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16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6篇
  4篇
综合类   171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8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01.
【目的】探究CO2浓度升高与Cd污染耦合对刺槐幼苗根围土壤黄酮积累的影响,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矿区植被恢复及场地污染修复提供参考。【方法】先将供试土壤用CdSO4·8H2O处理,使土壤中Cd含量分别为0,0.45,4.5 mg/kg,放置暗处平衡5个月后,将Cd处理的土壤装盆,以刺槐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大气CO2浓度和高浓度CO2处理45,90,135 d后根围土壤及茎干、根系的总黄酮、槲皮素以及茎干和根系C、N、Cd含量,分析根围土壤总黄酮与茎干和根系总黄酮、C、N、Cd含量和C/N的相关性。【结果】当土壤中Cd含量为0 mg/kg时,与大气CO2浓度处理相比,高浓度CO2处理根围土壤槲皮素含量显著增加(P<0.05);总黄酮含量在幼苗生长45 d时显著(P<0.05)增加,而90和135 d时变化不显著。当土壤中Cd含量为0.45 mg/kg时,45 d时土壤总黄酮和槲皮素含量均随CO2浓度升高而显著(P<0.05)增加, 90和135 d时土壤总黄酮含量无显著变化,而土壤槲皮素含量则显著(P<0.05)降低。当土壤中Cd含量为4.5 mg/kg时,45和90 d土壤总黄酮和槲皮素含量随CO2浓度升高而显著(P<0.05)降低,而135 d时则显著(P<0.05)升高。无论是在大气CO2浓度下还是在高浓度CO2下,当土壤中Cd含量为0~0.45 mg/kg时刺槐幼苗茎干总黄酮含量随生长时间延长而降低;45 d时幼苗根系总黄酮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而90 d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135 d时总体呈增加趋势;茎干和根系C、N、Cd含量及C/N有明显的变化,但是规律性不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根围土壤总黄酮含量与茎干总黄酮含量及根系C、Cd、C/N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茎干和根系N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根围土壤槲皮素与幼苗茎干总黄酮及根系C、槲皮素、Cd含量和C/N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茎干和根系N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结论】茎干和根系Cd积累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显著影响根围土壤总黄酮和槲皮素的积累。  相似文献   
302.
张浩 《人参研究》2023,(4):38-39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柿蒂中没食子酸、金丝桃苷、槲皮素、山柰素的含量。方法柿蒂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Diamonsil Plus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64nm。结果4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5%~101.63%,RSD为0.93%~1.21%。结论此方法简便、稳定、准确、重复性好,可为柿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03.
试验以‘秦美'猕猴桃为试材,用浓度为0、0.25、0.50、1.00 mg·mL~(-1)的槲皮素溶液浸泡处理猕猴桃,通过测定果实在0±0.5℃条件下贮藏期间的生理生化指标,研究槲皮素对猕猴桃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0.25~1.00 mg·mL~(-1)槲皮素处理能够有效延迟猕猴桃果实软化,减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升高以及有机酸降低的速度,降低果实的呼吸速率,减少失重率和腐烂率。槲皮素处理能显著提高猕猴桃果肉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减少丙二醛(MDA)的积累,其中以0.50 mg·mL~(-1)的处理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04.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新疆鼠李枝中槲皮素、山奈酚、芹菜素的HPLC法,同时优化新疆鼠李枝提取工艺并测定其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XDB-C18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以甲醇(A)-0.4%磷酸(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15 min, 65%~55%B;15~35 min, 55%~55%B;35~60 min, 55%~40%B;60~70 min, 40%~20%B;70~80 min, 20%~65%B);检测波长360 nm,流速1 mL/min;柱温30℃。[结果]槲皮素、山奈酚、芹菜素分别在6.89~110.20、6.81~108.90、5.40~108.10μ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新疆鼠李枝中上述3种成分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00%、99.01%和100.43%,RSD分别为1.26%、1.76%、0.97%。[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为新疆鼠李树枝提取物的质量评价与控制标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05.
内质网是蛋白质和脂质生物合成以及跨膜蛋白折叠的场所。生理和病理情况都可影响内质网的功能,导致内质网应激。长期和严重内质网应激可导致细胞的自噬和/或诱导细胞凋亡。多项研究表明,内质网应激是导致许多疾病的主要因素。因此,对内质网应激通路的调节已成为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槲皮素是属于黄酮类植物衍生的次生代谢物,具有一系列有益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槲皮素可通过调控内质网应激信号,降低机体发生癌症、肝脏和胰腺疾病、心血管疾病、肠道疾病的风险,减少器官/组织损伤,进而维持动物机体健康。本文主要综述槲皮素调节动物内质网应激中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旨在为槲皮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治疗动物内质网应激相关疾病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6.
307.
【目的】 制备一种适用于治疗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小菌落变异株(Staphylococcus aureus small colony variants,SASCVs)引起奶牛乳腺炎感染的槲皮素-替米考星混合物纳米粒,评价其对SASCVs菌株的抗菌活性。【方法】 通过对槲皮素(0.05、0.10、0.15和0.20 g)和替米考星原料药用量(0.2、0.3、0.4和0.5 g)及转速(500、1 000、1 500 r/min)、反应时间(0.5、1.0、2.0 h)、反应温度(25、50、75 ℃)、溶剂浓度(5.0%、7.5%、10.0%)进行考察,以外观性状为指标,筛选槲皮素-替米考星混合物纳米粒最优配方和制备条件;以微观形态、沉降体积比、再分散性、粒径和Zeta电位为指标,对制备的槲皮素-替米考星混合物纳米粒表征;通过琼脂扩散法、微量肉汤稀释法和体外杀菌曲线,对比槲皮素-替米考星混合物纳米粒和市售替米考星溶液对SASCVs菌株的抗菌活性,评价槲皮素-替米考星混合物纳米粒的优势。【结果】 当替米考星为0.4 g、槲皮素为0.1 g、溶剂为20 mL 7.5%的聚乙二醇溶液,在转速为1 000 r/min、反应时间为1 h、反应温度为50 ℃时,所制备的槲皮素-替米考星混合物纳米粒最优,其溶液外观性状显示颜色清亮,无沉淀和絮状物;微观形态显示该混合物纳米粒分布均匀,颗粒大小一致;沉降体积比为1,再分散性良好,平均粒径为741.9 nm,Zeta电位为-7.69 mV。替米考星标准品、槲皮素-替米考星混合物纳米粒和市售替米考星溶液对SASCVs菌株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54、1.51和1.38 cm,对SASCVs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1和2 μg/mL;体外杀菌曲线表明,槲皮素-替米考星混合物纳米粒对SASCVs菌株表现出明显的浓度依赖性。【结论】 本研究所制备的槲皮素-替米考星混合物纳米粒对SASCVs菌株具有较强杀菌能力,可为治疗由SASCVs菌株引起的奶牛乳腺炎提供基础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308.
槲皮素是类黄酮化合物的6个亚类之一,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包括抗癌、抗炎、抗病毒、抗氧化和提高精神活动兴奋性以及抑制脂质过氧化、血小板聚集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并刺激线粒体生物发生,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文章综述了槲皮素的来源、生物活性功能及对畜禽生产性能的影响,以期为槲皮素在动物日粮中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