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4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759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8篇
  11篇
综合类   496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4篇
园艺   75篇
植物保护   6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 毫秒
71.
报道了发现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五岳寨旅游风景区的膜翅目Hymenoptera叶蜂科Tenthredinidae叶蜂亚科Tenthredininae河北省3个新记录种——窄带横斑叶蜂Tenthredo parapompilina Wei&Nie, 1999、断突平斑叶蜂Tenthredo xanthotarsis Cameron,1876和圆斑纤腹叶蜂Tenthredo jozana (Matsumura, 1912)。标本保存于华东药用植物园科研管理中心昆虫模式标本室。  相似文献   
72.
本文应用化学药剂对云杉腮扁叶蜂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利用1.2%烟碱·苦参碱乳油300倍液防治云杉腮扁叶蜂成虫,防治效果为28.57%;利用25%灭幼脲Ⅲ号悬浮剂1000倍液的防治效果为62.24%;利用4.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1000倍液防治效果达82.65%;利用弥雾机按高效氯氰菊酯、柴油、水的体积比为1:2...  相似文献   
73.
黄秋凤 《绿色科技》2023,(5):162-165
结合山丹县云杉丹巴腮扁叶蜂发生现状及丹巴腮扁叶蜂的特性,同时借鉴其他县区丹巴腮扁叶蜂的其他不同药剂的防治试验,根据常用的防治药剂和药剂使用广谱性、高效低毒、经济安全的特点,经过反复筛选,确定采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灭幼脲悬浮剂、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灭幼脲悬浮剂等3种不同药剂在山丹县大马营镇中河村开展了防治实验研究,结果得出: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灭幼脲悬浮剂(1000+1000倍)2000倍液在幼虫2龄、3龄期防治,防治效果分别为92.8%、91.6%,均可达到最佳防治效果。通过试验找出了防治云杉丹巴腮扁叶蜂的最佳防治药剂、浓度和防治时间,为巩固河西地区云杉林的森林生态安全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4.
落叶松腮扁叶蜂自然种群生命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腮扁叶蜂是兴安落叶松重要食叶害虫,自1998年以来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成灾,1998—2002年间研究了该虫种群自然消长规律。将落叶松腮扁叶蜂种群按其生长发育顺序划分为卵期、危害幼虫期、滞育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5个阶段,把各阶段的作用因子划分为相对独立的状态,根据田间调查及室内实验观察,记录各阶段的存活数,组建了5个世代的生命表,1个平均生命表。分析表明:平均种群趋势指数为4.56。其中危害期幼虫相关系数r值为0.6857,回归系数b值为0.2221,滞育幼虫r值为0.8965,b值为0.6165。滞育幼虫期为落叶松腮扁叶蜂种群生活过程中的关键阶段。滞育幼虫期的自然消亡是影响整个种群动态的关键因素。突然降温等灾害性天气对发生期各虫态影响明显。重要因子分析表明,影响落叶松腮扁叶蜂自然种群的重要因子是天敌、气候、食料等。  相似文献   
75.
樟树林生态系统中多环芳烃含量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气相色谱仪 (GC)对樟树林生态系统中植物体各器官和林地土壤的多环芳烃 (PAHs)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 :乔木层樟树各器官中树皮的PAHs含量最高 ,为 86 4 1μg·kg- 1 ;树干最低 ,为 2 84 3μg·kg- 1 ;其他依次为籽实 (75 2 0 μg·kg- 1 ) >树根 (7115 μg·kg- 1 ) >树枝 (5 35 2 μg·kg- 1 ) >树叶 (4 4 81μg·kg- 1 )。樟树林生态系统中PAHs含量空间分布为 :枯枝落叶层 (92 35 μg·kg- 1 ) >乔木层 (5 995 μg·kg- 1 ) >草本层 (36 31μg·kg- 1 ) >土壤层(14 6 6 μg·kg- 1 ) >灌木层 (2 4 5 μg·kg- 1 )。与无林地土壤的PAHs含量 (3470 μg·kg- 1 )相比 ,樟树林土壤的PAHs含量低 5 0 %以上。同时 ,随大气降水进入樟树林的PAHs,经过林木的吸附和降解后 ,林内降水和地表径流的PAHs种类和含量明显减少 ,说明樟树林生态系统对PAHs具有吸附和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76.
记述采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万大山的4个蕨叶蜂科新种结铗平缝叶蜂Nesoselandria nodalisa Wei sp. nov.和黄肩侧齿叶蜂Neostromboceros xantholimus Wei sp. nov.,隶属于蕨叶蜂亚科(Selandriinae);大窝七节叶蜂 Heptamelus foveatus Wei sp. nov.,隶属于七节叶蜂亚科(Heptamelinae);黑角异齿叶蜂Niasnoca nigroflagella Wei sp. nov.,隶属于长背叶蜂亚科(Strongylogasterinae).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南林学院昆虫模式标本室.  相似文献   
77.
为研究芳樟油用林采伐频次及投产树龄对其生长与效益的影响,测定不同类型芳樟油用林的树高、冠幅、萌芽基径、总生物量和叶片生物量,并统计叶片产油量等经济指标。结果表明,2年生投产、连年多频次采伐或管理粗放致林分生长量、精油产量及产值显著降低,梯田精耕的3年生林分投产后连续采伐3次、配施有机肥加复合肥,第3次采收的产量仍可达36.05±0.80 t/hm2,可实现持续高效经营。生产经营中应根据立地条件、管理水平确定投产树龄和采伐频次。  相似文献   
78.
在锐齿栎—落叶松林、锐齿栎阔叶混交林、锐齿栎—华山松林、栓皮栎林、栎类阔叶混交林和锐齿栎—油松林等6种不同的林分类型中设置20 m×30 m的标准地,对林木混交指数与钝鞘中脉叶蜂虫口密度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林分中的同一种寄主植物上,钝鞘中脉叶蜂的虫口密度随寄主混交度的变化未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性;在同一林分中的不同种寄主植物上,其虫口密度随寄主混交度的变化也未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性;如果把同一林分中的多种寄主看作同一种“寄主植物”进行分析,则虫口密度随寄主混交度的变化还未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性。表明在成虫的活动范围内,钝鞘中脉叶蜂的虫口密度与寄主植物的混交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9.
落叶松锉叶蜂发生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落叶松锉叶蜂Pristiphora laricis(Hartig)是危害塞罕坝人工落叶松林的主要害虫,为控制其危害,掌握其发生规律,对影响落叶松锉叶蜂发生的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虫的发生与林分、地形及气候因子关系密切,发生程度一般表现为纯林重于混交林,林缘重于林内,成熟林重于中幼龄林,树冠下层重于中上层,高海拔区重于低海拔区,阳坡重于阴坡,山脊重于山谷;温度越高越有利于幼虫的生长发育,幼虫孵化越早.  相似文献   
80.
落叶松红腹叶蜂是宁南山区的主要有害生物之一.本文通过在固原市原州区的水沟和叠叠沟林场用白僵菌粉和粉拟青酶等对落叶松叶蜂的生物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白僵菌菌粉防治虫茧和蛹的平均感染率74%;粉拟青酶防治虫茧和蛹的平均感染率82%.利用白僵菌粉和粉拟青霉可有效的防治落叶松红腹叶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