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7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1篇 |
农学 | 25篇 |
基础科学 | 62篇 |
4篇 | |
综合类 | 191篇 |
农作物 | 27篇 |
水产渔业 | 1篇 |
畜牧兽医 | 9篇 |
园艺 | 54篇 |
植物保护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20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31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4篇 |
1965年 | 2篇 |
1957年 | 4篇 |
1955年 | 1篇 |
1953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71.
372.
《杂交水稻》2016,(2):54-60
选用杂交晚籼稻品种五丰优T025和常规晚粳品种镇稻11号为材料,设置不同机插株距和取秧面积处理,探讨机插规格对双季晚稻群体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塑造了水稻的不同群体起点,对群体发育和产量有明显的影响。随着取秧面积的增加,机插漏蔸率降低,基本苗数、最高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增加,成穗率和群体透光率呈下降趋势。株距11.5 cm处理的基本苗数、最高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和稻谷产量均高于株距13.6 cm处理。杂交籼稻品种五丰优T025干物质积累量和稻谷产量都高于常规粳稻镇稻11号。调节机插株距比调节取秧面积更易控制基本苗数。双季晚稻适宜机插规格为行距26.9 cm、株距11.5 cm;杂交籼稻和常规粳稻品种适宜取秧面积分别为1.05和1.44 cm2。 相似文献
373.
【目的】 研究1膜3行条件下氮肥配比及种植株距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并选出最优组合。【方法】 以新陆中 88 号为供试品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3种氮肥追施策略,副区为10、8、6 cm 3个株距。分析不同处理对棉花生长发育、棉铃时空分布、蕾铃脱落率及产量与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 氮肥均施的处理N2铃数多,铃数比N1、N3高8.7% ~23.3%、8.82% ~36.5%,其棉铃时空分布更理想,蕾铃脱落率低从而增加产量,且N2处理纤维品质显著优于其他2个处理。综合收获株数及单株结铃数等产量构成因素可得,氮肥均施处理N2及株距8 cm(D2)的处理N2D2皮棉产量最高,为3 025.65 kg/hm2。【结论】 在1膜3行模式下,氮肥均施及株距8 cm的处理N2D2能取得高产,适合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74.
为提升小麦播种的自动化程度及株距精度,以嵌入式单片机STM32F0为核心设计小麦自动播种机系统.系统外围模块包括电机转速驱动单元、播种间距监测传感单元、播种参数设置单元、电机转速反馈采集单元等,以实现田间小麦自动播种株距和力度的精确采集、测定和控制.试验结果表明:设定小麦播种株距为28 cm时,播种的株距合格率达到10... 相似文献
375.
栽培密度和基肥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武育粳3号为试材,设计行距(h)、株距(z)、施肥量(f)3个影响因素和各因素下5个水平的正交试验,收获时测定了不同处理的水稻产量和千粒重。[结果]处理组合为h2z3f5时产量最高,达1 090.36g/m2。处理组合为h2z2f4千粒重最大,为30.08 g。行距在45 cm产量平均值最高;株距25 cm时产量平均值最高;施肥量(基肥)600.0kg/hm2时产量平均值最高。行距、株距、施肥量均在在中间水平时获得最大千粒重值。[结论]各因素对于产量的影响依次为:施肥量>株距>行距;对于千粒重的影响依次为:施肥量>行距>株距。 相似文献
376.
针对目前葡萄苗木栽植作业工序繁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以及栽植机株距难以调节等问题,设计一种株距可调式葡萄苗木栽植机。该栽植机可根据前进速度和设置的株距值,实时调节电机转速,从而完成在不同株距下的夹苗和投苗作业;通过开沟器、镇压轮和覆土轮完成开沟、镇压和覆土作业,从而实现葡萄苗木栽植的整套工序流程。理论分析确定了苗夹、开沟器等关键部件的结构和参数,并确定了栽植株距与传动比的拟合关系,设计一套基于人机交互的株距可调式控制系统,该系统可根据人工输入的株距值,实现任意株距下精确栽植葡萄苗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设定的株距值分别为200、150和100 cm时,栽植的实际株距分别为200.07、150.08和100.18 cm,对应的栽植深度合格率分别为97.67%、98.00%和97.34%,倒伏率1.33%、1.67%和1.33%,埋苗率1.00%、0.67%和1.33%,栽植深度18 cm,最大栽植频率30株/min,无漏栽、重栽、露苗和伤苗现象,机具栽植效果满足葡萄苗木栽植的作业要求和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377.
378.
379.
嗑食型向日葵杂交种辽嗑杂1号嗑食型向日葵杂交种辽嗑杂1号,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所研究员粱国战等科技人员,在1990年用胞质雄性不育系4A和恢复系S7601-6-2配制的杂交组合,历经6年选育成功。1995年11月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80.
在甘肃庆阳市开展了不同种植方式对旱地玉米产量及产量相关因子的影响试验,以探讨旱地玉米的高产栽培模式。试验以5个优良品种:郑单958(C1)、东单13号(C2)、登海1号(C3)、登海3521(C4)、先玉335(C5)为材料,采用裂-裂区设计,在膜侧种植(A1),膜上种植(A2),露地种植(A3)3种不同种植方式和35 cm(B1),20 cm和50 cm交替使用(B2)2种株距条件下,对种植方式、株距、品种及三者之间互作效应与玉米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其对玉米生育期、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侧种植(A1)、膜上种植(A2)与露地种植(A3)比玉米各生育期显著提前,出苗期分别提前2.0 d和1.2 d,成熟期则分别提前7.4 d和11.4 d。两种株距对生育期影响不大。膜侧种植(A1)、膜上种植(A2)玉米产量及百粒重显著高于露地种植(A3),分别增产543.0 kg·hm~(-2)和432.6 kg·hm~(-2),百粒重分别提高了2.36 g和1.82 g。5个品种中登海3521在两年试验中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品种,平均产量达到11 051.15 kg·hm~(-2)。总种植密度不变情况下,株距与品种之间表现出交互作用,B1×C4连续两年获得高产,平均产量达到11 039.7 kg·hm~(-2),不等距种植可以使玉米增产,但不是适用于所有品种,大穗稀植型品种登海3521(C4)在等距种植条件下才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