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43篇
  免费   332篇
  国内免费   1079篇
林业   72篇
农学   4578篇
基础科学   1324篇
  1196篇
综合类   16386篇
农作物   4702篇
水产渔业   34篇
畜牧兽医   283篇
园艺   829篇
植物保护   1050篇
  2024年   142篇
  2023年   435篇
  2022年   473篇
  2021年   602篇
  2020年   525篇
  2019年   565篇
  2018年   408篇
  2017年   543篇
  2016年   672篇
  2015年   716篇
  2014年   1242篇
  2013年   1131篇
  2012年   1507篇
  2011年   1747篇
  2010年   1695篇
  2009年   1879篇
  2008年   1757篇
  2007年   1566篇
  2006年   1331篇
  2005年   1285篇
  2004年   1049篇
  2003年   781篇
  2002年   693篇
  2001年   762篇
  2000年   653篇
  1999年   635篇
  1998年   699篇
  1997年   763篇
  1996年   703篇
  1995年   633篇
  1994年   611篇
  1993年   483篇
  1992年   493篇
  1991年   381篇
  1990年   292篇
  1989年   269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65年   25篇
  1958年   12篇
  1957年   84篇
  1956年   11篇
  1955年   7篇
  1953年   34篇
  1952年   13篇
  1951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不同土壤改良剂对番茄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筛选有效缓解宁夏设施土壤连作障碍的改良剂,以不添加改良剂为对照,以添加自制酸性改良剂(SM)、矿土改良剂(MS)、硅钙钾改良剂(SCP)、北京紫光酸性改良剂(BJ)、脱硫灰改良剂(DR)、微生物菌剂改良剂(M)为处理,研究不同改良剂对设施连作番茄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改良剂能显著提高番茄株高相对生长速率,显著降低土壤pH值(P0.05)。施用SCP能显著提高番茄的株高相对生长速率、果实品质、土壤肥力,显著增加番茄产量(5.10%,P0.05);施用BJ能促进番茄增产,显著提高根系活力和果实糖酸比(P0.05);施用MS能显著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及株高相对生长率,显著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和根系总表面积(P0.05)。综上,SCP处理能有效改善土壤肥力,促进植株生长,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为最佳处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H值、磷酸酶活性越高越不利于植株生长和果实品质的提高,有机质、速效氮含量越高越有利于植株生长和果实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982.
为了验证生物降解地膜在大田的应用效果,于2017年在新疆石河子设置生物降解地膜(biodegradable mulch film,BD)和普通地膜(common mulch,PE)棉田覆盖处理,研究滴灌条件下生物降解地膜降解程度及其对棉田土壤温度、棉花郁闭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BD覆盖60 d后膜面开始降解,至棉花收获降解率为75.71%,PE全生育期未降解,地膜质量正常损耗4.70%;在棉花苗期、蕾期、花铃期及吐絮期4个时期中,BD土壤温度分别比PE土壤温度低1.80、2.32、2.26、0.91℃。BD和PE覆膜58 d时郁闭度没有差异,并同时于覆膜87 d时完成封行,但BD郁闭度增长速度比PE快6.36%。BD株高、果枝台数、单铃质量均较PE减少,但单株有效铃数较PE高0.1个。BD较PE减产55.8 kg/hm~2,棉花纤维品质没有差异,净收入减少1 012元/hm~2。在生产中,BD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普通地膜进行推广使用,改善残膜污染问题,但仍需在价格和功能上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983.
【目的】研究转Bt Cry1Ac基因棉花外源基因漂移规律,为转基因棉花生态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在吐鲁番市和2015年在库尔勒市,利用小区试验种植转基因棉花,翌年利用卡那霉素抗性检测结合分子检测的方法检测外源基因的漂移。【结果】在距离转基因棉花小区边缘1~120 m均能检测到含有外源基因Cry1Ac。SGK321种子漂移率最大漂移率是向南方向距离转基因棉花小区边缘1 m处,漂移率为5 %;GK19最大漂移率是向西方向达到了10.09 %。以方向因素和距离因素建立Cry1Ac基因漂移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方向和距离对种子漂移都有显著影响(P <0.05),但方向和距离两个因子并不能最终决定外源基因的漂移率。【结论】转基因棉花外源基因漂移率受方向和距离的影响,但最终决定外源基因的漂移率,并不是方向和距离联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84.
【目的】在新疆自然生态条件下,研究不同抗旱性棉花品种蜡质含量变化及与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关系。【方法】以抗旱性不同的棉花品种新陆早22号(抗旱性强)和新陆早17号(抗旱性弱)为试材,采用膜下滴灌技术设置正常灌溉和干旱处理,测定分析棉花产量形成期叶片蜡质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相对含水量(RWC)及籽棉产量。【结果】与正常灌溉相比,干旱处理显著降低了棉花籽棉产量,但盛花至吐絮期叶片蜡质含量提高10.84%、叶片WUE则增加23.96%。不同品种对水分处理响应不同,正常灌溉下新陆早22号与新陆早17号的棉花籽棉产量、RWC、WUE和叶片蜡质含量均无明显差异,干旱条件下新陆早22号的籽棉产量、叶片蜡质、RWC和WUE分别比新陆早17号高41.38%、14.27%、13.1%和3.84%;。相关分析表明,棉花叶片表皮蜡质含量与Tr、Pn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且Tr的负相关系数高于Pn;与RW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抗旱性强棉花品种主要通过增加盛花至吐絮期内叶片蜡质含量,降低叶片蒸腾耗水,提高WUE及籽棉产量。  相似文献   
985.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S12是分离自新疆棉田根际土壤的一株广谱抑菌菌株,尤其对棉花黄萎病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为了提高菌株S12发酵液中芽孢产量,对其发酵培养基组分及配比进行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分析6种不同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对菌株S12芽孢产量的影响,随后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确定影响芽孢产量的主要因子,并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确定主要影响因子的最佳配比。最终获得菌株S12产芽孢培养基的优化配比组合为:玉米粉1.30%、大豆蛋白胨1.51%、CaCO30.08%、NaH2PO4·2H2O0.2%、Na2HPO4·2H2O 0.4%。优化后芽孢产量达到7.46×108 mL-1,与初始培养基相比提高了387.58%。可见,通过优化培养基组分,提高发酵液中芽孢产量,降低生产原料成本,为其进一步生防菌剂的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86.
棉花是山东重要的经济作物,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随着棉花产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山东棉花价格波动加剧,导致棉农和涉棉企业始终暴露于价格风险之下,并向下游产业链延伸;期货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特有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在规避价格风险、提供经营决策依据、促进农产品流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87.
<正>河北低平原是河北省重要的粮棉产区,但同时该区气候干旱,水资源严重匮乏,尤其冬春降水少使得该区旱地棉花不能及时种植而造成减产,有深井灌溉条件的则灌溉成本高。根据该区浅层微咸水资源丰富的特点,简要介绍一下低平原区利用浅层微咸水灌溉抗旱植棉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88.
新疆棉花生产现状及持续发展建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新疆独特的自然条件及生态条件,适宜各类型棉花的生长。棉花作为新疆支柱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与总产逐年上升,至2007年,全疆植棉面积达136×104hm2,总产240×104t。由于国内原棉需求市场的波动性及棉农植棉盲目性,目前新疆优质、多类型棉花种植区域缺乏指导性,造成棉区品种"多、乱、杂",影响了集团机械化生产,原棉品质下降。使新疆棉花生产仅以数量优势取胜。对此,如何使棉花由数量型转向质量—数量型,由商品棉生产基地转变为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是新疆棉花生产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89.
烟草连作效应分析及对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连作对烟草在病害、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等造成的不利影响,初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有效缓解和防治措施,同时对烟草连作障碍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0.
[目的]研究黄瓜再植病害的发生机理。[方法]选择种植年限分别为13、、5、7和8年的日光温室,采集0~20 cm根区耕层土壤,测定微生物类群和数量。[结果]连续种植5年的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最多,达2.2×108cfu/g(干土);8年的最少,为2.7×107cfu/g(干土)。细菌占微生物总量的97%以上。随连作年限的增加,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第5年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17×108和1.92×106cfu/g(干土);真菌数量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呈增长趋势。随连作年限的增加,氨化细菌、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分别在连作5、3和3年达到最大值,而硝化细菌数量随连作年限的增加急剧下降。[结论]黄瓜连作显著地改变了根际微生物区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