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54篇 |
免费 | 69篇 |
国内免费 | 14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9篇 |
农学 | 88篇 |
基础科学 | 88篇 |
412篇 | |
综合类 | 996篇 |
农作物 | 47篇 |
水产渔业 | 129篇 |
畜牧兽医 | 169篇 |
园艺 | 33篇 |
植物保护 | 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5篇 |
2023年 | 115篇 |
2022年 | 124篇 |
2021年 | 129篇 |
2020年 | 101篇 |
2019年 | 95篇 |
2018年 | 63篇 |
2017年 | 86篇 |
2016年 | 79篇 |
2015年 | 89篇 |
2014年 | 71篇 |
2013年 | 110篇 |
2012年 | 117篇 |
2011年 | 129篇 |
2010年 | 112篇 |
2009年 | 94篇 |
2008年 | 84篇 |
2007年 | 70篇 |
2006年 | 55篇 |
2005年 | 62篇 |
2004年 | 42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35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一、前言现在污泥的处置主要包括农用、填埋、焚烧、排海等方法,而污泥农用是最古老、最经济、最主要的处置方法。污泥中的有机腐殖质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剂,但是它施用于土壤的最大障碍就是其中的重金属含量问题。目前.去除城市污泥重金属的主要方法有物理修复法、化学修复法、生物修复法、植物修复法。其中植物修复法用来消除有毒有害源,可以美化环境,是最容易被人们接受的环保修复方法。植物修复土壤中重金属, 相似文献
23.
本文以常见的浮萍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实验的方式研究了氮磷浓度对浮萍生长的影响,通过实验可以看出,浮萍对氮磷浓度的适应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且在较高浓度及特定的氮磷比的条件下,有利于浮萍的大量生长。 相似文献
24.
光养生物膜是河流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在河流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河流水文状态及营养盐差异引起的生境异质性对光养生物膜藻类的影响未知。本研究在微型跑道池模拟流水(0.5 m/s)和静水(0 m/s)条件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不同浓度氮(1.51, 2.51和5.51 mg/L)、磷(0.1, 0.2和0.4 mg/L)及氮磷比(8, 16和32)条件培养野外采集的原位生物膜及人工基质,探究水文分异和营养变化对河流光养生物膜藻类物种组成及密度的影响。非度量多维排序(NMDS)分析结果表明,差异水文条件下,原位和建群生物膜藻类群落在梯度氮、磷和氮磷比环境中均呈现明显分离(PERMANOVA,P < 0.001),且建群生物膜中各分组藻类群落具有更明显的差异。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生物膜中硅藻、蓝藻和绿藻的生长对营养盐与水文变化的响应并不一致,其中磷处理中,磷与流速单一及其交互效应显著影响了大多数藻类的生长及建群(P < 0.001);而氮处理中,氮与流速的交互效应仅对建群生物膜藻类影响显著(P < 0.001)。研究结果也发现,藻类在静水环境更有利于建群生物膜的形成,且静水-高营养盐环境更有利于蓝藻和绿藻的生长。这些结果说明,生物膜建群初期易受到水文扰动的影响,且水文分异和氮、磷影响了光养生物膜藻类的响应模式,研究为河流生态保护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25.
26.
引黄灌区不同肥料类型和施肥技术对稻田氮磷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减少引黄灌区稻田退水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寻找水稻稳产和环境友好的最佳结合点,研究了大田示范条件下不同肥料类型和施肥技术对稻田田面水和排水沟退水氮磷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比较,优化施肥和侧条施肥均可以显著降低稻田田面水和排水沟中TN质量浓度,其中以侧条施肥处理效果最好,田面水和排水沟中TN质量浓度仅为常规施肥的47.4%和34.3%,各施肥处理间田面水和排水沟中TP质量浓度变化差异不显著。优化施肥和侧条施肥处理在肥料减量的条件下水稻产量并没有降低,其中有机种植处理产量最低,相对产量仅为常规处理的73.5%。综合考虑水稻产量和环境因素,优化施肥和侧条施肥技术可以作为环境友好型施肥技术在引黄灌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7.
(一)物理脱毒法
(1)水洗法.将发霉的玉米磨成碎粉,倒进缸中,加入3~4倍的水,然后进行搅拌静置浸泡,每日搅拌换水2次,直至浸泡的水由茶色变成无色为止.(2)脱胚去毒法.将玉米磨成1.5~4.5毫米的小颗粒,加5~6倍的清水后进行搅拌,胚部碎片因轻而浮在水面上,将其捞出或随水倒掉,如此反复数次,即可达到脱胚去毒的目的.(3)用石灰水浸法.将发霉玉米粉碎成直径1.5~5毫米的小颗粒,然后将过120目筛后的石灰粉按0.8%~1%的比例掺入发霉玉米中,最后将掺入石灰粉的料和水按1:2的比例倒入容器中搅拌1分钟,然后静止0.5~5小时,将水倒出,再用清水冲洗2~3次,一般去毒率可达91%以上. 相似文献
28.
为了探讨氮磷的不同供应比例和频度对藻类水华形成的影响,本研究设计了7种氮磷添加比例(质量比):只添加氮(以+N表示)、50:1、20:1、7:1,1:1、1:7和只添加磷(以+P表示);2种添加频度:频度较大的L系列(实验前期每日均进行添加),频度较小的S系列(只在实验过程中添加1次)。两种添加频度下,相同添加比例的处理的营养盐添加量相近。在处理+N、50:1、20:1、7:1和1:1中以N浓度为基准进行相应比例的P添加,在处理1:1、1:7和+P中以P浓度为基准进行相应比例的N添加。在1:1处理缸中N、P净增加均约为2.4mg·L-1。实验水体来自一个浮游植物丰富但没有微囊藻水华的天然富营养池塘。实验于2007年8月1日—8月13日在室外采用玻璃缸进行。结果表明,两种添加频度以及不同氮磷添加比例下,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水华种类均为微囊藻(Microcysti sspp.)水华,没有固氮藻类水华出现。在两种不同添加频度下,微囊藻水华在处理+N、50:1、20:1、7:1和1:1中明显形成,而处理+P和1:7中,微囊藻水华的出现会晚几天或者水华现象不明显,这表明本实验中单独添加氮比单独添加磷对微囊藻水华形成的促进作用要明显些。水体中微囊藻水华的出现与适宜的氮磷比例添加有关,氮磷添加比例适宜时,两种不同的添加频度下均可出现微囊藻水华,但氮磷营养盐的不同添加比例和频度均没有导致固氮藻类水华的出现。 相似文献
29.
王功 《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5(4):11-14
对粮谷中丙线磷残留量的检测,采用新法以甲醇提取样品,经液液萃取净化后,再以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测定,测定低限为0.005μg/ml的浓度范围内,标准曲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γ=0.996,变异系数为5.8%-7.8%,回收率为72.0%-100.2%。取代了常规法的繁锁操作程序,使操作步骤更加简便,分析速度快且灵敏度高,适用范围广。 相似文献
30.
邓拴林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1990,(4):35-37
对去除瘤胃原虫的几种方法做了述评,并讨论了去除原虫后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变化情况,以及对反刍动物N代谢、瘤胃发酵和一些养分利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