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5篇
  免费   228篇
  国内免费   361篇
林业   370篇
农学   267篇
基础科学   284篇
  655篇
综合类   2555篇
农作物   221篇
水产渔业   219篇
畜牧兽医   911篇
园艺   132篇
植物保护   130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176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191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186篇
  2015年   245篇
  2014年   278篇
  2013年   323篇
  2012年   341篇
  2011年   352篇
  2010年   309篇
  2009年   314篇
  2008年   342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259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7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臭氧,是氧的同素异形体,其分子含有三个氧原子,分子式为O3,常温下为无色气体,有一股特殊的草腥味,有极强的氧化能力,稳定性极差,常温下可自行分解为氧,通常以稀薄的状态混合大气中。  相似文献   
992.
单级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海水养殖废水中的无机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在填料上人工接种微生物组成的浸没式生物接触氧化单级处理系统对养殖废水进行净化,效果良好。在试验水体体积与处理系统体积之比约为100∶1的情况下,对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起始质量浓度分别为4.0 mg/L、1.76 mg/L、800 mg/L,COD质量浓度为16.33 mg/L的养殖废水进行处理,发现处理系统中进行着强烈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处理30 h,氨氮质量浓度下降并一直保持在0.1 mg/L;亚硝酸盐氮浓度48 h内,前6 h从1.76 mg/L短暂上升到2.24 mg/L,然后持续下降,最低到0.22 mg/L;对硝酸盐氮的反硝化作用能力也很强,经48 h处理,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从800 mg/L下降到180 mg/L。根据对处理过程中的水质测定,浸没式生物接触氧化单级处理试验系统具有较强的生物脱氮能力。  相似文献   
993.
红鳍东方皮肤溃烂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体表溃烂的养殖红鳍东方鲀(Fugu obscurus)病灶处分离到1株优势生长菌,编号为H-06091.分别通过创伤浸泡和注射方式感染健康红鳍东方鲀,发现这两种途径均可引发皮肤溃烂,两种途径的感染率均为100%,2×108 cell/mL.菌浓度注射组死亡率为100%,4×107 cell/mL菌浓度注射组死亡率为50%,创伤浸泡感染未见死亡.药敏实验表明,复方新诺明、呋喃妥因、链霉素、环丙沙星、利福平、红霉素、氟哌酸、氟嗪酸、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四环素、青霉素G等抗菌素对H-06091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按照<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进行菌种鉴定并测定其16S rRNA基因序列,结果表明,该菌呈革兰氏染色阴性,氧化酶阳性,接触酶阳性,V-P试验阴性,硝酸盐还原反应阳性等特征,符合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特征,其16s rRN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哈氏弧菌同源性为99%,因此将H-06091鉴定为哈氏弧菌.  相似文献   
994.
梁旭方  王琳  马旭 《水产学报》2008,32(6):965-970
通过生理性解偶联调节氧化磷酸化效率可能是进化早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普遍策略,对生命的存在至关重要. 解偶联蛋白(uncoupling protein,UCP)家族是位于线粒体内膜的转运蛋白,哺乳动物基因组中已发现5个成员,其中UCP1~UCP3紧密相关,而UCP4和UCP5(即BMCP1,brain mitochondrial carrier protein-1)与它们差异较大. UCP1~UCP4不仅在哺乳类、鸟类等恒温脊椎动物中普遍存在,而且在鱼类等变温动物中也被证实存在,但UCP5目前仅在哺乳类中被发现. 哺乳动物褐色脂肪组织的UCP1,介导呼吸链产生的质子梯度泄漏,使氧化产生的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发,但鱼类等变温动物UCP1的功能尚待进一步研究确立. UCP2和UCP3在产热、控制活性氧生成、脂肪酸氧化以及肥胖、糖尿病的发生中均发挥重要作用,二者的转录调节较复杂. UCP4和UCP5与其他UCP关系较远,UCP4仅在脑中表达,而UCP5在脑中高表达,它们的功能还不十分明确,但研究表明很可能与UCP2和UCP3的功能相似.  相似文献   
995.
底泥生物氧化对黑臭河道上覆水体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构建的模拟河道,研究了静态底泥氧化技术以及动态条件下不同底泥状态对上覆水体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染底泥和上覆水体互相影响,底泥会向上覆水体释放污染物,上覆水体也会向底泥沉积污染物,底泥能在其表层形成一个氧化层,抑制底泥污染物向上覆水体释放.底泥氧化对上覆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有较大影响,能促进上覆水体污染物的去除,上覆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明显好于底泥未氧化的模拟河道.  相似文献   
996.
氧化苦参碱防治菜青虫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 ,蔬菜病虫害发生呈逐年加重的趋势 ,如何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把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 ,把农药残留控制在国家规定标准以内 ,保证人民健康 ,已成为蔬菜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此 ,对湖北省葛店开发区怡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自行研制开发的新型植物源杀虫剂0 .1%氧化苦参碱水剂进行了防治菜青虫的药效试验 ,现将结果简报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药剂0 .1%氧化苦参碱水剂 ,2 0 0 0IU/mgBt悬浮剂 (湖北科发农业技术开发公司生产 )。1.2 试验方法本试验设 5个处理 :0 .1%氧化苦参碱水剂90 0ml/hm2…  相似文献   
997.
以白金针菇为试验材料,人工模拟Hg(1 mg/L)污染,研究水杨酸(SA)对在Hg胁迫下金针菇液体培养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影响,为中度Hg污染培养金针菇的原位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SA能提高Hg胁迫下金针菇胞外酶的活性,对还原糖、蛋白质含量影响起到重要作用,各种胞外酶活力峰值出现在第12~15天;中高质量浓度SA(≥50 mg/L)能显著地提高金针菇在Hg胁迫下胞外淀粉酶、愈创木酚酶的活性,培养液中还原糖含量随着胞外酶的浓度变化而变化;中低质量浓度SA(≤20 mg/L)能显著地提高胞外羧甲基纤维素酶、漆酶的活性,相对电导率、酸度和蛋白质含量均保持着较高的水平。中低质量浓度SA可以缓解重金属汞对金针菇菌丝的生长抑制作用,且以20 mg/L SA为最理想的缓解中度重金属对金针菇毒害。  相似文献   
998.
为了提高贺兰山东麓葡萄的果实品质,以3年生"品丽珠"葡萄为试材,对葡萄植株进行不同叶果比处理,试验设置对照CK(叶果比20∶1)、T1(叶果比15∶1)、T2(叶果比10∶1)、T3(叶果比40∶1)4个处理。不同叶果比对葡萄果实中还原糖、总酚、单宁含量的影响不同。结果表明:随着负载量的降低,葡萄果实还原糖、花色苷含量升高;随着负载量的增加,"品丽珠"葡萄果实中总酚含量不断降低,单宁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99.
为了探索一种反应条件温和、方法简单的食品熏蒸剂环氧乙烷制备方法,采用甲基弯菌IMV 3011(Methylosinus trichosporium IMV 3011)细胞作为生物催化剂,催化乙烯的环氧化反应生成环氧乙烷,确定了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反应器中气相的组成为氧气50%、乙烯20%、氮气30%(体积分数),30℃、150 r/min振荡反应8 h,采用固定化形式催化剂,环氧乙烷生成量为34μmol/mg,利用甲烷培养对其循环再生,再生8次催化剂中甲烷单加氧酶(MMO)活力仍保留89%,环氧乙烷物质的量为3.4 nmol。  相似文献   
1000.
为比较杭白菊主栽品种早、晚小洋菊对菊小长管蚜Macrosiphoniella sanborni、棉蚜Aphis gossypii、桃蚜Myzus persicae的抗性,通过刺吸电位技术(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研究菊蚜在菊顶叶上刺吸行为,并检测了菊顶叶主要化合物。结果表明:在晚小洋菊上,菊小长管蚜的E1、E2波平均持续时间4.31、3.47 min,分别短于在早小洋菊上的4.63、3.75 min;棉蚜、桃蚜的E1、E2波平均持续时间分别为4.32、4.72 min和4.92、4.64 min;3种蚜虫的平均刺探次数均大于在早小洋菊上的平均刺探次数。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个主栽品种之间抗性存在差异。早小洋菊顶叶平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2.71 mg/g和25.36 mg/g,均高于晚小洋菊;早小洋菊顶叶总酚含量为0.24 mg/g,显著低于晚小洋菊;早、晚小洋菊总黄酮含量分别为3.46 mg/g和3.37 mg/g。早小洋菊顶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基本上与每种菊蚜的E1、E2波持续时间显著正相关,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与每种菊蚜的E1或E2波持续时间显著负相关。推测早小洋菊对于菊长管蚜的抗性稍弱于晚小洋菊,2种杭白菊对棉蚜或桃蚜的抗性相当,且菊叶中的这4种物质含量与抗蚜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