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77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394篇
林业   531篇
农学   522篇
基础科学   842篇
  1098篇
综合类   4730篇
农作物   384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399篇
园艺   1289篇
植物保护   350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205篇
  2021年   205篇
  2020年   202篇
  2019年   244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225篇
  2016年   288篇
  2015年   263篇
  2014年   519篇
  2013年   553篇
  2012年   640篇
  2011年   709篇
  2010年   675篇
  2009年   569篇
  2008年   571篇
  2007年   497篇
  2006年   457篇
  2005年   468篇
  2004年   345篇
  2003年   341篇
  2002年   230篇
  2001年   250篇
  2000年   192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40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142篇
  1993年   111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杨海鹰  孙建东  吴建华 《蔬菜》2003,(11):17-18
为了延长扁豆采收期,提高扁豆的产出效益,经多年的探索研究,形成多层覆盖扁豆栽培技术,使本地扁豆从常规露地栽培9-11月份采收嫩荚上市,提前至5月上、中旬采收上市,采收期提早近4个月,而早期扁豆嫩荚十分畅销,也显著提高了扁豆的产出效益。一、培育壮苗1.选床施肥 选择地势高,排灌方便,保水保肥性能较好的非重茬田块作扁豆的育苗床地。在播前15~20 d精心整地,并施足基肥。一般每3.5 m2施优质腐熟的人畜粪100~120 kg、饼肥1.2~1.5 kg、磷肥(P205 12 %)0.5 kg,翻倒入土,达到无暗垡,土肥相融的要求。然后制成直径为7 cm的营养钵,同时用竹…  相似文献   
82.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小西瓜周年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99年开始 ,我们应用多层覆盖、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西瓜嫁接育苗等新技术 ,进行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小西瓜周年生产技术试验、示范、推广。目标 :一年种三茬收四茬 ,每 6 6 7m2 小西瓜产量超5 0 0 0kg ,正好赶上“五一”、“十一”、“元旦”三大节日期间上市 ,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经过 3年的实践 ,初步总结一套栽培经验 ,现简介如下 :1 茬口安排特早熟栽培 :12月 10~ 2 0日电热温床育苗 ,2月初定植 ,4月底 5月初上市 ,5月底割蔓再生栽培 ,7月中下旬瓜成熟 ,两茬瓜每 6 6 7m2 产量 2 5 0 0~ 30 0 0kg。秋西瓜栽培 :7月初嫁接育苗 ,9…  相似文献   
83.
胡辉 《上海蔬菜》2003,(6):25-25
耐候光转换无滴农膜(下称光转换膜),是由上师大、上海三花薄膜厂和上海市农科院共同研制开发的新型温室覆盖薄膜。2001年我们用它覆盖大棚春黄瓜 ,并以三花牌长寿无滴农膜(下称长寿膜)覆盖大棚春黄瓜作对照(CK) ,其结果前者增产效果非常明显。我们采用金杨1号黄瓜 ,于1月8日播种 ,2月25日定植 ,各种植1个标准大棚 ,扣模时间为2月16日。基肥施用、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同一般常规 ,各棚管理措施相同。自5月10日起到24日 ,在距棚顶70cm处悬挂水银温度计 ,分别在9时、12时、16时测定棚温 ;在距地面2m处用照度计于9时、12时、16时同时测定光照强…  相似文献   
84.
淀粉——PE膜在半干旱农区应用的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红薯淀粉为原料,经变性处理,添加于PE母粒中所吹制的淀粉-PE膜,为半干旱区玉米、红薯、棉花、大白菜等作物覆盖提供了新型覆盖材料,应用效果显著,增产幅度在25.1% ̄97.6%。以玉米为例,加工增值率提高144.8%。  相似文献   
85.
1大棚选择 大棚规格为(6~8)m×(30~40)m,棚顶高2.5~3.3m,棚肩高1.5~1.9 m,钢管结构标准大棚或竹木结构简易大棚均可使用.大棚覆盖塑料薄膜全程防雨栽培,兼有防风和保温增温、增大温差等作用,通过调节棚内小气候以满足网纹甜瓜生长发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86.
采用小拱棚加地膜双膜覆盖栽培黄皮西瓜比露地栽培可提早成熟15~20d(天),一般平均667m^2产量3500kg,市场售价1kg比普通西瓜高0.1~0.2元,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87.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玉米田土壤环境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分析普通地膜覆盖、小麦秸秆覆盖及露地栽培3种不同处理对旱地玉米田土壤环 境、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栽培能改善土壤环境,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 水分利用率,调节土温、湿度,协调水热资源利用的同步性;秸秆覆盖能增加土壤养分含量,特 别是速效钾含量;在玉米生长后期,提高叶面积指数,延长叶片功能,提高玉米的光合能力从而 防止玉米早衰,增加穗重,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88.
豇豆是我市夏秋主要蔬菜栽培品种之一。但由于豆野螟、斜纹夜蛾、斑潜蝇等害虫发生十分严重,用一般化学农药防治,既导致害虫的抗药性增强,又会使农药残留超标。因此从2001年起,我市开始采用防虫网覆盖栽培的方式生产夏秋豇豆,实现无(少)农药栽培。但是,  相似文献   
89.
为明确耕作方式和秸秆覆盖对旱地麦豆轮作下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2014年10月-2016年6月,利用设置在豫西典型旱作区的麦豆轮作栽培模式长期定位试验,选取传统翻耕、翻耕覆盖、旋耕和旋耕覆盖4个处理,比较了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以及土壤硝态氮残留量。结果表明,与翻耕相比,旋耕不影响小麦产量,但花后氮素积累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分别降低60.0%、8.6%和13.0%,而成熟期0~2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显著提高28.6%。同一耕作方式下,秸秆覆盖较无覆盖不仅显著提高了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收获指数,还提高了拔节前和开花后的氮素积累量,促进了营养器官氮素向籽粒中转运,从而使翻耕覆盖的籽粒产量、氮素吸收效率、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较翻耕分别提高11.5%、13.5%、7.4%和21.3%,旋耕覆盖较旋耕也分别提高23.0%、39.5%、12.8%和38.5%。在试验进行7年后的小麦成熟期,翻耕覆盖0~2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较翻耕降低31.3%,旋耕覆盖较旋耕也降低51.4%。因此,秸秆覆盖不仅可提高旱地麦豆轮作下小麦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氮素吸收效率,还能降低土壤硝态氮的残留量,是兼顾旱地小麦高产优质和环境友好生产的有效途径,尤其以旋耕覆盖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90.
本研究于2014、2015年连续两年选用两个品种的光敏型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sudanense)"大卡"和"海牛"在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采用全膜平铺穴播的方式,以8.33万、12.50万和16.67万穴·hm-2 3个种植密度进行种植,比较了各处理的生长发育指标和草产量的异同。结果表明,在生育期方面,品种间从孕穗期开始后差异明显。在农艺性状方面,"海牛"两年的分蘖数和全株叶片数均高于"大卡",其他各性状均以"大卡"最高;两个品种的茎粗、分蘖数、全株叶片数、节间数、单株鲜重、单株叶重和单株茎重连续两年均随着密度的加大而减小,呈负相关关系;主茎叶片数随密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产草量方面,连续两年"大卡"的鲜草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均高于"海牛";鲜草产量均在8.33万穴·hm-2处理下最高,且呈现出随着密度的增加鲜草产量下降的趋势;干物质产量丰水年2014年在16.67万穴·hm-2处理下最高,欠水年2015年在12.50万穴·hm-2处理下最高。综上所述,在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采用全膜覆盖方式种植光敏型高丹草时,品种应选择"大卡",在有灌溉条件或降水较多的地区,以16.67万穴·hm-2种植密度为宜;而在降水较少且无灌溉条件的地区,以12.50万穴·hm-2种植密度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