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60篇 |
免费 | 111篇 |
国内免费 | 23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01篇 |
农学 | 141篇 |
基础科学 | 75篇 |
435篇 | |
综合类 | 1292篇 |
农作物 | 132篇 |
水产渔业 | 271篇 |
畜牧兽医 | 581篇 |
园艺 | 98篇 |
植物保护 | 7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篇 |
2023年 | 87篇 |
2022年 | 154篇 |
2021年 | 119篇 |
2020年 | 87篇 |
2019年 | 121篇 |
2018年 | 65篇 |
2017年 | 91篇 |
2016年 | 95篇 |
2015年 | 102篇 |
2014年 | 117篇 |
2013年 | 130篇 |
2012年 | 168篇 |
2011年 | 162篇 |
2010年 | 140篇 |
2009年 | 175篇 |
2008年 | 179篇 |
2007年 | 148篇 |
2006年 | 140篇 |
2005年 | 128篇 |
2004年 | 101篇 |
2003年 | 73篇 |
2002年 | 68篇 |
2001年 | 70篇 |
2000年 | 46篇 |
1999年 | 51篇 |
1998年 | 41篇 |
1997年 | 40篇 |
1996年 | 37篇 |
1995年 | 35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36篇 |
1992年 | 43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5年 | 3篇 |
1964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探究在盐度3下氨氮慢性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氨代谢和细胞凋亡的影响,以期为凡纳滨对虾免疫机理研究和生产实践指导提供参考。【方法】将480尾初始体质量6.49±0.14 g的凡纳滨对虾分为4个组,6个平行,暴露于0(对照组)、0.9、5.2和12.0 mg/L的氨氮水体中,氨氮胁迫20和40 d后分别统计凡纳滨对虾体质量增长率和存活率,测定凡纳滨对虾血淋巴和肝胰腺中氨代谢相关物质和酶活性、抗氧化酶活性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量,同时取肝胰腺制作石蜡切片进行Tunnel染色。【结果】随氨氮浓度增加,体质量增长率和存活率逐渐降低,血淋巴氨氮和尿素氮含量逐渐升高,胁迫20 d与胁迫40 d结果相近;肝胰腺谷氨酸脱氢酶(GDH)、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氨氮胁迫20 d升高,在氨氮胁迫40 d时5.2和12.0 mg/L组酶活性降低;氨氮胁迫20 d,12.0 mg/L组的肝胰腺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下同);各胁迫组肝胰腺Cyt C和Caspase-3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TUNEL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凋亡数量随氨氮浓度增加而增加,且氨氮胁迫40 d较20 d更多。【结论】经氨氮慢性胁迫后,环境氨氮扩散到血淋巴中,凡纳滨对虾血淋巴氨氮累积越多,尿素氮含量随之增加,肝胰腺谷氨酰胺合成途径受到抑制,氨代谢受到阻碍,应激产生的活性氧超出抗氧化系统调节范围,对肝胰腺造成损伤,诱导细胞凋亡发生,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存活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2.
选用270尾初始体重(12.97±0.18)g的德国镜鲤幼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I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Ⅴ、Ⅵ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Aln—Gin)0.25,0.5,0.75,1.0和1.5%的13粮,试验期为12周,观察Ain—Gin对镜鲤血清生化指标及营养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添加高剂量Aln—Gin(1.5%)试验组血清白蛋白显著提高(P〈0.05);各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差异不显著;各试验组全鱼粗蛋白质含量升高,其中Ⅳ、Ⅴ和Ⅵ组显著升高(P〈0.05);各组的粗水分、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Aln—Gin能够显著促进鲤鱼幼鱼营养代谢,提高全鱼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73.
非离子态氨及酸碱度对鳜鱼种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静水试验法测定了非离子态氨对鳜鱼种的急性毒性及鳜鱼种对水质酸碱度的耐受性。非离子态氨对鳜鱼种24、48、96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763、0.663和0.525mg/L;安全浓度为0.0525mg/L;鳜鱼种对PH值96h的耐受范围为4.10-9.10。 相似文献
74.
75.
介绍了吸附式制冷机的原理、前景及相关应用。吸附式制冷机采用双吸附器冷管水内冷的独特结构,使作为热源的烟气和作为冷源的海水分离;利用渔船发动机烟气的热能,经由脱附—冷凝—蒸发—吸附的过程产生冷量;全过程无污染、无噪声、低功耗。可长时间连续工作,适用于中小型拖网渔船渔品冷藏。 相似文献
76.
菌种添加量对生物预处理小麦秸秆厌氧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小麦秸秆进行了氨-生物联合预处理,在实验室自制的小型厌氧发酵装置上,对预处理后的小麦秸秆进行了厌氧发酵制取沼气试验,探讨了氨-生物联合预处理中,菌种的添加量对小麦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氨预处理尿素溶液质量浓度为35 g/L,生物预处理pH值为4,黄孢原毛平革菌和里氏木霉的添加比例为1∶1(数量级为109)的条件下,小麦秸秆厌氧发酵过程中沼气总产气量最大,为7 968 mL,较空白组提高了23.11%.发酵过程终了pH值、VFA和甲烷的变化均在正常的范围内,甲烷最高体积分数为51.33%,较空白组提高了6.01%,整个发酵过程历时23 d. 相似文献
77.
利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技术,通过特异引物检测amoA基因拷贝数分析了水稻不同生育期红壤稻田土壤中氨氧化细菌(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AOB)和氨氧化古菌(Ammonia oxidizing archaea,AOA)的数量变化,并测定了土壤潜在硝化势。结果显示:红壤稻田土壤中AOA数量显著高于AOB,二者比例在1.6~120.7之间;红壤稻田根层土中AOA数量显著高于表土,随水稻生长根层和表土中AOA数量均逐渐增加,且根层土中增加幅度更大;在水稻生长前期表土中AOB数量较多,孕穗期后根层土中AOB数量显著增加且高于表土。水稻生长期内土壤潜在硝化势也具有逐渐增加趋势,且根层土潜在硝化势增加幅度更大。根层土中潜在硝化势与AOB和AOA数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而表土中潜在硝化势只与AOA数量存在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红壤稻田土壤中AOA数量更为丰富,且与硝化作用的关联程度更为密切,证实了氨氧化微生物在红壤稻田土壤微生物组成及其生态系统功能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8.
79.
洱海流域典型农区不同施肥处理下稻田氨挥发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探寻洱海流域合理的施肥方式,减少氮肥的氨挥发损失,采用"密闭室间歇通气法",研究了不同氮肥类型及施氮量对稻田氨挥发规律、氨挥发累积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并探究了影响氨挥发排放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稻田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施肥后2~5 d内,穗肥期氨挥发损失占比最大为19.04%~33.00%,其次分蘖肥期损失为7.18%~15.72%,基肥期损失最少为4.89%~7.76%。不同施肥处理中常规施肥(CF)、化肥减量20%(T1)、单施有机肥(T2)、有机肥与化肥配施(T3)、考虑当季25%矿化率单施有机肥(T4)、考虑当季25%矿化率有机肥与化肥配施(T5)和单施控释肥(T6)的氨挥发累积量分别为42.52、22.73、11.71、15.12、38.24、25.95 kg·hm~(-2)和18.44 kg·hm~(-2)。等量施氮条件下不同肥料类型氨挥发损失占比大小为尿素控释肥有机肥+化肥有机肥。不同施氮量条件下,施氮量越大氨挥发累积量越大,且氨挥发速率与田面水NH4+-N浓度呈正相关性。综合稻田氨挥发累积量及水稻产量,在洱海流域典型农区水稻种植中,有机肥与化肥配施(25%当季矿化率)、化肥减量施用(20%)以及控释肥施用是3种较优的环境友好型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