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9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36篇
林业   46篇
农学   74篇
基础科学   31篇
  94篇
综合类   658篇
农作物   55篇
水产渔业   88篇
畜牧兽医   1058篇
园艺   64篇
植物保护   10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试验研究了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酵母核酸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胴体组成的影响。320羽Avian公母混合雏按饲养试验要求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各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5%、0.1%和0.2%酵母核酸。饲养试验结束(42日龄)后进行屠宰试验,并测定胴体组成。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水平的酵母核酸能显著提高了日增重5.92%-7.36%(P<0.05),0.05%组的胰腺率和腺胃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21.16%(P<0.05)、45.75%(P<0.05)。对于胴体组成、其它内脏器官重等指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2.
用核酸探针技术检测脊尾白虾体内的白斑综合症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斑点杂交和原位杂交检测了从病虾池捕获的脊尾白虾体内的WSSV。8尾脊尾白虾的斑点杂交检测阳性率为100%;脊尾白虾胃的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位于鳃区头胸甲处的角化上皮、头胞甲反缘与虾体相连的角化上皮、结缔组织、附肢外的角化上皮、鳃丝的柱状上皮及其腔隙内的血淋巴、肝胰腺小管间的上皮组织及其血窦内的血淋巴、头胸甲的肌肉、造血组织、脊尾白虾精荚之结缔组织细胞、卵巢的结缔组织及其滤泡细胞原位杂交呈阳性。以上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脊尾白虾是WSSV的天然宿主。  相似文献   
83.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分析小伞山羊草染色体的核型特点。结果表明,小伞山羊草共包含7对染色体,其中1 U和5 U染色体各含有1对随体。分别以Oligo-pSc 119.2-1(绿色)与(GAA)7(红色)重复序列为探针对小伞山羊草根尖细胞染色体进行FISH分析,发现Oligo-pSc-119.2-1信号主要分布在染色体的端部及近端部,不同染色体之间的信号强度有所差别。(GAA)7信号主要集中于染色体着丝点附近,不但比Oligo-pSc-119.2-1信号的亮度高,分布丰富,而且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可与Oligo-pSc-119.2-1信号互补。因此,同时采用Oligo-pSc-119.2-1与(GAA)72种探针能准确地辨别小伞山羊草的每对染色体,建立了小伞山羊草的FISH核型。  相似文献   
84.
以荧光染料(联吡啶钌配合物)为核,二氧化硅为外壳制备了荧光纳米颗粒.电镜检测结果显示,合成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粒径为(20±3)nm,分布均匀,形态规则.对荧光纳米颗粒进行生物修饰得到荧光探针,以DNA碱基配对原则为基础建立检测DNA的方法,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研究玻片上的荧光信号和荧光强度.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定量检测到4.4×10-8 mol/L的目标DNA3,而且可定性检测目标DNA3、单碱基错配DNA4及随机序列DNA5,为发展DNA检测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5.
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海洋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其中包括:基因转移技术、染色体操作、鱼类性别的控制、鱼病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贝类的变态和附着、海洋自然产物和药物、经济海藻的原生质体分离和海带单倍体克隆的建立。作者认为,海洋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必须依赖于基础的研究。  相似文献   
86.
为了研究无乳链球菌Sip-GAPDH嵌合核酸疫苗对罗非鱼链球菌病的免疫保护作用,本研究通过PCR和重叠延伸拼接技术(SOEing)获得融合基因Sip-GAPDH,连接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制备DNA疫苗,通过背鳍肌肉注射方式免疫吉富罗非鱼,免疫后第7、28天取样,采用PCR及RT-PCR方法检测pcDNA-Sip-GAPDH在各个组织(包括肌肉、脑、头肾、脾脏、鳃和肝脏)中的表达情况。采用ELISA、Real-time PCR法和体外攻毒法分别分析各实验组不同时间血清抗体效价、免疫基因(IgM、IL-1β和CD8)表达变化规律和相对保护率,研究该嵌合性疫苗对吉富罗非鱼的保护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免疫接种第7和第28天时,注射点周围的肌肉、脑、头肾、脾脏、鳃和肝脏均能检测到嵌合性质粒,实验组罗非鱼血清抗体效价均高于对照组并于21 d时达到峰值(1∶4 096);qPCR数据表明,实验组鱼体胸腺、头肾和脾脏的IgM、IL-1β和CD8基因的mRNA表达量均出现了上调,并且在胸腺、头肾和脾脏中的表达量分别在免疫后第12和第48 h达到峰值;免疫后42 d进行人工攻毒后计算免疫保护率为93.3%。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构建的无乳链球菌Sip-GAPDH嵌合核酸疫苗在罗非鱼链球菌病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7.
孟庆玲  高丰 《畜禽业》2001,(11):14-15
猪瘟(Swine.Fever,SF)是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分子生物学兴起之前,猪瘟病毒(HCV或CSFV)按传统分类方法归属于披膜病毒科(Toga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注意到在基因组结构与基因表达特征方面,瘟病毒更接近于黄病毒科(Flavividae),因此Wenger等将瘟病毒属归入黄病毒科,然而随着HCV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瘟病毒和黄病毒间存在一些差异,如病毒粒子成分、结构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开放阅读框(ORF)所表达的第一个蛋白的酶活性以及病毒编码RNA依赖的RNA聚合酶活性.因此Hust等和Runenapf等建议将其单独列为一个新科——瘟病毒科(Pestiviridae).  相似文献   
88.
吴昀卓 《畜禽业》2005,(11):20-21
本文介绍了DNA芯片技术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DNA芯片的制备、样品的制备及与探针的杂交、杂交结果的检测与读出。还介绍了其应用前景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9.
对纯化的对虾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HHNBV)进行了超微结构、紫外吸收、核酸类型及多肽SDS-PAGE的研究。同时用单克隆抗体对HHNBV的两分离株和MBV进行了血清学比较研究。用TMV作为内标定物测得病毒粒子大小为150nm×450nm,其衣壳为两个帽状物端夹13圈螺旋对称的园柱体结构。病毒在260nm处吸光系数为0.117mg/mL/OD260。病毒核酸为双链DNA,分子量大于35×106d。病毒囊膜有12种主要多肽。病毒衣壳有两种主要多肽。从寿光(HHNBV—937)和青岛(HHNBV—938)分离到的病毒种在SDS—PAGE和抗HHNBV—937单抗ELISA反应上没有显著差异。HHNBV与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在抗原决定簇上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90.
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分布广,数量多,发病率高,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条件致病菌,而对溶藻弧菌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鉴定是其病害防治的前提和基础。核酸适配体,因为具有较高的亲和特异性,在微生物的识别鉴定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本文利用核酸适配体和适配体筛选产物,通过结合、洗涤、加热分离、PCR扩增以及电泳检测等步骤,对溶藻弧菌进行了检测鉴定。结果表明,适配体和筛选产物都能对溶藻弧菌及其灭活菌进行较好的识别鉴定,适配体筛选产物对溶藻弧菌的检测下限为10~3cfu/mL,而对其灭活菌的检测下限为10~2cfu/mL,适配体对溶藻弧菌及其灭活菌的检测下限都可达到10 cfu/mL。该方法对溶藻弧菌有较好的亲和特异性,并能较好地区分溶藻弧菌与哈维氏弧菌等水产常见病原菌,在水产病害的检测中显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