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20篇
  免费   400篇
  国内免费   731篇
林业   512篇
农学   733篇
基础科学   112篇
  613篇
综合类   4782篇
农作物   579篇
水产渔业   629篇
畜牧兽医   5285篇
园艺   658篇
植物保护   348篇
  2024年   161篇
  2023年   491篇
  2022年   588篇
  2021年   529篇
  2020年   369篇
  2019年   447篇
  2018年   226篇
  2017年   311篇
  2016年   413篇
  2015年   374篇
  2014年   574篇
  2013年   624篇
  2012年   803篇
  2011年   834篇
  2010年   764篇
  2009年   827篇
  2008年   930篇
  2007年   730篇
  2006年   739篇
  2005年   628篇
  2004年   405篇
  2003年   393篇
  2002年   261篇
  2001年   273篇
  2000年   235篇
  1999年   179篇
  1998年   141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136篇
  1995年   122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刺槐次生种源的抗脱水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电导法在雨季和旱季分别测定了刺槐10个次生种源叶片的抗脱水力。结果表明,随干燥时间增加,所有次生种源的伤害指数都增加;叶片相对含水量和伤害指数之间的关系可用一元二次方程来描绘。各次生的间只有在严重干办迫下脱水力间的差异才 给定胁迫条件下,各次生种源旱季的伤害指数比雨季的伤害指数大。干旱预处理有地提高植物叶片的抗脱水力。旱季测定结果表明,北部和西部来源的刺槐叶片的抗脱水力强于南部。  相似文献   
952.
人体内的有毒物质主要来源于两个途径:一是大气与水源中的污染物,通过呼吸及进餐侵入人体内,铅、铝、汞等重金属就是其代表;另一个是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废物,如自由基、硫化氢等。鲜果、鲜菜汁常常能解除体内堆积的毒素和废物,因为鲜果汁或  相似文献   
953.
土壤盐胁迫下杨树次生木质部的解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生长在苏北沿海防护林不同土壤盐度下的主栽树种杨树(欧美杨无性系69杨)进行了解剖,描述了杨树次生木质部结构的特征,测量了次生木质部的16个数量特征:年轮宽度(ARW)、导管长度(VL)、早材和晚材的导管分子面积(VA)、导管周长(VP)、导管直径(VD)、导管单孔率(PSV)、导管频率(VF)、纤维长度(FL)、纤维宽度(FW)、射线高度(RH)和射线频率(RF)。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土壤盐度胁迫下:(1)杨树次生木质部形态特征的差别不明显,但是组成分子趋向于小型化。(2)次生木质部数量特征的变化比较明显,即当土壤含盐量从0.036%逐渐升高到0.289%,杨树的年轮宽度变小,0.91→0.77mm;纤维长度和宽度的变化分别为693.8→570μm和14.9→13.5μm,射线高度和频率的变化分别为284.3→249.2μm和58.9→75.5mm^-2,表明在盐胁迫下杨树的生长受到抑制。随着盐度的增加0.036%→0.289%,杨树导管长度减小,367.6→341.5μm;在早材和晚材中,导管面积变化分别为1575.6→1703.6μm^2和760.1→947.7μm^2,导管周长变化分别为167.7→195.1μm和120.8→143.7μm,导管直径的变化分别为41.8→43.4μm和29.1→33.1μm,导管频率的变化分别为141.8→144.2mm^-2和160→206.7mm^-2;导管单孔率的变化分别为65.9%→30.5%和59.4%→40.8%。这些都表明在盐胁迫下杨树的导管缩短变粗,呈聚集分布,输水效率和输水安全性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54.
为提高红霉素发酵单位,考察了二甲基亚砜(DMSO)添加时间和体积分数对红霉素合成的影响,采用筛选自身代谢产物突变株的方法,将突变株进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和耐受高浓度DMSO处理。结果显示,在36 h向发酵瓶中添加30000μg/m L红霉素,筛选得到化学效价比对照提高22.4%的菌株。DMSO最适添加时间为发酵48 h,最适添加剂量为0.2%,其可提高发酵单位10.1%。  相似文献   
955.
<正>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是奶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以体温下降、四肢麻痹、卧地不起、知觉丧失并伴有咽、舌及肠道麻痹等为特征症状的代谢疾病。该病是奶牛饲养中的一种常见病,主要发生于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而且出现于产奶量最高之时。近年来,随着奶牛业的迅速发展,这种疾病也日趋增多,本文综述了作者通过对本地区所发生此类疾病的临床经验和疗法,仅供同行参考。1病因1.1日粮因素通过对患过此病的奶牛调查,发  相似文献   
956.
<正>大花千里光(Senecio ambraceus Turcz.ex DC.)为菊科千里光族千里光属植物,其茎、叶、花、果中蛋白质含量高,我国北部分布广泛,可作为家畜饲料[1]。千里光属植物一般含有吡咯里西啶生物碱,虽有一定的肝毒性和致突变性,导致临床应用谨慎,但因其具有抗癌活性已被作为抗癌药物前体物质开展了人工合成类似物的研究工作。目前关于大花千里光的研究少见报道,报道较多的是千里光属植物的化学成  相似文献   
957.
<正>该病是由于蛋鸡采食高能量日粮,使体内脂肪代谢紊乱,大量脂肪沉积于肝脏的一种营养代谢疾病。营养、内分泌、遗传、环境、应激和有毒物质等因素都可诱发,多发于高产青年鸡群。该病的特征是鸡体重增大、产蛋量少、肝脏大、沉积大量脂肪、易碎,甚或发生肝破裂而突然死亡。1发病原因该病多发生在缺少运动的笼养鸡群,特别是高  相似文献   
958.
本试验旨在通过人工瘤胃体外培养,研究不同代谢葡萄糖水平下的绵羊瘤胃发酵特性、微生物蛋白质浓度和产气参数。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共设计4个代谢葡萄糖水平[125(A)、138(B)、153(C)、168 g/kg(D)]。体外试验所用瘤胃液采自4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绵羊。分别于培养0、2、4、6、8、12、24 h采集2 mL培养液用于分析。结果表明:1)8~24 h培养液pH随着代谢葡萄糖水平的提高而出现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氨氮浓度在2 h时D组显著高于A组(P0.05),而在6 h时A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2)D组6h培养液细菌蛋白浓度显著高于A组(P0.05);随着代谢葡萄糖水平的提高,培养液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总体呈升高趋势,乙酸/丙酸呈下降趋势。3)随着代谢葡萄糖水平的提高,理论最大产气量极显著降低(P0.01),达1/2理论最大产气量的时间极显著缩短(P0.01);潜在产气量无显著变化(P0.05),24 h产气量和产气速率常数分别显著或极显著下降和上升(P0.05或P0.01)。结果提示,提高代谢葡萄糖水平,可以提高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同时可为绵羊提供较多的生糖前体物质。  相似文献   
959.
代谢组学是利用高通量检测技术对生物体内所有小分子代谢产物同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数据处理和信息建模手段,通过模式识别的方法判断生物体的代谢状态。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药物研发、疾病研究、药物毒理学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基础兽医学研究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空间和研究价值。结合代谢组学相关研究策略及在动物药物代谢、中兽药研发和动物疾病中的应用,论文主要对代谢组学的概况,发展情况和未来趋势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60.
氮沉降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环境因子。丛枝菌根真菌(AMF)作为一种能够与绝大多数植物共生并广泛存在的土壤微生物,对植物生长、养分吸收以及抗逆性等均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而针对氮沉降对植物-丛枝菌根共生体影响的研究往往被忽视。基于此,笔者从氮沉降对菌根侵染特性、菌根多样性、菌根对宿主植物生长发育、氮代谢、磷吸收以及对宿主植物生物多样性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应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旨为菌根生理生态学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