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6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87篇
林业   75篇
农学   265篇
基础科学   56篇
  149篇
综合类   1906篇
农作物   181篇
水产渔业   96篇
畜牧兽医   1336篇
园艺   135篇
植物保护   701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73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67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333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221篇
  2011年   296篇
  2010年   269篇
  2009年   299篇
  2008年   262篇
  2007年   251篇
  2006年   219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1.
以湘南梨为试材,于盛花期喷施PBO和福星不同处理,研究PBO和福星对湘南梨脱萼果率、果实品质和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浓度为300倍 PBO和6000倍福星混合处理脱萼效果差异最为显著,脱萼果率为73.90%;单独使用PBO处理脱萼率为47.60%;两种脱萼处理均能够显著提高梨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梨果的果肉硬度,降低果形指数,改善梨果外观品质,但对梨树的单株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2.
针对国内外缺乏兔专用的复合麻醉剂的现状,课题组将右美托咪定、氟哌利多、布托啡诺进行复合,采用肌肉注射麻醉家兔,并记录麻醉时间,观察制剂对兔的镇静、镇痛、肌松等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注射该复合制剂后,心率和呼吸频率在麻醉初期略有降低,但均在生理耐受范围内;麻醉诱导期为4.39±0.81 min,麻醉维持时间为60.71±4.59 min,苏醒期为20.05±3.15 min;镇静、镇痛及肌松效果均衡良好,可供50 min的良好化学保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3.
柑橘全爪螨是一种世界性害螨, 目前对许多药剂已经产生抗性。药剂复配是治理抗性问题, 延长药剂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为筛选出增效明显的复配新产品, 本文选取联苯肼酯作为标准药剂, 与阿维菌素和氟啶胺分别进行复配, 并采用叶碟喷雾法测定其联合毒力及增效作用。结果表明, 联苯肼酯、阿维菌素和氟啶胺的单剂LC50分别为16.43、0.29 mg/L和12.63 mg/L。联苯肼酯与阿维菌素复配比例为19∶1和15∶5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35.02和158.40, 具有增效作用。联苯肼酯与氟啶胺在6∶4、7∶3、5∶5、9∶1、8∶2复配比例的共毒系数分别为466.28、410.61、370.22、311.15和275.85, 增效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14.
为探明北方一季作区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对氟吡菌胺抗性发生动态,2012~2016年自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区采集分离到马铃薯晚疫病菌520个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供试菌株对氟吡菌胺的敏感性,并以茎叶喷雾法评价9种生产上常用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  相似文献   
115.
116.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测定1% 嗪草酮SC与20%氰氟草酯OD混用对水直播稻田杂草的防效及水稻的安全性,旨在为水直播稻田减药控草提供新的产品和技术.结果表明,250、300、350 mL/667 m21% 嗪草酮SC与50 mL/667 m220%氰氟草酯OD桶混播后8 d喷雾处理对粳稻安全,对稗属杂草、千金子、鳢肠、鸭舌草...  相似文献   
117.
118.
为了研究高效氯氟氰菊酯对东亚小花蝽雌成虫捕食功能反应的影响,比较分析了LC25、LC50、LC75高效氯氟氰菊酯胁迫3日龄东亚小花蝽雌成虫后,对大豆蚜捕食量、寻找效应、猎物密度效应、种内分摊竞争效应和功能反应等的影响。研究表明,对照组与LC25、LC50高效氯氟氰菊酯胁迫的东亚小花蝽成虫受猎物密度效应影响明显,而LC75高效氯氟氰菊酯胁迫的东亚小花蝽成虫受猎物密度效应影响不明显;在药剂浓度为0 mg/L和140 mg/L时,捕食量达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12.33和0.83头,寻找效应达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0.96和0.10;受不同浓度药剂胁迫的东亚小花蝽成虫对大豆蚜的捕食能力和寻找效应均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加而下降;捕食量随大豆蚜虫口密度增加而增多,种内竞争分摊强度随小花蝽数量增加而增强,平均捕食量降低;在LC50高效氯氟氰菊酯胁迫下,东亚小花蝽成虫捕食作用率方程为E=0.1255P-0.2956,分摊竞争强度方程为I=0.5401logP-0.0033。  相似文献   
119.
为寻找更长效、无害的化学控蘖剂以减轻田间管理劳动强度,以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嫁接成苗为材料,喷施有效成分浓度为0.050%,0.071%和0.125%的氟节胺,于不同时期取样观察控蘖效果,并尝试探究相关机理。结果表明,氟节胺减少了叶片单位面积光能的吸收量、抑制了光化学转换,但叶片的热耗散量并无明显变化。进一步测定植株氧化还原状态发现,氟节胺能够快速促进细胞内超氧阴离子(O2.-)积累并延缓或抑制H2O2的转化,从而诱发氧化胁迫。由此可见,氟节胺可能通过抑制叶片光化学转换和热耗散来破坏新生萌蘖的光合性能,进而抑制其萌发生长,而成熟叶片则通过提升自身抗氧化系统活性耐受氟节胺造成的轻度胁迫。在本试验中,各浓度的氟节胺对控制砧木萌蘖有不同程度的效果,其中浓度为0.125%的氟节胺控蘖效果相对最佳,且基本不会对砧木和嫁接成苗造成持续伤害,其作为化学控蘖剂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0.
为明确新型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对小麦赤霉病防治适期、防治效果及对籽粒中DO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的控制效果。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氟唑菌酰羟胺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并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不同处理小麦籽粒中DON毒素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喷雾1次,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最佳施药时间是小麦扬花30%~50%时,此时施药对小麦籽粒中DON毒素控制效果达97.48%。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作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理想药剂将具有良好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