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8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227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60篇
  107篇
综合类   304篇
畜牧兽医   173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 Kom.)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的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柠条锦鸡儿子房1室,1心皮,含多枚倒生胚珠;双珠被,薄珠心:珠心表皮下细胞分化为孢原,并直接发育成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直列四分体,合点端的一个发育形成单核胚囊,胚囊发育属寥型;成熟胚囊的结构为:珠孔端为2个助细胞和1个卵细胞,中央为1个二核中央细胞,合点端为3个反足细胞.扫描电镜观察柱头乳突细胞为棒状,胚珠倒生.  相似文献   
942.
半干旱区柠条生长与土壤水分消耗过程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采用工程整地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柠条灌木林建设与土壤水分消耗及调控恢复研究。结果表明 :在半干旱区柠条生长前 6年为幼龄期 ,6~ 14年为中龄期 ,14年后进入老龄期。幼龄期 0~ 80 0cm土壤中未形成干层 ,中龄期土壤干层厚度为 2 4 0~ 2 6 0cm ,老龄期干层为 70 0cm。水平阶整地丰水年土壤水分盈余 4 4 82mm ,对照亏缺 5 1 5~ 79 6mm ;平水年亏缺 5 3 91mm ,对照亏缺 10 3 6 4mm ;干旱年亏缺 10 2 87mm ,对照亏缺 15 3 32mm。不同降水年份土壤水分的补偿深度为 80~ 180cm ,对照为 2 1~ 4 5cm。根据柠条主根、侧根和毛根的根量分布比例得出 ,土壤水分要恢复正常 ,丰水年需要 13年 ,平水年需要 16年以上 ,干旱年约需 2 0年以上 ,而对照无论是丰水年、平水年还是干旱年均需 2 0年以上  相似文献   
943.
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ll Kom)在5月份进入生长初期阶段,相对含水量的变化范围在75.97%~89.36%之间,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出现在阳坡和半阳坡;枝条相对含水以半阳坡最低,为64.11%,最高为坡顶78.59%。8月份为生长旺盛期,叶片相对含水量最低值为半阳坡,最高值为坡顶,分别为76.31%和84.69%,枝条的相对含水量相对于5月份有较大增加,变化范围为72.59%~81.13%,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为半阳坡和半阴坡。10月份为柠条生长的末期,叶片相对含水量在各立地条件下相对于5和8月份,均表现出明显的降低趋势,枝条的相对含水量基本降到了60%以下,变化范围为52.85%~61.40%,已经明显低于5和8月份。在柠条生长的不同阶段,坡位和坡向的不同对柠条的水分利用特征有不同影响,胁迫程度也不同。研究结果可以为适地适树营造柠条人工林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44.
本试验采用了EM技术改造荒漠砂丘和退耕土壤,得出了初步结果,结果表明:①在半干旱地区荒漠土壤沙地中,EM是可以定植并促进微生物区系的变化,从而调节和优化微生物生态系统,可以初步建立荒漠沙地土壤得以改造的基础。②利用EM拌种可使柠条提早出苗,出苗后施入EM液可促进根的伸长,这对沙地中加速植被恢复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945.
本研究在典型半干旱黄土丘陵区龙滩小流域内,以水平阶整地方式栽植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林为研究对象,调查不同坡位柠条林下水平阶内和阶间坡面草本群落组成及生物量,确定微地形及土壤环境变化对草本分布的影响及相对贡献率.结果表明:草本地上生物量及含水量均表现为水平阶内>阶间坡面,不同坡位水平阶内和阶间...  相似文献   
946.
为了解荒漠草原柠条灌丛堆演化过程中环境微生物多样性变化与形成机理,以宁夏荒漠草原不同发育阶段的柠条灌丛堆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土壤真菌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探究发育阶段和土壤理化因子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获得的2662个真菌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 OTU)属于13门40纲524属,其中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占77.48%~82.07%)、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占7.42%~10.07%)以及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占5.42%~10.78%);优势菌纲有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占27.10%~36.23%)、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占25.69%~35.30%)、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占12.64%~16.33%)、伞菌纲(Agaricomycetes,占7.07%~7.57%)。土壤有机碳、速效磷、总氮、电导率在柠条灌丛堆不同发育阶段不同部位有显著性差异,而总磷、pH无明显差异。在柠条灌丛...  相似文献   
947.
本试验旨在研究柠条发酵饲料对宁夏滩羊生长性能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探讨柠条发酵饲料在滩羊饲粮中适宜添加比例。选择健康、体重[(24.42±1.53) kg]相近的断奶滩羊公羔羊6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15只羊。对照组饲喂100%柠条饲料,试验1组饲喂75%柠条饲料+25%柠条发酵饲料,试验2组饲喂50%柠条饲料+50%柠条发酵饲料,试验3组饲喂25%柠条饲料+75%柠条发酵饲料。结果表明:1)试验2组的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试验组的操作分类单元(OTU)数目均低于对照组,OTU数目顺序为对照组>试验3组>试验2组>试验1组。3)各组间ACE、Chao1、Shannon和Simpson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试验2组的ACE和Chao1指数略高于对照组。4)门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滩羊瘤胃液中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厚壁菌门和Patesci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试验2组滩羊瘤胃液中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  相似文献   
948.
生物质炭化过程结构变化可以通过有机元素含量和官能团加以表征。以柠条为试验对象,分析柠条生物质原料,以及分别在200、300、400、500和600 °C温度下炭化处理得到的生物炭中C、H、O、N和S共5种有机元素的含量变化,研究了生物炭有机元素在热裂解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分析原料和不同温度下生物炭官能团的组成,研究了热裂解温度对生物炭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C元素含量增加,H和O元素含量均显著下降,N和S元素含量则基本保持不变,H/C和O/C物质的量比均下降。有机官能团的变化表明,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生物炭逐渐由线型多糖向稠环芳烃结构转变,最终形成类似于石墨烯的结构。   相似文献   
949.
袁家梁  赵丽敏  李秧秧 《草地学报》2023,(11):3484-3491
跨代可塑性是植物适应逆境条件的一种重要策略,多年生植物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 Kom.)是否具有跨代可塑性以增强其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尚不明晰。为此,本文以不同种源的柠条锦鸡儿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3个温度(20℃,25℃和30℃)和5个水势(0,-0.25,-0.4,-0.6,-0.8 MPa)梯度下的萌发试验,探究了种子萌发的水势模型参数[阈值水势(ψb(50))、水势常数(θH)和标准差(σψb)]的差异。结果表明:种源对水势常数和水势阈值有显著或接近显著的影响,陕西安塞种源的水势常数显著低于其他3个种源,陕西安塞和神木的水势阈值显著低于青海共和,不同种源的标准差无显著差异。萌发温度对水势模型参数均有显著影响,且其影响大于种源。不同种源萌发的水势阈值主要决定于年均温,年均温高的种源其萌发的水势阈值较低。因此,柠条种子萌发过程中不存在干旱信号诱导的适应性跨代可塑性。  相似文献   
950.
郝秋菊 《农业工程》2017,7(1):86-88
柠条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之一,针对柠条的生长及物理特性,设计了9KLH-55型柠条颗粒饲料压制机,介绍了其整机结构、工作原理、主要技术特点及参数,并对关键部件进行了设计。该机的研制成功为缓解畜牧业发展中饲草资源紧缺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