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16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6篇
  4篇
综合类   171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8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槲皮素(QCT)是一种类黄酮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抗炎等作用,在热带植物界中广泛存在。但由于槲皮素溶解度低、稳定性差,因此限制了其在食品、医药中的应用。本研究以脱氧胆酸(DA)为疏水基团,N-乙酰-L-半胱氨酸(NAC)作为亲水基团合成了一种新型两亲性壳聚糖(ACS),并制备了两亲性壳聚糖槲皮素纳米胶束(ACS-QNMs)。结果表明,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证明DA和NAC已成功接枝到壳聚糖上,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空白胶束的临界胶束浓度值(CMC)为26.92μg/mL,扫描电镜观察纳米载药胶束外观呈球形且分布均匀。纳米粒度电位分析仪测定纳米胶束电位为31 mV。研究表明,槲皮素经两性壳聚糖包埋后,能在人体温度37℃下缓慢释放,同时在室温下稳定储存。  相似文献   
272.
[目的]研究肝苏片槲皮素的提取工艺,优选最佳提取条件。[方法]在确定槲皮素对照品线性范围的条件下,以槲皮素的含量为指标,考察一定范围的水浴温度以及提取溶剂的酸度对肝苏片槲皮素收率的影响,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再对优选后的条件进行精密度试验、稳定性试验、回收率试验以及多批样品检测试验等方法学验证,最终确定该条件的适用性和正确性。[结果]最佳槲皮素提取工艺是在1.5%的盐酸甲醇作为溶剂、60℃作为水浴回流的温度条件下,槲皮素含量为1.05 mg/片。[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含量高、波动范围小,可作为肝苏片的含量测定标准参考。  相似文献   
273.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兴安杜鹃中金丝桃苷、槲皮素和杜鹃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并探讨兴安杜鹃提取物及3种主要成分对大鼠气管平滑肌舒张作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兴安杜鹃中金丝桃苷、槲皮素和杜鹃素的含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采用离体气管灌流法取大鼠气管环,将气管环固定于麦氏浴皿中,使用扑尔敏、吲哚美辛、格列苯脲、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硝苯地平和普萘洛尔进行预孵育,待气管环张力稳定后,加入60 mmol/L KCl溶液收缩气管环,进行兴安杜鹃对气管环的舒张试验,观察大鼠气管平滑肌张力变化。[结果]兴安杜鹃中3种主要成分HPLC测定方法考察结果显示,3种成分均在2~80μg/mL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金丝桃苷100.3%(RSD=2.63%)、槲皮素102.7%(RSD=2.89%)、杜鹃素102.1%(RSD=2.36%)。在吲哚美辛、格列本脲和普萘洛尔孵育组织中,兴安杜鹃提取物及3种单体成分的舒张作用与未孵育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在扑尔敏、L-NAME和硝苯地平孵育的组织中,兴安杜鹃及金丝桃苷与未孵育的组织相比有显著差异,舒张作用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74.
采用人工饲料添加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槲皮素、2-十三烷酮和葫芦素B 3种植物次生物质对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羧酸酯酶(CarE)活性的影响,同时比较研究了用3种植物次生物质处理后敌敌畏、脱叶磷、灭多威、乐果和氧乐果5种药剂对CarE 的抑制中浓度(I50)的变化。结果表明: 0.01~1.0 mg/mL的槲皮素对B型烟粉虱成虫CarE活性均具有明显的诱导增加作用,最高为对照的4.32倍; 0.1和0.5 mg/mL的2-十三烷酮处理使CarE活性比对照分别下降了22%和58%; 0.75~30.0 mg/L的葫芦素B对烟粉虱CarE活性均表现为抑制作用;用1.0 mg/mL的槲皮素处理24 h后,敌敌畏和脱叶磷对烟粉虱CarE的I50值分别增加为对照的20.05和3.16倍; 3.75 mg/L 的葫芦素B处理后,敌敌畏和灭多威对CarE 的I50值分别增加为对照的25.94、2.45倍; 1.0 mg/mL的2-十三烷酮处理后敌敌畏、脱叶磷和乐果对CarE 的I50值分别降低了89%、83%和90%。  相似文献   
275.
鱼腥草中槲皮素含量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腥草不同部位中天然槲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利用纤维素酶与超声提取相结合;采用色谱柱为Eclipse XDB-C18(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冰乙酸(40∶60),柱温为25℃,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370nm。[结果]槲皮素在0.1~14.4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鱼腥草根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3.9%,茎叶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98.8%,RSD为3.8%。[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分离效果好,专属性强,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鱼腥草中槲皮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76.
[目的]建立竹壳葫芦茶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竹壳葫芦茶中的救必应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竹壳葫芦茶中的槲皮素含量。[结果]TLC结果显示,竹壳葫芦茶在与救必应对照药材相应位置上,呈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竹壳葫芦茶槲皮素含量为41.03~49.06μg/包。[结论]该研究建立的定性及定量方法简单可行、重复性好,能有效地控制竹壳葫芦茶的质量。  相似文献   
277.
利用超声波提取芹菜中槲皮素,采用正交试验L16(4^5)对芹菜槲皮素成分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芹菜槲皮素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浸泡4 h,超声波功率320 W,乙醇浓度90%,液料比25∶1,提取40 min,在此条件下芹菜槲皮素的提取率最高,达0.2221%。  相似文献   
278.
珙桐产黄酮内生真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组织分离产活性物质的内生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为测试细菌进行内生真菌代谢物对细菌的抑制实验,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内生真菌的活性物质成分。结果表明,从珙桐枝、叶中分离到126株内生真菌,其产物对3种细菌的抑菌率分别为65%、71%、25%,其中D37菌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经HPLC分析证明,菌株D37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含有槲皮素、山奈酚2种黄酮类物质,每100 g干菌丝可产黄酮31.9 mg。根据菌株D37的形态学特征,结合核糖体基因居间序列(Internaltranscribed spacer,ITS)的分析结果,确定菌株D37为曲霉属,烟曲霉种(Aspergillus fumigatus)。从珙桐分离的产黄酮内生真菌D37可作为生产黄酮类药物的候选菌株,也为抗生素药物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79.
试验旨在研究槲皮素对蛋鸡蛋壳品质的影响。选择体重和产蛋率相近的240只29周龄蛋鸡,随机分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2、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2%、0.04%、0.06%槲皮素。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产蛋高峰期试验2组的蛋壳相对重极显著提高(P<0.01);在产蛋后期各试验组的蛋壳厚度均显著提高(P<0.05),试验2、3组的蛋壳相对重分别提高0.27%(P<0.05)和0.48%(P<0.01),试验1、2组的鸡蛋破软壳率极显著降低(P<0.01)。②产蛋高峰期各试验组的蛋壳钙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产蛋后期试验2、3组的蛋壳钙含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3组蛋壳磷含量显著降低(P<0.05)。③产蛋高峰期和后期各试验组的血清钙含量均极显著提高(P<0.01);在产蛋高峰期试验2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在产蛋后期试验1组的血清ALP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2、3组的血清羟脯氨酸(Hyp)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因此,0.04%槲皮素可有效改善产蛋后期蛋壳品质。  相似文献   
280.
沙棘是药食同源的功能植物,其果、叶、皮中富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原花青素、槲皮素、多糖等多种抗辐射生物活性物质。本文就沙棘中主要的抗辐射生物活性物质的抗辐射机理,近年有关的抗辐射试验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并对沙棘抗辐射研究提出进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