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5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92篇
林业   518篇
农学   200篇
基础科学   32篇
  68篇
综合类   1903篇
农作物   167篇
水产渔业   132篇
畜牧兽医   282篇
园艺   469篇
植物保护   477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240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以川紫薯1号为材料,采用三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研究移栽期、移栽密度、复合肥施用量对川紫薯1号的鲜薯产量、商品薯率和干物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栽培因素对鲜薯产量、商品薯率和干物质率的影响大小均表现为移栽密度移栽期复合肥施用量。数学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鲜薯产量大于3万kg/hm~2的优化栽培措施为:5月25日至6月6日移栽,移栽密度6.43万~7.44万株/hm~2,复合肥施用量518.76~764.96 kg/hm~2;商品薯率大于92.50%的优化栽培措施为:5月14—23日移栽,移栽密度4.98万~5.94万株/hm~2,复合肥施用量597.80~772.55 kg/hm~2;干物质率大于27.50%的优化栽培措施为:5月10—18日移栽,移栽密度6.06万~7.00万株/hm~2,复合肥施用量411.51~616.42 kg/hm~2。  相似文献   
92.
玉米是清徐县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近年清徐县玉米病虫发生种类逐年增多,2012年清徐县植保站预测,全县玉米螟、玉米叶螨、玉米蚜、双斑莹叶甲中等发生;地下害虫中等发生;玉米黑穗病、大小斑病偏轻发生;病毒病、顶腐病在部分品种上偏轻发生。  相似文献   
93.
贻贝     
《海洋与渔业》2008,(6):32-32
【品种来源】北方海区紫贻贝原种,南方海区翡翠贻贝原种。 【特征特性】贻贝属软体动物,滤食食性,食物成分以有机碎屑和硅藻为主。雌雄异体,仅个别为雌雄同体。成熟的性腺雄性为乳白色,雌性为橘红色。软体部分左右对称,前闭壳肌小,后闭壳肌大。有棒状足,不发达,由足丝腺分泌足丝,以附着于固形物上。主要供食用,也可用作饲料和钓饵。具有分布广、适应性强、繁殖力强、生长怏、产量高、营养丰富和易于养殖等特点,主要养殖品种有紫贻贝、翡翠贻贝和厚壳贻贝等。  相似文献   
94.
通过对金薯17、金薯20、福宁紫4号、福宁紫5号、龙紫4号、龙紫6号、龙紫9号7个优质紫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新品种的产量和性状等进行比较试验,以福宁紫3号为对照,为其在福建省的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龙紫9号产量为46.52 t/hm2,比对照增产22.4%,居第一位;金薯20也表现了突出的丰产性能,产量达42.35 t/hm2,比对照增产11.4%,位列各参试品种的第二位;金薯17产量为39.17 t/hm2,仅比对照增产3.1%;且这3个品种薯块外观好,薯皮紫红色,薯肉紫色,丰产性状好,其中龙紫9号、金薯20产量与对照品种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适宜在该地种植推广。其他品种产量都低于对照,其中龙紫6号和龙紫4号与对照品种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5.
【目的】筛选对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 (Motschulsky)成虫有生物活性的植物挥发物。【方法】通过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对棉花和玉米挥发物进行鉴定及定量分析,采用触角电位技术 (EAG)测定双斑长跗萤叶甲雌、雄成虫对10种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双斑长跗萤叶甲雄虫对α-长叶蒎烯、α-红没药醇、α-蒎烯、月桂烯、3-蒈烯、1,3丁二烯、棕榈酸反应较为明显;雌虫对10种挥发物部分浓度均有明显反应。【结论】双斑长跗萤叶甲雄虫对3-蒈烯反应最敏感,雌虫对α-红没药醇反应最敏感。  相似文献   
96.
本研究以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为研究对象,通过水槽实验方法,模拟分析了自然光周期条件下光照强度对紫海胆浮游幼体生长、存活以及体内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旨在为紫海胆苗种的规模化繁育提供必要的生物学参数。研究发现,在实验设计的光照强度梯度(0、500、1000、2000、3000 lx)内,光照强度对紫海胆浮游幼体的体长、躯干部骨针长度和口后腕骨针长度的影响趋势一致,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为500 lx>0 lx>1000 lx>2000 lx>3000 lx。在500 lx条件下,紫海胆浮游幼体的体长、躯干部骨针长度和口后腕骨针长度都达到最高,且显著优于其他实验组(P<0.05),此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最强;在2000 lx条件下,紫海胆的胃蛋白酶活性最强;在3000 lx条件下,紫海胆浮游幼体发育到11 d已全部死亡。研究表明,在500 lx光照强度下,紫海胆浮游幼体可保持最佳的生长速度、消化酶活性以及存活率,500 lx为紫海胆浮游幼体生长发育的最佳光照强度。  相似文献   
97.
双斑萤叶甲成虫的取食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综合治理双斑萤叶甲的危害,拓展新的防治途径,对双斑萤叶甲成虫的取食选择性进行研究。试验中,采用四臂嗅觉仪测定和田间试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6个玉米品种中,双斑萤叶甲成虫对垦粘1号的选择性强,对庆单4和四单19的选择性弱,在供试的2种植物中,对紫花苜蓿的选择性强。总体表现为双斑萤叶甲成虫对紫花苜蓿的选择性强,垦粘1号次之,庆单4和四单19弱。  相似文献   
98.
通过混养生态系统模拟试验研究了紫贻贝(Grateloupia lanceolata)和披针形蜈蚣藻(Mytilus edulis)不同养殖密度组合下的生态混养状况。选取壳长(45.14±3.85)mm的紫贻贝和长度(62.48±7.38)mm的披针形蜈蚣藻,采用5种湿重配比进行混养实验,分别为G1(1∶0)、G2(1∶0.25)、G3(1∶0.5)、G4(1∶1)和G5(1∶2)。每种组合中紫贻贝密度均为0.63 ind·L~(-1),而披针形蜈蚣藻密度分别为0 g·L~(-1)、1.25 g·L~(-1)、2.5 g·L~(-1)、5 g·L~(-1)、10 g·L~(-1)。36 d后,G3组中紫贻贝特定生长率为(0.21±0.03)%·d-1,极显著高于其它混养组[(0.11±0.028)~(0.21±0.03)%·d-1,P0.01],而单养组的紫贻贝特定生长率仅为(0.063±0.022)%·d-1;G3组中披针形蜈蚣藻特定生长率为(0.96±0.20)%·d-1,极显著高于其它混养组[(0.62±0.16)~(0.96±0.20)%·d-1,P0.01]。G3组生态系统对营养盐(NO_3~--N、NO_2~--N、NH_4~+-N、PO3-4-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1.38±1.40)%、(96.79±1.97)%、(98.38±2.06)%、(96.86±3.16)%,显著高于G2组(P0.05),而与G4和G5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当紫贻贝与披针形蜈蚣藻湿重比为1∶0.5时,可以取得较好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99.
为探究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雌性生殖相关基因在产卵过程中发挥的功能及其参与产卵活动的调控机制,对紫贻贝产卵前后的性腺组织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紫贻贝产卵前后存在的差异表达基因为4060个,其中上调的基因数目为1488个,下调的基因数目为2572个。GO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参与生长、发育过程、生殖、生殖过程等生殖相关的生物学途径。KEGG富集分析显示,与产卵、生殖相关的信号通路包括TCA循环、GnRH信号通路、卵巢类固醇生成、雌激素信号通路、催产素信号通路、类固醇生物合成等能够被显著富集。荧光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促黄体生成激素β (LH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4 (MMP14)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细胞色素P4503A酶(CYP3A)、细胞色素P45017A酶(CYP17A)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降。本研究利用转录组学分析了紫贻贝在产卵前后性腺组织转录水平的差异,揭示了紫贻贝性腺组织中参与调节产卵过程的主要途径和候选基因,为进一步阐明紫贻贝产卵活动的内在调控机制提供数据支撑,也为紫贻贝苗种繁育提供理论...  相似文献   
100.
本文通过对华北地区有代表性的作物生境,采用人工挂卵的方法,系统调查研究了玉米螟赤眼蜂在17种生境中的分布和种群动态。结果表明,玉米螟赤眼蜂在不同生境中的分布、发生时间和种群数量有所不同,说明其对生境有一定的选择性。玉米螟赤眼蜂自然种群消长有4个峰,其中以春甘薯田的发生时间最长,种群数量最大,最具代表性。这4个峰在春高粱间作菜豆、春花生、平作夏玉米和夏玉米间作直立型绿豆这4种生境中也不同程度地出现。间作豆科作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率。玉米螟赤眼蜂种群数量年度间变异较大,特别是干旱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