶段实施充分灌溉,来控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获得更高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92.
为探求塑料大棚茄子不同生育期适宜的土壤含水量,采用负压渗灌灌溉设备在茄子不同生育期(苗期、花果期、采摘期)设定不同供水吸力(5、10、15、20、25 kPa)控制不同土壤含水量,研究分析了不同供水吸力对茄子生长状况、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随着供水吸力的增大而减小,供水吸力为5~25 kPa时,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变化范围为49%~97%。株高与不同供水吸力呈一次线性关系,茎粗与不同供水吸力呈现三次线性关系,株高、茎粗与苗期供水的相关性高于与花果期、采摘期供水的相关性。茄子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随着供水吸力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各处理中苗期15 kPa、花果期15 kPa、采摘期10 kPa时茄子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研究结果可为大棚蔬菜精准灌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3.
以三江平原湿地典型沼泽(常年积水)、沼泽化草甸(季节性积水)和草甸(地表无积水)3个不同水分梯度下湿地类型小叶章(Deyeuxia angustifoli)为试验材料,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了不同水分梯度下湿地小叶章叶片的PSII功能变化。结果表明,与沼泽小叶章相比,沼泽化草甸和草甸小叶章叶片的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光合性能指数(PIABS)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说明沼泽化草甸和草甸小叶章叶片的PSII光化学活性明显高于沼泽小叶章。通过对不同水分梯度下小叶章叶片OJIP曲线标准化后可以发现,沼泽化草甸和草甸小叶章叶片PSII供体侧OEC活性有所增加,PSII受体侧电子传递能力均明显高于沼泽小叶章。沼泽化草甸和草甸小叶章叶片的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和电子传递速率(ETR)在较高光强下也明显高于沼泽小叶章。另外,通过对不同水分梯度下小叶章叶片PSII光能利用情况可以发现,沼泽化草甸和草甸小叶章叶片PSII吸收光能以无效热能形式的耗散比例及分配到失活反应中心的比例有所降低,而将吸收光能更多地用于光化学反应中心,以提高其PSII反应中心光化学功能。季节性淹水及地表无积水的沼泽化草甸和草甸小叶章叶片的PSII功能无明显差异,说明小叶章叶片光合PSII功能对不同水分梯度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94.
为了探讨夏闲期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蓄水保墒效果及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2007-2010年在宁南旱区采用免耕/深松/免耕、深松/免耕/深松、连年翻耕(传统耕作)3种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模式改善了麦田的土壤水分状况,且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效果显著。夏闲末期,相对于传统耕作,免耕/深松/免耕、深松/免耕/深松处理3a平均土壤蓄水量分别增加(P<0.05)3.92%和7.84%,降雨蓄水效率提高(P<0.05)13.64%和22.80%;小麦生育期,3a平均土壤蓄水量分别较传统耕作增加(P<0.05)7.96%和8.60%,平均生育期降水利用效率提高(P<0.05)9.59%和10.69%,平均年降水利用效率提高(P<0.05)9.52%和10.65%;3a平均产量分别较传统耕作提高(P<0.05)9.59%和10.69%,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提高(P<0.05)7.17%和7.68%,生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提高(P<0.05)3.83%和4.34%。  相似文献   
995.
土壤干旱对油松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适宜土壤水分(田间持水量的70%)、中度干旱(田间持水量的55%)和严重干旱(田间持水量的40%)3种土壤水分条件下,研究了油松(PinustabulaeformisCarr.)苗木生长及水分利用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油松叶水势、叶含水量、生长速率显著下降。油松枝条的快速生长和干物质迅速积累时期主要集中在4~5月;总耗水量和总生物量的大小顺序为:适宜水分>中度干旱>严重干旱;水分利用率(WUE)则表现为中度干旱最高,严重干旱最低;在适宜水分条件下油松的日、旬、月耗水量明显高于中度干旱和严重干旱处理;3种土壤水分处理下,油松耗水高峰期均为5~8月,最高旬耗水量均在7月上旬,最高耗水日均在7月5日,但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其耗水日进程存在差异;在中度干旱和严重干旱条件下,SOD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规律,在严重干旱条件下,SOD活性高峰期维持时间较短;3种处理下的K+含量在胁迫后期均高于胁迫初期,表明K+含量与油松抗旱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6.
葡萄生理裂果病的发生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994-1996年的研究和实践,表明葡萄生理裂果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在长期干旱条件下突然遇到大雨或大量灌溉造成果肉短时间内大量吸水,使果实内外生长不平衡而致。通过研究还发现,裂果主要发生在葡萄的迅速膨大期,即开瓤期,病害的发生主要与降雨,土壤湿度,果实含水量,果品产量和果皮结构等细胞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97.
为了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水分的变化情况,以渭南市临渭区2010—2014年的年降水量作为研究数据,根据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的玉米地、苹果园、麦地、草地、蔬菜地、林地6种土地类型的土壤样品,总体上运用了对比分析法和Bonsal边缘分布函数法。结果表明:在临渭区的小范围内,蔬菜地的土壤水分含量在6种土地利用类型中是最高的,苹果园的土壤水含量是最小的;降水的季节变化与耕作层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是成正相关的;降水级别的悬殊对土壤湿度的作用是正向的,而且不同的降水等级之间,土壤湿度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在临渭区0~100cm各层土壤中,0~30cm的土壤湿度与降水量的关系最好。  相似文献   
998.
烟草旱作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不同抗旱栽培技术对烟田土壤水分、烟草生长发育和烤烟品质的影响,阐述了节水灌溉技术、土壤水分调控技术、水肥耦合技术、化学节水技术、地表覆盖技术以及综合抗旱技术的作用原理和效果,分析了近年来烟草旱作栽培出现的问题,并对这些抗旱栽培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9.
模拟南方水旱轮作种植前期土壤环境,研究不同温度、水分耦合条件下,秸秆添加对水稻土磷素有效性的影响。以江汉平原典型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试验,主处理为添加秸秆(AS)和不添加秸秆(NS),副处理为不同的土壤温度和水分,即3个水分(W)梯度:40%、70%和100%的土壤饱和持水量,分别记为W40、W70和W100;3个温度(T)梯度:15、25和35℃,分别记为T15、T25和T35,进行连续30 d的室内培养。采用BBP法测定4种生物有效性磷,即土壤水溶态无机磷(H2O-P)、活性磷(NaHCO3-P)和中等活性磷(HCl-P和NaOH-P),同时测定土壤有效磷(Olsen-P)含量、微生物磷(MBP)含量、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和易氧化有机碳(ROC)、土壤游离铁(Fe-d)和无定形铁(Fe-o)等理化指标。结果表明,同一温度和水分条件下,与NS处理相比,AS处理中Olsen-P、MBP、H2O-P和HCl-P含量平均分别增加10.9、21.4、1.2和116.4 mg/kg,增幅分别为97.5%、72.1%、21.9%和32.3%。3个温度梯度处理下(15、25、35℃...  相似文献   
1000.
依据田间实测资料,在分析丘陵赤红壤水分性质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壤有效含水量与土壤物理粘粒含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数学模型,土壤月的贮水量与月降雨总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和径流率与土壤表层初始含水量之间的数学模型,研究了土壤水分循环与平衡数学模型及各分量与参数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