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85篇 |
免费 | 63篇 |
国内免费 | 8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8篇 |
农学 | 27篇 |
基础科学 | 32篇 |
276篇 | |
综合类 | 664篇 |
农作物 | 6篇 |
水产渔业 | 273篇 |
畜牧兽医 | 38篇 |
园艺 | 29篇 |
植物保护 | 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38篇 |
2022年 | 52篇 |
2021年 | 50篇 |
2020年 | 46篇 |
2019年 | 55篇 |
2018年 | 33篇 |
2017年 | 58篇 |
2016年 | 61篇 |
2015年 | 60篇 |
2014年 | 75篇 |
2013年 | 88篇 |
2012年 | 101篇 |
2011年 | 131篇 |
2010年 | 93篇 |
2009年 | 66篇 |
2008年 | 63篇 |
2007年 | 79篇 |
2006年 | 55篇 |
2005年 | 38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92.
对浑善达克沙地进行野外考察和采集表层沙样,通过激光粒度仪测量其沙粒粒径,分析其内部不同区域沉积物粒度特征、空间分异规律和沉积环境,为治理该沙地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浑善达克沙地内部不同区域表层沉积物粒度组成上有较大的差异,总体以细沙和中沙为主,平均含量分别为43.9%和34.72%;粉沙、极细沙、粗砂含量较少。中值粒径从西到东逐渐变细;分选系数为0.94Φ,分选性整体较差,沿盛行风向有变好的趋势;偏度和峰度均值分别为0.16和1.23。粒度频率曲线指示该沙地沉积环境多样,沉积过程复杂。中西部沙物质以河流及湖泊沉积为主;东部则主要分布风成沉积,其部分物质可能来源于沙地内部的河流碎屑物或更西部的河湖相沉积。 相似文献
93.
沟渠沉积物对农田排水中氨氮的截留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沟渠沉积物吸附效应实验和沟渠沉积物硝化效应实验方法,研究了沟渠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和硝化能力并对比了两者的截留效应,探讨了pH值、温度、进水氨氮浓度和DO对沟渠沉积物截留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沟渠沉积物对氨氮具有很强的吸附和硝化能力,最大饱和吸附量和硝化量分别约为1.3和0.15mg·g^-1;对比沟渠沉积物吸附量和硝化量,沟渠沉积物吸附作用在沟渠沉积物截留效应中占主导作用。沟渠沉积物吸附最佳pH为7.0~9.0;在20℃到40℃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吸附容量逐渐增大;DO通过影响微生物种群来间接影响沟渠沉积物截留氨氮的截留效应。 相似文献
94.
95.
小城镇河流沉积物无机氮迁移循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河流柱状沉积物在通气下和厌气下进行避光短期静置模拟培养试验,研究了小城镇河流底泥-上覆水体系无机氮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有机质降解对NH4的迁移有很大影响,通气和厌气下NH4的迁移均是向上覆水方向,NO3的迁移均是向沉积物方向,由于通气条件和静水环境引起的沉积物无机氮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是影响沉积物一水界面体系氮迁移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6.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13)
通过测定水体和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分析了江苏海岸带的重金属水平。结果表明,江苏沿海水体中Hg、Pb超过标准值,沉积物中Cd样品超过背景值。重金属元素与有机质、铝元素的关系显示:Cu、Zn、Hg和有机质的相关性较好,表明该地区的Cu、Zn、Hg有人为污染成分;Cr和铝元素的相关性较好,说明Cr主要是陆地碎屑成分。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分析显示:江苏海岸带的生态风险程度以启东最低,其他地区较高,其中灌云沿海最高。粒度分析显示:重金属元素与粘粒有较好的正相关性,而与砂粒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97.
多源沉积物对地表水中磷铜锌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受多来源沉积物污染影响的水体中可溶性P,Cu,Zn实际浓度常明显低于按各自沉积物的比例与释放量计算的理论值。沉积物之间的性质差异越大,实际测定值与计算值之间的差异也越大。多来源沉积物水体中可溶性P,Cu,Zn的浓度主要受P,Cu,Zn释放能力最强或对P,Cu,Zn吸持能力最强的沉积物比例控制。 相似文献
98.
99.
为了解大亚湾2010—2018年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铜 (Cu)、铅 (Pb)、锌 (Zn) 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该研究于2010、2012、2015和2018年在大亚湾海域采集表层沉积物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年来大亚湾表层沉积物中Cu、Pb、Zn的含量较稳定,未出现明显的增加,3种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情况大致相同,高值区均集中于澳头至石化区一带的近岸海域。3种重金属间具有明显的同源性,沿岸工业企业排放以及澳头海域水产养殖等可能是近岸海域Cu、Pb和Zn的主要来源。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为Zn>Cu>Pb,3种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为轻微程度。
相似文献100.
我国北方地区鱼类越冬池在整个越冬期间冰下水体沉积物积累厚度为0.8-2.0cm,相当于每平方米水面积累沉积物温重9.6千克,干重2.8千克,其含水率为71.5%;沉积物的PH值在6.3-7.2之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