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4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347篇
林业   214篇
农学   234篇
基础科学   473篇
  1007篇
综合类   2229篇
农作物   175篇
水产渔业   120篇
畜牧兽医   580篇
园艺   196篇
植物保护   168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205篇
  2015年   214篇
  2014年   236篇
  2013年   230篇
  2012年   325篇
  2011年   315篇
  2010年   311篇
  2009年   304篇
  2008年   333篇
  2007年   286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通过12a大田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在自然降水条件、冬小麦—大豆轮作(或休闲)种植制度下,0~400cm土娄土剖面硝态氮分布与积累的特点。结果表明,长期单施氮肥,氮的表观利用率特别低,仅0.51%,氮肥配施钾、磷肥,氮的表观利用率为25%~35%,氮磷钾平衡施肥及配施有机肥,氮的表观利用率达到50%;施N肥方式显著影响土壤硝态氮积累和淋移,旱地土娄土长期单施化学氮肥或氮钾、氮磷、氮磷钾肥使土壤NO-3-N大量积累和淋移;氮磷钾与有机肥的配合施用能有效地缓解土壤对硝态氮的积累,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32.
正红菇子实体多糖的提取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邱龙新 《食用菌》2003,25(1):8-9
用正交试验法分析研究了依次用水→草酸铵→氢氧化钠浸提正红菇子实体多糖的最佳条件。实验确定了用水作提取剂的最佳条件是提取温度100℃,液料比20:1,提取次数2次,提取时间为3h;用草酸铵作提取剂的最佳条件是提取温度100℃,液料比30:1,提取次数2次,提取时间6h;用NaOH作提取剂的最佳条件是提取温度80℃,液料比20:1,提取次数2次,提取时间6h。  相似文献   
33.
信息动态     
《四川畜牧兽医》2004,31(2):60-60
十项畜牧食品产品获省名牌产品本刊讯2004年1月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告了“第六届四川名牌产品”共计378项,其中,八项畜禽饲料企业的产品、两项畜牧企业的产品榜上有名。十项产品是:成都希望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美好牌”火腿肠,四川雪宝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雪宝牌”牛奶和酸奶,四川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国雄牌”猪、禽、鱼饲料,通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通威牌”鱼饲料,成都龙庆饲料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龙庆牌”饲料,四川金太阳畜牧饲料有限公司生产的“荣强牌”复合预混饲料,四川铁骑力士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铁骑力士牌”饲料,四…  相似文献   
34.
禽流感病毒致病性的分子基础和公共卫生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禽流感(AI)是由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疾病综合征。禽流感病毒(AIV)广泛存在于多种家禽和野生禽类中,AIV低致病力毒株可引起禽类的轻度呼吸系统疾病,高致病力毒株引起禽类的急性致死性疾病,可引起禽类高达100%的死亡。由于AIV抗原性和致病力的易变性及其血清型毒株间缺乏交叉保护性,使AI已成为世界各国养禽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并给养禽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虽然AIV通常仅感染家禽,但AIV也被认为是人流感病毒发生变异的新基因来源,1997年香港H5N1 AIV和2003年2月荷兰H7N7 AIV致人死亡的事件,以及今年在亚洲广泛流行并在越南、泰国等导致数十人死于与HPAI(H5N1)感染相关的疾病等,这些撼人事件引起各国政府和全世界学者的广泛关注,从而使AIV具有了全新的公共卫生意义,人们应该对禽流感病毒的结构及致病性的分于基础和公共卫生意义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5.
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高致病性禽流感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rza,HPAI),是由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列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最近HPAI相继在韩国、日本、泰国、台湾及越南等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部分地区暴发,并引起人员和大量家禽死亡的事实再一次给我国的HPAI防制工作敲响警钟,HPAI对我国养禽业和公共卫生的威胁正在逐日加剧,对HPAI的研究和控制还需深入.  相似文献   
36.
禽流感病毒(AIV)是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成员,病毒核酸为RNA。主要在胞浆中繁殖,病毒离子呈球形,仫农壳呈螺旋对称,囊膜表面纤突蛋白有两类,呈放射状,一类是棒状由血凝素(HA)的三个单聚体构成。另一类呈蘑菇状,由神经氨酸酶(NA)的四个单聚体构成,两种纤突存囊膜比例约HA:NA=75:20。现今经分析已知禽流感病毒HA抗原有15种亚型,NA抗原有9种亚型。因此,禽流感病毒业  相似文献   
37.
利用体外发酵法研究了4种粗精比(10∶0、8∶2、6∶4和4∶6)底物对山羊瘤胃细菌产量、15NH3-N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培养液的pH值与氨态氮浓度在8h内急剧下降,而后至24h呈缓慢下降;经24h培养的细菌产量在8∶2、6∶4和4∶6组中差异不显著(P>0.05),但都极显著地高于10∶0组(P<0.01);细菌体15N丰度以8∶2及4∶6组较高,显著高于10∶0和6∶4组(P<0.05);细菌体15N富集量以8∶2组最高,底物547.43μg15N中有120.44μg被细菌体富集,显著高于10∶0组(P<0.05),但6∶4、4∶6组与10∶0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细菌赖氨酸的相对百分组成随精饲料比例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胱氨酸在粗饲料组(10∶0)显著高于其它组,但各精饲料添加组间差异不显著,组氨酸以8∶2组为最高,显著高于10∶0组,但与其它精饲料添加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8.
貉的生物学特性及生产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貉的食性特点、生活习性及繁殖特性等多方面分析和叙述了貉的生物学特性, 介绍了在驯养情况下科学合理地应用这些生物学特性的方法和手段。明确指出了在饲养管理中, 违背貉自身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生物学特性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39.
为明确耕作方式和秸秆覆盖对旱地麦豆轮作下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2014年10月-2016年6月,利用设置在豫西典型旱作区的麦豆轮作栽培模式长期定位试验,选取传统翻耕、翻耕覆盖、旋耕和旋耕覆盖4个处理,比较了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以及土壤硝态氮残留量。结果表明,与翻耕相比,旋耕不影响小麦产量,但花后氮素积累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分别降低60.0%、8.6%和13.0%,而成熟期0~2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显著提高28.6%。同一耕作方式下,秸秆覆盖较无覆盖不仅显著提高了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收获指数,还提高了拔节前和开花后的氮素积累量,促进了营养器官氮素向籽粒中转运,从而使翻耕覆盖的籽粒产量、氮素吸收效率、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较翻耕分别提高11.5%、13.5%、7.4%和21.3%,旋耕覆盖较旋耕也分别提高23.0%、39.5%、12.8%和38.5%。在试验进行7年后的小麦成熟期,翻耕覆盖0~2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较翻耕降低31.3%,旋耕覆盖较旋耕也降低51.4%。因此,秸秆覆盖不仅可提高旱地麦豆轮作下小麦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氮素吸收效率,还能降低土壤硝态氮的残留量,是兼顾旱地小麦高产优质和环境友好生产的有效途径,尤其以旋耕覆盖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40.
优化施肥对春小麦产量、氮素利用及氮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 ~ 2010年,在宁夏引黄灌区分别以宁春11号和宁春16号小麦为供试作物,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优化施肥(OPT)和习惯施肥(CON)对春小麦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表观评估了土壤—小麦体系氮素平衡.结果表明,相对于CK处理,OPT和CON都显著提高春小麦籽粒产量地上部生物量,并促进籽粒N和地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