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45篇
林业   14篇
农学   272篇
基础科学   7篇
  42篇
综合类   825篇
农作物   30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92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营养与株型调控对雾培马铃薯的结薯生理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3套营养液配方与3种株型调控措施探讨了不同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L.)品种的结薯生理效应。结果表明:不同营养液配方对雾培马铃薯的“源流库”皆存在一定的影响;采用以前期最小、结薯期最大的N/K和NH4 -N/NO3--N比值的A2营养液,对植株的光合势、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匍匐茎数、总薯数、总薯重以及后期末茎叶鲜重与干重等的增长刺激作用最大,其中又以“CIP24”品种的结薯性能最好;下放植株、喷施矮壮素和剪尖处理的不同组合均能使“CIP24”品种在A2营养液下增加光合势,降低株高,增加鲜重和增大根系体积。  相似文献   
132.
空心多茎株型短季棉施氮效应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高光效空心多茎株型短季棉施N效应结果表明 ,强源是空心多茎株型短季棉施N增产的主要原因 ,扩库对产量的作用有限。低N量即显著提高空心多茎株型短季棉皮棉产量 ,继续增施N肥则空心多茎株型短季棉仅对N素表现出较强适应性 ,而未能充分发挥其产量潜力 ,表明产量潜力的发挥需要配套栽培技术的支撑  相似文献   
133.
两个超级杂交稻与汕优63光合株型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以 2个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和两优E32为材料 ,汕优 6 3作对照 ,比较分析了与光合生态生理有关的株型性状。基于笔者的分析和育种实践 ,并结合水稻不同类型株型的特点 ,将长江下游平原单季稻生态区超级杂交稻 (中籼型 )理想光合株型的主要特征特性描述为 :剑叶长 35~ 4 0cm ,宽 2cm ,倒二叶、倒三叶长分别为 5 0~ 5 5cm和 5 5~ 6 0cm ,齐穗期 3叶与茎秆夹角分别为 5°、10°和 15°,叶面内卷 ,剑叶最卷处叶面曲率为 1~ 1.5cm-1,顶 3叶功能期为 70d ,最高叶面积指数 (LAI)为 8~ 9,完熟期绿叶LAI为 3左右 ;分蘖盛期叶角较大 ,比叶重SLW 2 .5~ 3g·cm-2 ,叶片薄而披散 ,中后期叶较厚且挺直 ,SLW为 4~ 5g·cm-2 ;齐穗期基部透光率 5 %左右 ,消光系数 0 .3~ 0 .4 ,可容纳的最大LAI8~ 10 ;植株高度 110~ 12 0cm ,下位节间长 2~ 4cm ,粗壮而壁厚 ,穗下节间占总秆长的 4 5 %左右 ;穗长 2 5~ 2 8cm ,着粒密度 8~ 10粒·cm-1,弯曲穗 ;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率高 ,耐荫和耐光氧化能力较强 (光氧化级别≤ 3) ,能适应广幅光强。  相似文献   
134.
以4×7交配模式共得正、反交F_1杂交组合56个。对包括这11个自交系在内的15个自交系和包括这56个组合在内的60个 F_1组合(另外4个 F_1组合均为正交)研究了13个玉米株型性状的遗传表达和亲子关系。根据上部第1~8片叶的叶夹角和棒三叶的叶向值等9个性状对15个自交系和32个杂交种分别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果:①13个株型性状的正、反交 F_1间差异不显著。②对13个株型性状的遗传模型和杂种优势来源作了初步推断。株高(PH)、穗上一叶叶向值(LOV1)、棒三叶叶向值(LOV3)、穗上叶平均叶夹角(AALA)、穗上平均叶间距(AILA)、穗下平均叶间距(AILB)和穗上平均叶长(ALLA)等性状的加性方差显著大于显性方差,说明这些性状的遗传主要来自加性作用。穗位高(EH)、雄穗分枝数(TB)、茎粗(SD)、单株叶面积(LAP)、棒三叶叶面积(ALNE)和穗上平均叶宽(ALWA)的遗传由加性和非加性共同决定。③按8个穗上叶夹角和 LOV3所作的聚类分析可以把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的株型分为紧凑型、近紧凑型、近平展型和平展型四类;并可从自交系和杂交种聚类分析结果的对比看出株型性状的亲子关系。④针对各株型性...  相似文献   
135.
玉米株型性状的基因效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世代分析方法对玉米株型性状的遗传模型、基因效应及其与亲本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个月组合的60个性状中分别为10个和22个性状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伟模型。  相似文献   
136.
小麦株型结构分析法与消光系数分布的基因型间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拟定了快速而无需破坏样本的“株型结构分析法”及其计算机程序。调查了小麦冠层结构与消光系数(K值)分布在21个基因型间和同一基因型的不同处理间的差异。对该方法所作的验证表明:采用该法调查结果和分层切片法与Ross法的结果基本一致。此法是可靠的。冠层结构与K值垂直分布在基因型间差异极显著;同一基因型不同密度之间仅达显著程度。K值是比较稳定的遗传性状,广义遗传力为76.9%。总K值对籽粒产量影响不大。由于长江下游地区辐射条件较差,高产群体表现出冠层重心较高,K值分布呈上层大、中层小的特点。说明该地区选育的品种上部叶水平角宜小(倾斜至水平),中部叶宜直立。讨论中提出了以株型结构分析法对K值分布作选样和培育高产品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7.
以新株型(NPT)水稻为供试材料,特青和汕优63为对照,从分蘖动态与形态解剖特征对NPT水稻分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PT水稻具有分蘖力弱、分蘖期和有效分蘖期相对较长、低节位分蘖极少、平均有效穗少、成穗率高等特点。分蘖原基解剖观察表明,NPT水稻各分蘖节均有腑芽原基发生,但高节位与低节位的芽原基发育存在判别。低节位的芽原基绝大多数成为败育腋芽,有些低节位分蘖腋芽发育正常,但因其根原基发育不良或幼叶生长锥萎缩变形造成腋芽难以成蘖。高节位的腋芽则发育良好,都能成蘖。在试验中还观察到NPT水稻顶芽发育良好,具有明显的顶端优势。  相似文献   
138.
选育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审定编号湘审稻2005021。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三系一季杂交晚籼组合。在湖南省作一季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26天左右。株高约131厘米,株型松散适中。叶色较浓,叶鞘、叶缘、稃尖均无色,茎秆粗壮,繁茂性好。湖南省区试结果:每667平方米有效穗17.9万穗,每穗总粒数  相似文献   
139.
为了更好地解决农业生产不断发展的粮食问题,在总结过去育种经验的基础上,本着生态育种战略决策,50年代开展选育种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开创以耐肥抗倒为主导的“矮化育种”工程,育成了人工杂交创造的矮秆类型广场矮等新品种;70年代开创以有效地提高光合效率为主导的“丛化育种”工程,育成了桂朝和双桂等名种;80年代根据我国国情的迫切需要,开创以“早长”孕大穗为主导的“半矮秆、早长、超高产育种”工程,育成了具有优异形态结构和生理生态特点的超高产品种特青,其后又育成胜优等品种;90年代,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以“根深”提高结实率和充实度以及为优质遗传特性的表达提供丰富的营养为主导,率先开创半矮秆、早长根深、超高产、特优质育种工程,它是前一工程的延伸,培育出富有生态针对性的优异品种类型,并逐步完善超高产育种的理论和方法,而为提高农民种田的综合效益更锐意选育和积累多种纯合目标优势综合于一体的高质量、高效益、超优势稻。  相似文献   
140.
采用6个对稻曲病抗感程度不同的水稻品种(组合),调查稻曲病发病率、严重度并计算损失率。同时测量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及着粒密度等穗部性状,并考察剑叶角度、剑叶长和株高等株型性状。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认为稻曲病的发生存在着显著的品种间差异,发病率与穗部性状关系密切,相关性大小为着粒密度>每穗粒数>二次枝梗数,发病率与穗长、剑叶角度、穗弯曲度、剑叶长度呈极显著或显著的负相关。提出在株型育种中应注意选择一次枝梗数较多的偏散穗、长弯穗型,避免选用二次枝梗数过多的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