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2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486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8篇
  25篇
综合类   291篇
农作物   11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8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桥梁,梳理国家公园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逻辑,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实证,根据对居民和游客的调查数据分析,探讨国家公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国家公园能够从提供“生态物质基础”、促进“生态精神富有”、提高“生态道德素质”、构建“生态社会关系”4个方面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包含生存环境、生活环境、发展环境、文化自信、生态自信、精神享受、生态责任、生态行为、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内容。  相似文献   
72.
为提升生物多样性监测能力,探索利用遥感手段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的可行性,笔者采用空间制图、冗余分析(RDA)等技术方法探究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生物多样性在景观尺度(景观多样性)与物种尺度(物种丰富度)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 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的物种多样性整体较高,高值区主要位于中南部的宝兴县、天全县和汶川县。这一区域植物共计231科1 302属5 675种,动物共计39目141科1 049种。(2) 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的景观多样性整体较高,其中,北部高于南部,靠近川西北高山峡谷一侧高于成都平原一侧。(3)景观多样性对物种多样性的模型解释率可达41.64%。物种多样性与景观指数PR、ENN_SD具有强正相关,与PRD具有强负相关。景观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建议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物种本底调查,整合现有各类物种、遗传资源数据库,以尽快摸清家底,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提供客观政策建议;进一步深入开展景观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关联研究,探索利用遥感技术,从景观尺度动态监测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73.
国家公园建设是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中加大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的重要措施.国家公园进行景观资源调查与评价能够更好地识别国家公园管理的对象,对于国家公园管理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文以南山国家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对研究区景观资源进行评价,构建了适用于研究区的景观资源评价体系.结果表明:评价体系准则层各项内容按照重要性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景观资源质量、资源自然属性、区域环境质量;景观资源各类指标按照重要性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生物资源、地文资源、水文资源、人文资源、天象资源、资源组合;资源自然属性各类指标按照重要性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典型度、自然度、稀缺度、环境脆弱度、面积适宜度、环境优美度;区域环境质量各类指标按照重要性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水文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公园面积、噪声环境.  相似文献   
74.
武夷山土壤氮素垂直分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土壤氮素的垂直分异规律,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的林分内设立标准地,对不同海拔和土层土壤全氮、水解性氮、铵态氮、硝态氮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土壤不同氮素的垂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0-20 cm土层土壤全氮、水解性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总体上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呈增加趋势,而20-40 cm及40-60 cm土层不同形态氮素含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呈现一定的波动;在土壤剖面垂直分布上,土壤全氮、水解性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土层深度对土壤不同氮素含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但土壤全氮含量在不同土层间的差异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75.
烟雨武夷山     
在一个烟雨迷蒙的日子来到武夷山。雨是雾状的,雨雾中的武夷山,像蒙着一层神秘面纱,这给予了我更多的想象。石头上长树,这是武夷山的奇观,也是武夷山的常态。巨大的石,上有树,下有水,山与水缠绕,水与树遥相呼应,于是这巨石不再单调呆板,平添了若干灵性。  相似文献   
7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战略决策,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一项与生态红线相关的重要任务。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根本出发点是对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其中植物景观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据此,以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为例,就寒温性针叶林、寒温性杜鹃矮林、落叶阔叶林、亚高山草甸4个最能反映该地区植物景观资源特色的植被类型,提出生态观光旅游、科考旅游、休闲旅游以及就地保护和保育景观资源,实施植物恢复工程等开发与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揭示钱江源国家公园2000 ~ 2019年间的土壤侵蚀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功能分区、坡度范围的差异。  方法  基于RUSLE模型得到钱江源国家公园2000 ~ 2019年土壤侵蚀的动态变化情况,并对不同功能分区及不同坡度范围的多年平均模拟土壤侵蚀速率进行分析。  结果  基于RUSLE模型模拟得出,钱江源国家公园2000 ~ 2019年间的模拟土壤侵蚀速率呈线性减小趋势。其中,80%区域处于微度侵蚀,并且微度侵蚀面积呈增加趋势。由于雪灾影响,2008年的模拟土壤侵蚀速率为424.83 t km?2 a?1,显著高于其它年份。不同功能分区的多年平均模拟土壤侵蚀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游憩展示区 > 传统利用区 > 核心保护区 > 生态保育区,核心保护区的土壤侵蚀几乎没有受到雪灾影响。5° ~ 8°与8° ~ 15°两个坡度范围的多年模拟土壤侵蚀速率不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坡度范围的多年平均模拟土壤侵蚀速率差异性显著,并且各个坡度的模拟土壤侵蚀速率呈逐年降低趋势。  结论  2000 ~ 2019年间,钱江源国家公园总体、各功能分区以及各坡度范围的模拟土壤侵蚀速率呈线性减少趋势,而多年平均模拟土壤侵蚀速率在不同功能分区之间和不同的坡度范围之间有显著差异,该研究可为钱江源国家公园的土壤侵蚀防治以及水土保持措施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基于InVEST模型的祁连山国家公园碳储量时空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祁连山国家公园碳储量及其时空分布,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为提升国家公园生态价值、调整生态工程及土地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结合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指数和土地转移矩阵分析国家公园生态破坏和生态恢复前后的土地利用变化,然后基于InVEST模型Carbon模块,以土地利用遥感影像和碳密度为模型运行数据,计算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碳储量变化。[结果] ①祁连山国家公园1980,1990,2000,2010,2018年的碳储量分别为9.07×108,9.07×108,9.07×108,9.16×108,9.17×108 t,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累计增加9.86×106 t。②碳储量空间分布与土地利用类型有一定联系。碳储量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公园东段和中段东侧,以林地为主;碳储量较低的地区主要集中公园西段和中段西侧,以未利用地为主。③1980—2018年生态正向演变下的土地利用变化(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转为林地,耕地和未利用地转为草地,未利用地转为水域)是国家公园碳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结论] 巩固实施生态工程,着重保护草地资源、调整土地管理政策等方式能够有效促进生态系统正向演变,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有利于祁连山国家公园陆地生态碳储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79.
国家公园已经发展了140余年,目前在IUCN推行的"保护地"事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对全球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发挥着关键作用。我国虽然在"国家级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方面的建设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还尚未形成完整的国家公园体系。基于我国"国家级公园"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建立包括国家公园在内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新体系、设立国家公园管理机构、整理现有"国家级公园"等建议。  相似文献   
80.
中国林业工程建设协会是国家林业局主管的全国性一级协会,通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拓宽服务领域,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和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做出了巨大而卓有成效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