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507篇
农学   64篇
基础科学   15篇
  20篇
综合类   702篇
农作物   12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36篇
园艺   205篇
植物保护   10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9篇
  1986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榆蓝金花虫是榆树的重要害虫,在对榆蓝金花虫生活习性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了防治方法试验。  相似文献   
12.
榆黄菇发酵全液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新鲜榆黄菇发酵全液为材料,对多糖提取的最优化工艺进行了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正交设计试验方法,得到榆黄菇发酵全液多糖提取的最优化工艺为:超声波破壁时间8min,浸提温度70℃,浸提时间2h。  相似文献   
13.
1 发生及为害 柑桔尺蠖又名大尺蠖 ,油桐尺蠖。主要为害柑桔 ,同时为害李、梨等果树。一年发生 3代 ,暖春年份出现 4代。越冬代成虫于 4月中下旬出现。第一代幼虫为 5月中旬至 6月中旬 ,成虫出现于 7月初。第二代幼虫发生期为 7月中旬至 8月中旬 ,成虫出现于 8月下旬。第三代幼虫发生于 9月上旬至 10月下旬 ,10月中下旬入土化蛹越冬。暖春年份出现 4代 ,有世代重叠现象。每代幼虫发生时期正好与当年桔树抽发新梢期相吻合。低龄幼虫喜在树冠顶部叶尖直立 ,夜晚吐丝下垂悬吊在树冠外围 ,随风飘荡扩散及转株为害。 3龄后幼虫喜在树冠内 ,往往…  相似文献   
14.
榆黄蘑又名金顶侧耳、金顶蘑。在自然条件下 ,秋季生于北方榆、栎、桦等阔叶树的倒枯木、立木桩上。榆黄蘑味道鲜美 ,营养丰富 ,有滋补强壮的药用保健价值。近年来在北方栽培较多 ,而在南方市场却少见。本中心于 2 0 0 3年 1~ 5月间进行仿野生栽培试验 ,并获得成功。现将栽培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菌种 来自本中心培养保存母种。1 2 培养基配方1 2 1 母种培养基 马铃薯 2 0 0g、葡萄糖 2 0g、琼脂 2 0g、硫酸镁 1 5g、磷酸二氢钾 3g、维生素B14 0mg ,加水 10 0 0ml,pH自然。母种移接后于2 5℃温度下培养 10d满管…  相似文献   
15.
丝棉木金星尺蠖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丝棉木金星尺蠖是冬青卫茅上的一种重要害虫 ,严重危害时将冬青卫茅的叶片全部吃光。该虫在重庆市郊区1年发生3代 ,以第1代危害最重。1年有2个发生高峰 ,第1个高峰在3月上旬至4月上旬 ,第2个高峰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以蛹在植株下面地表1~3cm处越夏 ,以蛹和4~5龄幼虫越冬。防治的理想药剂为菊酯类农药 ,采用溴氰菊酯1500倍液喷雾 ,7d后防效可达92% ,植物性杀虫剂苦皮藤乳油对该虫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夏秋期桑尺蠖的发生情况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由于受太湖小气候的作用,本市环太湖的周边几个镇村的桑尺蠖发生基数高、危害严重。尤其是2003年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晚秋蚕期桑尺蠖在我市大部份蚕区大发生。经过蚕桑条线齐心协力,加强调查研究,准确测报狠抓关键措施,加大防治力度,成功地遏制了桑尺蠖大发生的势头。  相似文献   
17.
榆黄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榆黄菇又名金顶侧耳 ,玉皇磨 ,黄蘑和元蘑 ,是东北地区野生食用菌之中的上品。子实体覆瓦状丛生 ,菌盖基部下凹呈喇叭状 ,边缘平展或波浪状 ,鲜黄色 ,老熟后近白色 ,直径 2~ 13cm ,菌褶白色。菌柄偏生 ,长 1 5~ 11 5cm ,白色 ,常数个或数十个菌柄连生一起。该菌有浓郁香味 ,味道鲜美 ,营养丰富 ,可以入药 ,有滋补强壮作用。1 榆黄蘑对环境因子的要求1 1 温度 榆黄菇菌丝生长温度 6~ 32℃ ,适温 2 3~ 2 8℃ ,34℃以上生长受抑制 ;出菇温度 16~30℃ ,最适 2 0~ 2 8℃ ,为适宜春栽品种。1 2 湿度 榆黄菇菌丝生长时 ,要求培养料含水…  相似文献   
18.
主要从刺榆繁育和生物围栏营建技术2个方面介绍了沙地刺榆生物围栏技术,总结分析了6年生刺榆生物围栏的生长表现。该技术是一种成本低廉、使用寿命长、施工简便和易于大面积推广的实用技术,尤其是配套了工程围封的刺榆生物围栏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茶尺蠖是祁门茶区的主要害虫之一,代数多,虫口高,食量大,为害最为严重。该文介绍了祁门县茶尺蠖的发生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即加强虫情监测预警,大力推广农业、生态控害技术和绿色防控技术,促进茶园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野生兴安藜芦对榆紫叶甲不同龄期幼虫的防治作用.[方法]以野生兴安藜芦为材料,采用70%乙醇、60%丙酮、沸水对藜芦的根、茎、叶分别进行提取,研究各提取液对榆紫叶甲2龄、3龄、4龄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兴安藜芦不同药用部位的杀虫活性具有明显差异,以根提取物的杀虫活性最强,叶提取物的杀虫效果最差;不同提取方法的杀虫效果也有明显不同,以70%乙醇提取液的杀虫活性最强.[结论]试验结果为榆紫叶甲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