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1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86篇
林业   35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32篇
  276篇
综合类   664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73篇
畜牧兽医   38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5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51.
研究了巢湖北部的烔炀河-岐阳河小流域土壤、富磷地质区岩石风化碎屑及烔炀河沉积物等表土物质中总磷(TP)含量,以及NaOH提取态磷(NaOH-P)、HCl提取态磷(HCl-P)、有机磷(OP)等形态组成特征,探讨了富磷地质区岩源性磷及人为污染对表土磷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TP平均含量为436.8mg·kg-1,其形态组成以OP和NaOH-P为主,分别占到TP含量的41.6%和32.0%,HCl-P平均百分含量为11.8%;富磷地质区岩石风化碎屑中TP平均含量4539.5mg·kg-1,其形态组成以HCl-P为主,NaOH-P、HCl-P、OP分别占到TP含量的0.5%、74.9%、3.5%;烔炀河沉积物中TP平均含量为683.0mg·kg-1,NaOH-P、HCl-P、OP分别占到TP含量的45.0%、20.6%、24.9%。空间上,HCl-P含量在流域上游的富磷地质区最高;NaOH-P含量在流域上游地区较低,而在流域中游-下游地区逐渐增加。烔炀河-岐阳河小流域表土中总磷含量与形态组成空间分异受到富磷地质区岩源性磷及人为污染的共同影响,其中岩源性磷对流域上游地区影响较大,而在中下游地区受到生活污水及化肥施用等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52.
通州区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通州区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现状,保障区域水生态安全,采集了11条主要河流25个沉积物样品,测定了重金属Hg、As、Pb、Cr、Cd和Cu的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全区沉积物重金属Hg、As、Pb、Cr、Cd、Cu平均含量为0.673、6.27、24.40、78.60、0.25、45.80 mg/kg,总体高于中国水系沉积物平均值;(2)全区重金属平均地累积指数为Hg(1.53)Cr(0.75)Cu(0.38)Cd(0.11)Pb(-0.77)As(-0.90),沉积物主要受Hg、Cr、Cu、Cd污染;北运河污染最为严重,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及城市污水的排放;(3)全区重金属平均潜在生态风险系数为Hg(336)Cd(63)Cu(12)As(9)Cr(5)≈Pb(5),Hg具有极强生态危害;通州全区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430,其中北京城市副中心RI=633,重金属生态危害更为严重。研究结果能够为通州区的河流底泥治理及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3.
陈仲 《水产科学》2024,(3):461-467
为探明生源要素氮、磷在沉积物与水体间的迁移过程,比较3种不同养殖模式下、不同时间养殖池塘沉积物-水界面的氮、磷通量变化,2014年6—10月,在3种综合养殖池塘:海蜇+凡纳滨对虾+菲律宾蛤仔、海蜇+凡纳滨对虾+缢蛏和海蜇+凡纳滨对虾的整个养殖周期内,采集检测3口池塘沉积物-水界面样品中的亚硝态氮、硝态氮、氨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分析沉积物-水界面的亚硝态氮+硝态氮、氨氮和活性磷酸盐的通量变化。试验结果显示,6—10月,3种综合养殖池塘沉积物上覆水中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均以向沉积物中扩散为主,仅10月海蜇+凡纳滨对虾池塘沉积物中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向上覆水释放。海蜇+凡纳滨对虾+菲律宾蛤仔、海蜇+凡纳滨对虾+缢蛏池塘沉积物上覆水中氨氮向沉积物扩散,6月海蜇+凡纳滨对虾+缢蛏池塘沉积物中氨氮向上覆水扩散;与海蜇+凡纳滨对虾+菲律宾蛤仔和海蜇+凡纳滨对虾+缢蛏池塘相比,海蜇+凡纳滨对虾池塘氨氮通量变化幅度较大,6—7月上覆水中氨氮向沉积物扩散,且扩散速率逐渐降低,9—10月沉积物中氨氮向上覆水释放,释放速率逐渐上升。6、7、10月海蜇+凡纳滨对虾+菲律宾蛤仔池塘沉积物中活性磷酸盐向上覆水释放,8—9月...  相似文献   
54.
在室内条件下进行了玉足海参与凡纳滨对虾的混养实验,分析了单养与混养两种条件下养殖水体营养盐结构以及底质成分的变化,测定了对虾与海参的存活率与生长性能。结果显示,混养海参可以明显改变养殖系统的营养盐结构,可使水体中的磷酸盐和硝酸盐浓度有所升高,同时也可有效地控制系统中氨氮浓度。混养海参也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沉积物中有机质和硫化物含量,实验结束时混养组硫化物含量为(7.71±1.33)mg/kg,仅相当于单养组浓度的1/3。混养海参对对虾生长及存活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混养组对虾体长特异增长率为(0.69±0.13)%/d,显著优于单养组(0.45±0.06)%/d;混养组对虾成活率可达72.5%±22.9%,显著高于对照组55.0%±17.5%。在混养系统内,对虾不会对海参的生存造成负面影响,海参能够有效地选择摄食和利用沉积物中的营养物质(对食物中有机质的同化率可达36.36%±13.79%),并以较快的速度生长。结果表明,在对虾养殖系统中混养玉足海参具有明显的环境与经济效益。本研究可为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5.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使用HPLC的色素分析技术,从萃取剂的选择、样品干燥与否、静置时间以及超声方式等方面逐步优化沉积物中光合色素的萃取方法,完善海洋沉积物中18种光合色素的前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56.
3种鱼类致病菌粗脂多糖(LPS)对斑点叉尾鮰的免疫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温酚法分别从柱状嗜纤维菌(Cytophaga columnaris)、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叉尾鮰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ictaluri)3种鱼类致病菌中提取粗脂多糖(LPS)作为免疫原.分别接种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 Rafinsque)后.通过测定受免鱼的交叉凝集抗体效价、头肾和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以及对A.hydrophila活菌细胞内的杀菌活性.探讨了3种致病菌的粗LPS对斑点叉尾鮰的免疫原性。结果表明,从3种致病菌中提取的粗LPS对斑点叉尾鮰均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受免鱼的血清中存在对3种致病菌的交叉凝集抗体.与对照鱼相比.头肾和血液中吞噬细胞对吞噬原的吞噬活性和对A.hydrophiln活菌杀菌活性明显上升。说明在3种供试菌的粗LPS上不同程度地存在3种致病菌的共同保护性抗原。  相似文献   
57.
在三峡库区4个典型区域消落带分时段采集了3种不同类型的沉积物样品36个,对沉积物样品中汞的赋存 形态及生物可利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消落带汞的污染程度较轻,沉积物中汞甲基化的速率和程度 处于较低的水平.7月份和9月份采集的库区消落带沉积物甲基汞(MeHg)的含量分别为0.128±0.028ng/g和 0.031±0.027ng/g.7月份MeHg∶THg的值为0.296±0.154%,9月份MeHg∶THg的值为0.069±0.081%,两 者相差近3倍.不同类型沉积物MeHg∶THg的值也存在差异,大小顺序总体表现为淹水沉积物,半淹水沉积物 和落干沉积物.7月份库区消落带沉积物中汞的赋存形态依次为强络合态(46.99%)、硫化物结合态(36.28%)、有 机及其他络合态(9.57%)、水溶态(4.49%)、胃酸溶态(2.67%).强络合态是7月份库区消落带沉积物中汞主要的 赋存形态.9月份库区消落带沉积物中汞的赋存形态依次为硫化物结合态(46.47%)、强络合态(34.73%)、有机及 其他络合态(14.18%)、胃酸溶态(2.40%)、水溶态(2.21%).硫化物结合态是9月份库区消落带沉积物中汞主要 的赋存形态.  相似文献   
58.
渭河渭源段河道沉积物盐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靠近渭河源头的鹿鸣村到流出渭源县的三河村采集了10个样品,对样品中铵态氮、硝态氮、总氮、总磷、有机氮、有机碳的分布进行分析,同时对沉积物碳、氮、磷进行耦合性研究,发现该河段有机质输入以外源输入为主,碳的富集导致了磷的积累,沉积物中氮、磷有同源性。10个采样点盐类总量也呈逐渐上升趋势,且有机氮为沉积物氮素的主要成分,均值为1 480.22 mg/kg,其中总氮、总磷、有机氮和有机碳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比分别为3.09、3.33、2.52和1.55。污染评价显示,渭河渭源河段已处在污染状态,表现为有机质污染和有机氮污染。  相似文献   
59.
上海市老港垃圾填埋场潮滩重金属污染及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上海市老港垃圾填埋场潮滩为例,研究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并采用化学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潮滩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及其潜在生态危害,以期为保护潮滩环境以及利用潮滩进行垃圾渗滤液的净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受垃圾渗滤液排放和生物活动影响,老港潮滩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除Cu外)的含量在向海向上均表现为:高潮滩>低潮滩>中潮滩;Cr和Zn的含量在氧化池排污口处明显高于其它排污口,而Pb的含量在自然排污口处最高;老港潮滩沉积物受到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以Zn的污染最为严重,由这4种元素造成的潜在生态危害是中等的,其中,Cu和Pb的毒性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60.
采用恒温厌氧培养实验,以Fe(OH)3为唯一电子受体,通过测定接种不同沉积物提取液后的体系中Fe(Ⅱ)含量变化,研究了渤海沉积物在不同的碳源、温度、厌氧培养时间及pH条件下的铁还原特征。结果表明,从不同水质海区沉积物提取的微生物群落均可以葡萄糖和丙酮酸盐为优势碳源,并迅速还原Fe(Ⅲ),其利用不同碳源的铁还原能力表现为葡萄糖〉丙酮酸盐〉乳酸盐〉乙酸盐;在不同水质海区之间Fe(Ⅲ)还原程度存在一定差异,Ⅲ类和Ⅳ类水质区域的微生物Fe(Ⅲ)还原能力明显低于Ⅰ类和Ⅱ类水质区域;以葡萄糖和丙酮酸盐作为碳源培养时,在15℃和30℃培养条件下其Fe(Ⅲ)还原反应的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表明微生物在优势碳源下,提高培养温度可促进铁还原反应的效率;淹水时间延长可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促进利用葡萄糖和丙酮酸盐的微生物恢复增长,使Fe(Ⅲ)还原能力增强;微生物群落在pH中性体系条件下Fe(Ⅲ)还原能力最强,随着体系pH值由8.0升高到11.0或pH由6.0降低到3.0,体系中Fe(Ⅲ)还原能力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