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26篇
农学   60篇
基础科学   28篇
  52篇
综合类   302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127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为了探明氩离子(Ar+)束注入粳稻产生突变的可行性,采用能量为30 keV,注入单位为2.6×1013Al+/cm2,系数为2 000,2 400,2 800,3000,3 200,3 600,6个不同剂量的Ar+束注入吉农大13、吉农大7、秋田小町3个粳稻品种(品系),研究了Ar+束注入后3个品种M1代的细胞学效应及细胞总畸变率与出苗率、分蘖成穗率、结实率3个农艺性状总生理损伤的相关性。结果表明:Ar+束注入粳稻种子后,细胞分裂指数受抑制,细胞分裂高峰期推迟,细胞畸变率高于对照,且细胞总畸变率有随剂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在有丝分裂中出现的主要畸变类型有微核、染色体桥、落后染色体及少数的核出芽。3个品种细胞总畸变率与总生理损伤呈正相关,其中“吉农大13”二者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2.
离子束介导转大豆DNA小麦后代品质和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离子束介导外源基因群转移的方法,分别将大豆全长DNA、DNA片段导入小麦,通过对M_1~M_3蛋白质含量和株高、粒质等农艺性状的变异分析可知,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小麦蛋白质含量,降低株高,改变粒质。M_1获得蛋白质含量18%以上(较ck增加2.0个百分点)单株183个,M_2获得蛋白质含量18%以上(较ck增加3.6个百分点)单株33个,M_3获得蛋白质含量18%以上(较ck增加5.1个百分点)单株35个。M_3获得株高62cm以下(较ck降低7cm)的单株102个,占4.1%,部分单株株高能够稳定遗传。转基因后代部分单株和株系籽粒变为全角质。  相似文献   
63.
2006年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开展了N 注入对不同生态类型小麦品种苗期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剂量对不同类型品种苗期生物学性状的影响不同:3个类型的品种均随着剂量的增高第1叶长变短和株高降低,不同剂量对第1叶长和株高的影响存在5%和1%的差异;主茎叶龄和单株次生根数是随着剂量的增高而增加,且各剂量对叶龄的影响存在5%和1%的差异。不同剂量率对不同类型品种苗期生物学性状的影响不同:第1叶长,旱地型品种不存在差异,扩浇地型品种存在5%差异,水地型品种存在5%和1%的差异;株高和主茎叶龄,旱地型和扩浇地型中均存在5%和1%的差异,而水地型品种株高存在5%的差异,主茎叶龄不存在差异;单株次生根数,旱地型品种存在5%和1%的差异,而扩浇地型和水地型均不存在差异。不同品种的苗期生物学性状的变异系数为单株次生根数>第1叶长>株高>主茎叶龄,不同剂量率对苗期各生物学性状的变异系数为第1叶长>单株次生根数>主茎叶龄>株高。  相似文献   
64.
董喜存  李文建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4924-4926
利用离子束诱变技术进行甜高粱品种和酵母菌种的选育,旨在甜高粱燃料乙醇产业化的有效开发。对离子束诱变技术的原理及其在植物、微生物诱变育种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对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在甜高粱燃料乙醇产业化研发中对重离子诱变育种的初步应用进行介绍和展望。  相似文献   
65.
植物诱变新技术及其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要综述了石蜡油-EMS花粉诱变、离子束注入、花粉辐照和空间诱变新技术的诱变机理、生物学效应及其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66.
离子束生物技术在小麦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述了离子束生物技术在小麦育种领域应用情况 ,概括介绍了离子束诱变育种和离子束介导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及方法 ,对离子束小麦育种过程中涉及的主要技术参数作了详细描述。还介绍了最近发现的离子束诱变小麦遗传新规律和离子束辅助外源裸露大分子DNA转移在小麦育种中的新进展 ,提出了离子束生物技术在育种领域急待解决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7.
氩离子束注入对水稻幼苗生长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探明离子束注入技术改良北方粳稻的可行性 ,试验采用能量为 30keV ,注入单位为 2 6× 10 13Ar+ /cm2 6个不同剂量的氩离子 (Ar+ )束 ,分别注入“农大 13”、“农大 7”、“秋田小町”3个粳稻品种 ,研究离子束注入后对各品种苗期性状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POX)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不同处理的发芽率、出苗率都低于对照 ,各处理的苗高表现为促进和抑制 2种作用。从 3个品种幼苗POX图谱看出 ,不同处理的谱带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而且与苗期性状上的差异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68.
以郑单 95 8和农大 1 0 8及其各自交系为试材 ,研究了离子束注入后对M1 苗期性状及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影响 ,结果表明 :离子束注入后的各处理种子发芽指数、出苗率都低于对照 ,其中徐 1 78和黄C的发芽指数分别只有对照的 60 %和 5 0 % ;出苗率以昌 7- 2下降最多 ,只有对照的 43%。从POD同工酶酶谱看 ,胚、幼芽和苗期叶片 ,均检测出同工酶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改变 ,表明N+离子束注入改良玉米品种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9.
输气管道中缓蚀剂雾化浓度分布及加注量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液体雾化流动理论,对缓蚀剂在天然气管道内的雾化过程,雾化浓度分布及其保护管道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中发现,缓蚀剂的雾化在喷流状态下最为充分,且可形成均匀的保护膜;而雾化角、雾化细度、雾化均匀度和浓度分布等评定缓蚀剂雾化质量的,又可以用来检验管道是否得到了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70.
应用分界开关和注入信号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10kV配电网多数采用小电流接地方式,包括中性点不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由于配电网分支多、覆盖区域广,因此接地故障定位比较困难,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供电部门,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现场仍然以人工目测进行故障定位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