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80篇
  免费   875篇
  国内免费   1551篇
林业   4320篇
农学   2126篇
基础科学   1158篇
  2778篇
综合类   15217篇
农作物   1295篇
水产渔业   1427篇
畜牧兽医   2694篇
园艺   2838篇
植物保护   1653篇
  2024年   221篇
  2023年   699篇
  2022年   993篇
  2021年   944篇
  2020年   835篇
  2019年   985篇
  2018年   520篇
  2017年   745篇
  2016年   960篇
  2015年   1036篇
  2014年   1540篇
  2013年   1444篇
  2012年   1820篇
  2011年   1898篇
  2010年   1797篇
  2009年   1869篇
  2008年   2304篇
  2007年   1829篇
  2006年   1580篇
  2005年   1679篇
  2004年   1176篇
  2003年   1145篇
  2002年   905篇
  2001年   842篇
  2000年   654篇
  1999年   512篇
  1998年   544篇
  1997年   467篇
  1996年   429篇
  1995年   475篇
  1994年   440篇
  1993年   319篇
  1992年   329篇
  1991年   352篇
  1990年   321篇
  1989年   363篇
  1988年   115篇
  1987年   69篇
  1986年   53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16篇
  1974年   10篇
  1973年   9篇
  1957年   28篇
  1953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科学认识乡村地域结构是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基础。本文以扶余市第二次土地调查调数据为基础,借助ArcGIS空间分析软件,运用规模分析、核密度估算、缓冲区分析,从用地规模、分布格局与土地利用条件方面探讨扶余市农村居民点地域分异特征。研究表明:扶余市以微、小型居民点居多,居民点数量随着规模的增大逐渐减少,居民点之间的距离差异较大,总体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不均匀分散分布;农村居民点的平均核密度为0.4个/km2,空间布局呈东南部高密度集聚成片,向西逐渐密度降低,西部零散错落分布;居民点分布呈现较强的城镇指向性,交通用地对居民点有集聚的作用,河流对微型居民点和大型居民点有集聚吸引的功能。  相似文献   
992.
结合70个红瘰疣螈的地理分布数据和28个环境因子,运用MaxEnt模型分析其适宜生境分布及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影响红瘰疣螈的主要因素为最冷季度降水量、淤泥含量、昼夜温差月均值、最冷月最低气温、年均降水量等。此外,红瘰疣螈高适宜区主要分布在腾冲市、龙陵县、云县、廊沧拉祜族自治县、凤庆县、永德县等地区,中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永平县、施甸县、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剑川县等地区。高适宜区面积为2.26万km2,中适宜区面积为3.85万km2,低适宜区面积为8.30万km2,非适宜区面积为23.89万km2。ROC曲线分析表明,训练AUC值为0.926,预测结果较好。建议在高适宜区和中适宜区划定适当的保护小区,对红瘰疣螈进行就地保护。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旨在掌握高原夏菜种植基地土壤肥力水平及土壤养分分布特征。【方法】以甘肃省榆中县高原夏菜种植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利用土壤养分速测仪和农业环境测定仪对高原夏菜种植基地土壤养分进行测定,结合地统计学、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Kriging插值分析等对土壤养分质量进行分析。【结果】土壤速效磷(AP)、速效钾(AK)变异系数>100%,属于强度变异,碱解氮(AN)、全氮(TN)、全磷(TP)、全钾(TK)、电导率(EC)和有机质(OM)变异系数介于10%~100%,属于中等强度变异;土壤养分最优半方差模型为线性、球形及高斯模型,TN、AP、TP、AK、OM块金效应大于75%,空间相关性较弱,TK块金效应介于25%~75%,TK系统空间相关性为中等;AN呈中部高、四周低,TP分布情况为四周高、中部低,EC、AK分布情况为北部高、南部低,TK、OM分布情况为南部高、北部低,TN、AP呈多峰分布,经Kriging交叉验证结果较为可靠;高原夏菜种植基地7种蔬菜种植地土壤类型肥力水平均为中等,TN、AP、TP、OM含量水平为丰富,AN含量水平为中等,AK、TK含量水平为缺...  相似文献   
994.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洞庭湖平原冲积性菜园土无机氮形态及剖面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耕层土壤全N平均含量为1.25g/kg,变化范围为0.65~1.67g/kg,变异系数为15.54%;固定态铵平均含量为295mg/kg,占土壤全氮含量的23.2%,NO3--N和NH4+-N平均含量分别为46.00、1.91mg/kg.土壤全N、铵态氮、固定态铵含量在0~80cm土层中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硝态氮的剖面分布表现有淋洗下移的现象.  相似文献   
995.
以随机路线踏查法为主,样地法为辅,对该区林下大型真菌进行较系统地调查,除随机踏查路线外,共选取8块标准样地,调查高黎贡山南段大型真菌资源情况。结果表明:该区内大型真菌种类223种,隶属46科、86属。其中食用菌77种,药用菌21种,毒菌25种,食药兼用菌15种,不明80种;易危1种,近危1种,无危101种,中国特有种8种。优势科为红菇科(Russulaceae)、多孔菌科(Polyporaceae)、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蘑菇科(Agaricalceae)、小菇科(Mycenaceae)。优势属为红菇属(Russula)、乳菇属(Lactarius)、丝膜菌属(Cortinarius)、鹅膏属(Amanita小菇属(Mycena)、小皮伞属(Marasmius)、多孔菌属(Polyporus)、粉褶菌属(Entoloma)、蜡蘑属(Laccaria栓菌属(Trametes)、马勃属(Lycoperdon)、湿伞属(Hygrocybe)、小孔菌属(Microporus),不同样地的优势属各有不同。区系地理成分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与热带—亚热带大型真菌区系具有一定的关系,与云南大围山相似性较高。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对加入外源铅的砂姜黑土、黄褐土、红壤进行培养处理,测定土壤中各形态铅及水溶态NH^+,K^+和速效态磷的含量,研究外源铅在各类土壤中的形态分布特点及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换态和残渣态的铅为红壤〉黄褐土〉砂姜黑土,碳酸盐态铅为砂姜黑土〉黄褐土〉红壤,铁锰氧化态铅为红壤〉砂姜黑土〉黄褐土,有机结合态铅为黄褐土〉砂姜黑土〉红壤;交换态和残渣态所占比例随着外源铅的浓度增大而提高,有机结合态的比例随着外源铅浓度增大降低,碳酸盐结合态铅在砂姜黑土、铁锰氧化态铅在红壤上则呈现外源铅小于500mg/kg时比例增高,大于500mg/kg时比例开始下降的状况;加入外源铅的土壤中,水溶态的NH4^+和K^+的浓度增大,使其流失的风险性增加;水溶态磷和铅离子生成难溶性磷酸铅盐被固结,使速效磷的浓度减少,降低了水溶性磷肥的功效。  相似文献   
997.
云南蒋家沟泥石流成因及其防治措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蒋家沟泥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并结合泥石流发生的必要条件(地形坡降、水和松散固体物质),探讨了蒋家沟泥石流形成的原因,总结了泥石流灾害在蒋家沟流域的分布规律和特征,最后根据泥石流的危害性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98.
胡萝卜内源激素含量分布与畸裂肉质根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揭示内源激素对高原夏季胡萝卜肉质根发育的调控作用,以"岐山透心红"的开裂和畸形肉质根为材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研究分析了内源激素含量分布与开裂和畸形胡萝卜肉质根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迅速膨大中期,与正常肉质根相比,开裂肉质根中外层或外层内源GA3、GA4、ZR、DHZR和IAA含量较低;畸形肉质根纵向内源GA4、ZR和DHZR含量分布呈尾端优势,而GA3、ABA和IAA含量呈均匀分布态势。至迅速膨大末期,开裂肉质根中外层或外层内源GA3、GA4、ABA和IAA含量较低,畸形肉质根纵横向内源激素含量呈均匀分布态势。内源激素含量空间分布的改变可诱导开裂和畸形肉质根的形成。  相似文献   
999.
对虾是一种繁殖能力很强的大型虾类,排卵量在59万粒以上,卵子在海水中孵化、变态和发育成长。对虾产卵场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影响虾卵及幼体的成活、生长,是决定对虾世代数量变动的一个主要因素。为此,我们从1969年开始就对渤海河口对虾主要产卵场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解南沙群岛海域春、秋季浮游介形类生态学特征,根据2013年春季(3月中旬至4月初)及秋季(9月)在南沙群岛开展的两个航次生态环境综合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浮游介形类生态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南沙群岛海域浮游介形类物种组成较为丰富,记录 45种隶属于2科、4亚科、19属。其中,春季有21种,秋季38种,两季均出现的共有种有14个;(2)春、秋两季浮游介形类优势种差异明显,春季优势种组成较为单一,数量低,主要生态类群为外海暖水类群和广温暖水类群,秋季优势种组成较为复杂,数量多,主要为外海暖水类群。春季优势种由后圆真浮萤、葱萤、尖头毛浮萤组成,秋季由纳米海萤、双叉真浮萤、刺喙葱萤、短形小浮萤、粗大后浮萤组成。研究表明:(1)春秋两季浮游介形类密度差异显著,密度分布不均,局部区域密度较高,与该海域局部环流密切相关;(2)浮游介形类两季平均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分别为0.59、1.37和0.55,秋季高于春季;(3)春季及秋季均分为岛礁群落和外海群落,群落分布随洋流改变呈季节性变化;(4)受季风影响的大环流及局部环流是浮游介形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多样性呈明显季节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