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7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180篇
林业   466篇
农学   129篇
基础科学   356篇
  362篇
综合类   2213篇
农作物   50篇
水产渔业   1900篇
畜牧兽医   1370篇
园艺   278篇
植物保护   42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63篇
  2019年   216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61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214篇
  2014年   365篇
  2013年   395篇
  2012年   535篇
  2011年   466篇
  2010年   449篇
  2009年   474篇
  2008年   484篇
  2007年   446篇
  2006年   379篇
  2005年   314篇
  2004年   210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地方鸡禽白血病病毒感染调查及主要流行亚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湖北省地方鸡禽白血病病毒的感染状态及主要流行亚群,从麻城绿壳蛋鸡、江汉鸡、景阳鸡3个地方品种核心群采集了7 477份样品,进行蛋清p27抗原检测、公鸡病毒分离鉴定及分离株gp85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3个地方鸡种蛋清p27抗原阳性率分别为1.32%、6.54%和2.82%,公鸡病毒分离率为6.11%、30.14%和8.64%,表明湖北省地方鸡禽白血病病毒感染比较严重,不同品种的感染率不同,公鸡的排毒率高于母鸡。利用PCR方法将分离的15株禽白血病病毒分为两大亚群,分离株gp85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3个地方鸡品种主要流行J、K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均存在J、K亚群禽白血病病毒的共感染,表明湖北省地方鸡禽白血病病毒感染情况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32.
改性纤维素的吸附性能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维素作为天然生物基材料来源广泛,纤维素的改性及其在吸附方面的应用一直作为研究的热点。笔者介绍了纤维素基本结构,综述了纤维素化学改性方法以及改性纤维素对水体污染物吸附能力的提高。重点从改性纤维素良好的吸附性、吸附机理以及对水体中金属离子和水体中氮磷的吸附性展开叙述。提出了改性纤维素可应用于土壤当中,以期为土壤改良、作物高产提供全面的科学解释;同时改性纤维素可与肥料相结合,提高肥料利用率减缓因施肥造成的面源污染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3.
在高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养殖水体中添加一定浓度氯制剂,研究了漂白粉、漂粉精、强氯精和二氧化氯对养殖水体高亚硝酸盐和高硝酸盐消除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4种氯制剂对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消除都有显著性效果(P<0.05),水体中氨氮在试验过程中无显著变化,浓度为0.00 mg/L;二氧化氯组消除效果最明显,30 min时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消除率高达99%、100%,处理组和空白组的硝酸盐浓度为(0.15±0.72)、(16.82±0.97) mg/L,亚硝酸盐浓度为(0.07±0.01)、(19.95±0.61) mg/L,强氯精次之,漂白粉效果最差,30 min时消除率分别为50%、38%,漂白粉和空白组硝酸盐的浓度为(8.49±0.66)、(16.82±0.97) mg/L,亚硝酸盐浓度为(12.33±0.48)、(19.95±0.6) mg/L;水体的pH值在试验后,各处理组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P<0.05),空白组pH 7.63±0.10,强氯精和二氧化氯添加组,pH值都为降低趋势,二氧化氯组pH值降幅最大(pH 2.68±0.06),漂白粉和漂粉精添加组,pH值呈升高趋势,漂白粉组pH值升幅最大(pH 9.6)。通过本试验的研究,4种氯制剂在消除养殖废水中高亚硝酸盐效果显著,并且无氨氮累积,不产生二次污染物,对于养殖废水的处理排放及循环使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4.
循环水养殖系统为当前水产养殖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其具养殖水环境高度可控、产品质量安全可靠、节水、节地等特点,符合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节能减排的战略需求。循环水养殖水净化装备是循环水养殖系统核心组成。其为循环水养殖生产中的水产养殖对象提供良好水生态环境,提高水产养殖品产量及质量,提升资源利用率。本文以循环水养殖系统水净化典型工艺为主线,对其主要环节包括悬浮物去除、溶解性有机物降解、杀菌消毒、增氧、调温等所涉及的装备技术进行探讨及总结,并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精准、高效、节能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推进其进一步应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35.
为了明确湿地植物对含盐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及其生理响应,本研究以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水莎草(Juncellus serotinus)、石菖蒲(Acorus gramineus Soland)和灯心草(Juncus effusus L.)为试验材料,探究含盐生活污水对这5种湿地植物生长、光合作用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并对其净化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含盐生活污水抑制了5种湿地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其中,芦苇受抑制程度最轻,与对照相比,其株高、根长、干质量、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和蒸腾速率(T_r)分别降低30.84%、16.96%、23.41%、23.73%、26.72%、27.86%和25.51%。含盐生活污水提高了5种湿地植物的丙二醛(MDA)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其中,芦苇的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分别较对照提高了65.03%、38.51%、44.76%、58.90%和60.79%。5种湿地植物均可显著提高含盐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降低率以及铵态氮(NH~+_4-N)、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其中,芦苇和千屈菜净化效果最佳,灯心草次之,水莎草和石菖蒲净化效果最差。将芦苇、千屈菜和灯心草随机组配成4种组合,芦苇-千屈菜-灯心草组合对含盐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最佳,COD降低率、NH~+_4-N去除率、总氮去除率和总磷去除率分别达到80.96%、84.95%、82.65%和84.18%。本研究结果可以为湿地植物在含盐生活污水净化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6.
开展城市绿地滞尘效应研究对指导城市绿地建设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为了研究城市交通主干道周边绿地的滞尘效应,以太原市森林公园西侧紧邻滨河东路南北长600 m,东西宽100 m的针叶混交林带为研究对象,在林带最西侧与道路交界处设对照点(0 m),由西向东垂直于路面在林带内分别设置20、40、60、80 m 4个监测点,用中流量大气PM2.5采样器(100 L/min)在各点对PM2.5进行日间采样,分析林带内PM2.5浓度的变化特征并计算林带对PM2.5的净化效率。结果表明:1)林带宽度影响其对大气PM2.5的净化效率,从20~60 m的净化效率逐渐提高,80 m处略低于60 m;2)林带对局部空气PM2.5净化效率与区域空气质量呈负相关,当空气质量为优良时,林带可以有效地降低局部PM2.5,当空气质量为中重度污染时,林带20~40 m宽处会聚集较高浓度的PM2.5;3)林带内分时段净化效率显示,9:30-11:00的净化效率最低,12:30-17:00净化效率较高,且15:30-17:00林内PM2.5质量浓度最低,提示该时段适宜市民在公园内活动。  相似文献   
137.
为开发生物填料在跑道养殖水体净化方面的应用,采用不同类型的6种填料,在室内开展对跑道养殖水体净化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挂膜条件下,6种生物填料(火山石、珊瑚石、白色弹性毛刷、蓝色立体弹性填料、多孔组合球、聚乙烯小球)生物膜的成熟时间各不相同,珊瑚石挂膜所需时间最短,为13 d。在稳定运行期,不同生物填料对跑道养殖尾水总氮(TN)、总磷(TP)、氨氮(NH_3-N)、亚硝酸盐氮(NO~-_2-N)、化学需氧量(COD_(Mn))均有不同程度的去除效果,其中,蓝色立体弹性填料对TN和COD_(Mn)的平均清除率最高,分别为19.58%和30.77%,显著高于其他填料(P0.05);珊瑚石填料对TP的平均清除率显著高于其他填料(P0.05);6种填料生物膜成熟后,和初始水质指标相比,各填料对水体NO~-_2-N和NH_3-N的去除率均在75%以上,且浓度保持在较低水平。结果表明,蓝色立体弹性填料对跑道养殖尾水有较好的净化效果,是一种较为实用的生物填料。  相似文献   
138.
水稻漂浮育秧技术是一项应用于机插水稻育秧的新方法,该技术的应用可以免去秧田使用、减少劳动力投入、精简传统机插秧水稻育秧的环节。以水稻为研究对象,研究漂浮育秧技术对不同水体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漂浮育秧对3种水体NH~-_3-N和PO■的质量浓度未产生明显影响;育秧期间3种水体NO~-_3-N的质量浓度、电导率均呈下降趋势,但处理之间变化不明显。3种水体水样浑浊度差距较大,黄河水初始浑浊度最高,下降速度最快,自来水在育秧后期浑浊度略有升高;在育秧期间3种水体pH值均轻微上升。说明漂浮育秧技术对3种不同水体水质均未产生污染现象,而不同水体对漂浮育秧秧苗素质(叶龄、株高、茎基宽、干质量、根冠比、叶绿素含量等)亦没有产生明显影响。因此漂浮育秧技术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9.
140.
研究了凝胶色谱、硅酸镁小柱和硅胶小柱三种净化方法对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净化效果。测定了8种有机氯混标(4种六六六和4种滴滴涕)在三种净化方法下的加标回收率,同时测定了多类型混合土壤样品在三种净化方法下的异狄氏剂和p,p''-滴滴涕的降解率。结果表明:8种有机氯混标在三种净化条件下加标回收率无显著性差异,均能满足测试要求;凝胶色谱净化液在连续40次进样后,色谱系统对异狄氏剂和p,p''-滴滴涕的降解率分别为12%和14%(均﹤15%),总降解率26%(均﹤30%);硅酸镁小柱和硅胶小柱净化液在连续10次进样后,单组分降解率和总降解率均超过15%和30%。因此,凝胶色谱是一种更适合于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净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