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8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9篇
  15篇
综合类   4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日本岩手县衣川村人口约5000人。森林约占村面积的80%,以柳杉、落叶松、赤松等战后营造的森林为主体。如今,衣川村正大力推进木质生物气化发电项目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氢气(Hydrogen,H_2)是一种信号分子,一定浓度的富氢水(Hydrogen-rich water,HRW)不仅对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还能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本文综述了H_2在农业上的应用及其相关研究,对推动H_2在农业上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可铺设在屋顶的太阳能制氢系统。该系统生产的氢气无明显杂质,在效率上也远高于传统技术,能让太阳能发挥更大的用途。  相似文献   
5.
申勋宇  黄昊飞 《农机化研究》2015,(12):251-253,268
随着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危害的日益加剧,开发清洁高效的可再生能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由于发热量高且对环境无污染,氢能受到人们的重视,氢气制备得到了广泛的发展。生物制氢法利用生物技术分解有机废弃物(如稻草秸秆)制备氢气,该工艺方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容易成本低等优点。为此,本实验以废弃水稻秸秆为原料,使用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进行反应制备氢气,研究p H和水力停留时间(HRT)对废弃水稻秸秆发酵产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钢  舒新前  毕东东  丁兆军  张蕾  张磊 《农机化研究》2007,(11):155-158,163
在实验室自制固定床热解反应器中,选择了两种煤(神华煤和灵武煤)和3种生物质(花生壳、核桃壳和木屑)作为实验材料,定量化分析比较了恒温热解和同温热解停留时间对煤与生物质热解产氢及热解油、热解焦产率的影响.研究认为:实验用煤与生物质催化热解表现出基本相同的热解趋势,即提高热解温度和延长热解时间(对生物质添加合适催化剂)都有利于产氢;对煤而言,提高热解温度和延长热解时间还利于热解油生成,但对生物质而言,效果不很明显.  相似文献   
7.
开展了低热值气体燃料掺烧氢气的实验研究。搭建了定容燃烧弹实验系统,分析了不同初始条件下低热值气体掺氢燃料的火焰层流燃烧速度的变化趋势。实验结果表明,增加初始压力会降低火焰的层流燃烧速度;增加初始温度会提高火焰的层流燃烧速度;掺氢比的增加会提高火焰的层流燃烧速度,但增加了火焰的不稳定性;当量比对火焰层流燃烧速度的影响比较复杂,一般浓混合气燃烧速度大于稀混合气。本文的研究为低热值气体燃料掺氢发动机的设计和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贾蓉  曲东  乔莎莎 《农业环境保护》2013,(12):2395-2402
发酵型微生物是铁还原菌中的主要类群,但其发酵产氢过程对铁还原的作用尚不清楚,为此采用接种水稻土浸提液混合培养的方法对微生物分别利用葡萄糖、丙酮酸盐和乳酸盐为碳源时,Fe(Ⅲ)还原过程中脱氢酶活性变化、培养体系pH、氢气分压及铁还原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发酵微生物脱氢产氢过程与微生物Fe(Ⅲ)还原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2种水稻土浸提液中的微生物均能够以葡萄糖为优势碳源进行脱氢、产氢及还原氧化铁,Fe(OH),可以诱导脱氢酶的产生,利用葡萄糖时脱氢酶活性在厌氧培养的4-6d出现最大峰值,利用丙酮酸盐和乳酸盐时脱氢酶活性出现峰值的时间分别为培养的15d和21-22d,脱氢酶活性出现峰值的时间与最大铁还原速率Vmax显著负相关、与最大反应速率对应的时间zk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脱氢产氢过程中产生的H+导致培养体系pH的变化是影响铁还原过程的主要原因,培养体系pH与体系氢气分压及Fe(Ⅱ)累积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微生物利用不同碳源产氢时,利用葡萄糖的产氢能力最高,丙酮酸盐次之,乳酸盐最低。Fe(OH)3的加入增加了氢气的消耗量,培养体系氢气分压与Fe(Ⅱ)累积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进行了定容燃烧模拟装置内氢气绝热理论燃烧温度的热力学分析和计算,在定容燃烧弹内,实际的燃烧过程是定容过程而不是定压过程,应在定容绝热条件下进行氢气绝热理论燃烧温度的计算,氢气的定容绝热理论火焰温度和定压绝热理论火焰温度是不同的,在化学反应平衡方程式所需的化学计量浓度附近,其燃烧温度和压力都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CeO2添加对生物质催化气化制氢特性的影响,该研究采用分级气化系统分析了不同CeO2/Fe2O3比例(Ce∶Fe摩尔比为0∶1、3∶7、5∶5、7∶3、1∶0)双金属催化剂对纤维素水蒸气催化重整制氢气体产物产量、组成以及催化剂的结构演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eO2/Fe2O3催化剂在制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明显优于纯CeO2或Fe2O3催化剂,当Ce∶Fe摩尔比为3∶7时,在800℃下氢气的最大产率为21.63 mmol/g(以纤维素计,下同);当温度大于等于800℃时,催化剂氧化还原反应后可生成CeFeO3,且CeFeO3的存在对纤维素水蒸气气化过程有促进作用。CeO2的引入提高了催化剂的氧化性能和稳定性,提高了使用寿命。该研究对生物质气化机制的深入理解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