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68篇
  免费   320篇
  国内免费   364篇
林业   749篇
农学   748篇
基础科学   120篇
  217篇
综合类   5875篇
农作物   449篇
水产渔业   1451篇
畜牧兽医   4354篇
园艺   950篇
植物保护   1739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273篇
  2022年   291篇
  2021年   351篇
  2020年   327篇
  2019年   424篇
  2018年   220篇
  2017年   304篇
  2016年   409篇
  2015年   508篇
  2014年   994篇
  2013年   652篇
  2012年   857篇
  2011年   1001篇
  2010年   865篇
  2009年   954篇
  2008年   864篇
  2007年   831篇
  2006年   755篇
  2005年   762篇
  2004年   581篇
  2003年   591篇
  2002年   481篇
  2001年   481篇
  2000年   347篇
  1999年   270篇
  1998年   295篇
  1997年   243篇
  1996年   245篇
  1995年   199篇
  1994年   212篇
  1993年   199篇
  1992年   181篇
  1991年   168篇
  1990年   129篇
  1989年   134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5篇
  1974年   4篇
  1957年   14篇
  1956年   5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中国对虾幼体的聚缩虫病是对虾育苗中常见的、危害较大的虾病,它感染速度快,几天之内便可使培育池中的对虾幼体80%以上感染,如不及时防治,可导致育苗失败。 一、病原体 对虾幼体聚缩虫病的病原体常见种是树状聚缩虫,属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缘毛目、钟虫科。聚缩虫寄附于中国对虾蚤状幼体、糠虾幼体、仔虾及成虾的体表和鳃。 二、发病过程及症状 对虾蚤状幼体、糠虾幼体及仔虾都容易感染聚缩虫,尤以蚤状幼体、糠虾幼体的聚缩虫病危害最大。1999年,大连市金州区北海村育苗室对虾蚤状幼体第Ⅲ期时,5月14日发现第20号培育…  相似文献   
992.
鲤指环虫病的暴发与诊治鲤鱼指环虫病的病原为坏鳃指环虫,主要寄生在鲤鱼的鳃上,大量寄生时引起鳃组织的损害,造成鱼体呼吸困难而死亡。1995年9月下旬,四川三台和盐亭县两个湖的渔场网箱鲤鱼同时暴发指环虫病,该病来势猛、发病急,几天之内就引起鲤鱼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993.
本文扼要介绍横带髭鲷白点病发病情况与症状、试验结果,并提出发生白点虫病的病因。  相似文献   
994.
参考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了240 g/L帕力特悬浮剂对茶橙瘿螨田间防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药剂30ml/亩速效性和持效性与对照药剂73%克螨特乳油18ml/亩相当.两次试验药后14d防效分别为94.53%和89.23%.适用于防治茶橙瘿螨,使用剂量建议为30ml/亩.  相似文献   
995.
使用18.3%吡唑醚菌酯·氟环唑900倍液浸种12小时后布种,可促进新植蔗早生快发,增加分蘖;拔节期再进行一次全株喷药,可促进效茎数量、茎长和茎径明显增加,甘蔗产量显著提高,亩增1.52吨,增产效果25.8%,不影响蔗糖含量。  相似文献   
996.
小麦和土壤中噻虫嗪残留及消解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对噻虫嗪在小麦生产上应用的安全性进行评价,通过对小麦籽粒、植株和土壤进行前处理及在样品中添加噻虫嗪,建立其残留量定量检测分析方法;通过两年三地的残留试验,分析了小麦籽粒、植株和土壤中噻虫嗪的残留及消解动态,并对小麦籽粒中的残留量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噻虫嗪在小麦籽粒、植株及土壤空白添加平均回收率为79.62%~94.70%,相对标准偏差为0.91%~6.56%,其最小检出量为5.0×10-8g,小麦籽粒、植株及土壤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01mg·kg-1。该检测方法重现性好,准确度、精密度高,可满足噻虫嗪在小麦及土壤中的残留分析要求。2011和2012年,河南、黑龙江和江苏三地噻虫嗪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0.85~2.24d和2.77~4.79d;通过不同施药次数、施药量及间隔采样检测,噻虫嗪在小麦籽粒中的最终残留量均≤0.038mg·kg-1,占日允许摄入量的15.04%左右(普通人群噻虫嗪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是0.25mg),因此按本试验方式进行施药,通常不会对一般人群健康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相似文献   
997.
通过不同用量的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对大豆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大豆生长的安全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大豆真叶期,一年生禾本科杂草3~5叶期,喷施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30~50 mL/667m2,对稗草、狗尾草防效显著,总防效在95%以上,且对大豆安全。  相似文献   
998.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添加量为10%、20%、30%、40%比例的黑水虻虫沙对红苋菜、大叶木耳菜、圆角菠菜3种蔬菜的生长、品质以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为黑水虻虫沙的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用黑水虻虫沙后红苋菜、大叶木耳菜、圆角菠菜的株高、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3种蔬菜的叶绿素平均含量分别是不施肥的1.1、1.1、1.2倍,株高分别为9.8、3.0、2.9倍,鲜重分别为63.2、14.8、61.5倍。施用黑水虻虫沙后3种蔬菜的品质也得到了提高,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分别为不施肥组的3.1、1.9、1.4倍。黑水虻虫沙的最佳施用量为20%,用量过大反而抑制生长,导致蔬菜的产量和品质下降。施用黑水虻虫沙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22.0%,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含量分别为不施肥的2.6、1.9、1.2、23.7倍。由此可见,黑水虻虫沙可作为一种肥效较好的有机肥在蔬菜种植中应用,但需注意长时间施用后导致的土壤酸化和盐分积累问题。  相似文献   
999.
本文介绍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和水(用冰乙酸调至pH=3.0)为流动相,使用ZORBAX SB-C18、250nm*4.6mm(i,d)、5μm为填料的不锈钢柱和紫外阵列检测器,在280nm波长下测定五氟磺草胺和氰氟草酯的含量,本方法标准偏差分别为0.0042和0.0251,变异系数分别为0.2839%和0.234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9%和99.19%,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8和0.9998。  相似文献   
1000.
啶虫脒是蔬菜常用的广谱型杀虫剂,国家标准GB/T20769-2008中测定啶虫脒残留的方法是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仪器昂贵、成本较高。通过实验,我们认为气相色谱法可以测定蔬菜中啶虫脒的残留。本方法主要是样本经乙腈提取后,浓缩,石墨炭黑-氨基串联柱净化,最后用正己烷定容,气相色谱仪(ECD)检测,外标法定量。该方法所测结果符合GB/T27404-2008标准要求,能够满足实验室对农药残留例行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