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77篇
林业   57篇
农学   43篇
基础科学   8篇
  24篇
综合类   1023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88篇
畜牧兽医   2297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245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为探究四川省某养殖场湖羊患病情况,以1只发病湖羊为例,研究观察病羊临床症状、解剖变化,采用H.E.染色方法分析病羊实质器官病理组织学变化,并从病羊中分离出菌株Z-1,采用生理生化、16S rDNA基因测序对其鉴定,采用腹腔注射对菌株Z-1进行动物回感试验,纸片扩散法对菌株Z-1进行药敏分析。结果表明:患病羊病症有高热、剧烈咳嗽并伴有喘气,口鼻周围可见黄色浓稠分泌物;解剖变化为多个实质器官明显肿大、充血,肺脏充血、颜色暗红,切开有血样泡沫状液体流出;病理组织切片可见肺、肝、脾等组织细胞肿胀、充血、出血,肺泡腔和细支气管中有大量粉红色纤维素性渗出物,炎性细胞浸润;菌株Z-1为革兰氏阳性菌,乳糖、七叶苷和山梨醇等生化反应呈阳性反应,木糖醇、甘露糖和蜜二糖等生化反应呈阴性反应;16S rDNA基因目的片段长度为1 428bp,与菌株NR_026471的相似性达到98%,综合鉴定为链球菌;动物回感试验表明该菌株对小鼠具有很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表明该菌株对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等敏感,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和拉氧头孢等耐药。综上,该病湖羊患链球菌感染的纤维素性肺炎。  相似文献   
82.
猪感染圆环病毒后,因免疫系统遭到破坏而容易继发其他疾病,如果猪圆环病毒病继发感染链球菌,对养猪业危害巨大。2019年4月年对辽宁地区某规模化猪场发生的疫情进行了实验室诊断,并根据检测结果提出了治疗方案,疫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83.
对河南一化性柞蚕制种过程中发生的不良母蛾种类、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措施,为广大柞蚕制种场、柞蚕产业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4.
从广西不同猪场有神经症状的病猪脑分离到12株典型链球菌.采用链球菌乳胶凝集标准诊断试剂盒和ID 32 STREP链球菌生化试剂盒对分离株进行分群、生化特性鉴定,以及小白鼠的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等研究.结果表明:分离株有1株为C群,9株为D群,1株为D群但与G群有交叉反应,1株为未知群;生化反应特性不完全一致,有5株的生化特性差异性较大;12株菌均呈现β溶血;小白鼠对大部分分离株不敏感;分离株对氟苯尼考、阿莫西林、青霉素G敏感,对庆大霉素、氟派酸、卡那霉素完全耐药.  相似文献   
85.
对柞蚕蛹在非产区的人工规模培育条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解决好柞蚕蛹的运输前提下,运用家蚕蛹虫草成熟的培育技术,完全可以在非产区实现规模培育,而且,在培育工艺方面,主要是培育容器和培育管理,有了进一步的改进。  相似文献   
86.
为探究高水温对尼罗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暴发的影响,以体质量为(62.0±3.33)g的尼罗罗非鱼为研究对象,设置生长最适宜组(29°C)和高温应激组(33°C)2个处理水平,暂养7 d后分别进行人工感染实验统计累计死亡率,并于攻毒后0、12、24、48、96和120 h采集血液和组织样本,开展高温应激下无乳链球菌感染对尼罗罗非鱼血清生化指标和组织病理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水温33°C高温应激组尼罗罗非鱼累计死亡率显著高于29°C组;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在感染96 h之后33°C组的值显著高于29°C组;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在感染48 h之后33°C组的值显著高于29°C组;钾(K+)和钠(Na+)含量感染120 h时29°C组的值和攻毒前都没有显著性差异,而33°C组分别显著高于和低于攻毒前;肌酐(CREA)含量在感染12 h以后33°C组的值都显著高于29°C组;白蛋白/球蛋白(A/G)的值在120 h时33°C组的值显著低于29°C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29°C组随时间延长而升高,33°C组则先升高后降低,但33°C组的达峰时间更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趋势都是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高温应激使肝细胞排列紊乱,索状结构不清,脾脏和肾脏轻微充血;感染12 h后脾脏均严重充血,感染24 h后脾脏结构均被破坏,呈淀粉样变性,坏死;感染48 h后肾小球均发生萎缩,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33°C组鱼的肝脏感染96 h后严重脂肪变性和细胞内玻璃样变性,而29°C组鱼的肝脏在感染120 h后才发生相似的病理变化。研究表明高温应激抑制了鱼体免疫系统,降低了尼罗罗非鱼对无乳链球菌的抵抗力,脾脏对无乳链球菌感染响应最快,高温应激使病原菌感染对肝脏损伤更为迅速,感染后期受损更严重。  相似文献   
87.
为探讨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感染罗非鱼(Oreochromis spp)的致病途径。采用腹腔注射、灌胃和浸泡三种方式对吉富罗非鱼进行无乳链球菌(HN016菌株)胁迫感染,利用平板活菌计数法统计三种方式感染后病原菌在体内组织的分布。注射和灌胃两种方式感染后均出现典型的链球菌感染发病症状,其中注射组在感染24 h后出现死亡高峰,死亡率为92.5%;灌胃组感染48 h后出现死亡高峰,死亡率为90%;而浸泡组,感染后均没有出现明显的发病症状,也没有出现死鱼。注射组和灌胃组在感染后2 h,其脾脏、肝脏、前肾、胃、腮、皮肤和肌肉组织中均可分离出病原菌,5 h后在脑组织中均可分离出病原菌,8 h后各组织分离出的病原菌数达到峰值;而浸泡组在感染8 h后才从各组织中分离出病原菌,且它们的数量均低于同时期的注射组和灌胃组。注射和灌胃两种方式可使吉富罗非鱼快速感染无乳链球菌而发病,而浸泡方式感染后病原菌虽可以侵入机体,但不表现出症状。由此,我们推测在自然条件下养殖的罗非鱼是通过口腔采食携带无乳,链球菌的食物而被感染。  相似文献   
88.
本文利用BIOLOG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所分离保存的罗非鱼致病菌株进行生化鉴定,确定为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进而测定虎杖、五倍子、地榆、黄连、大黄、白头翁、黄芩等14种中草药单用及联用复方对该致病菌株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从14种中草药中筛选出6种中草药(中草药A、中草药B、中草药C、中草药D、中草药E、中草药F)对无乳链球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随后考察此6种中草药组合成双联用、三联用及四联用复方的抑菌效果,其中双联用中的2种复方具有显著协同作用,4种复方具有协同作用;三联用中的8种复方具有显著协同作用,3种复方具有协同作用;四连用中的1种复方具有显著协同作用,1种复方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9.
2006—2007连续两年广西斑点叉尾鮰网箱养殖暴发一种流行性传染病,该病波及面广,传染性强,死亡率30%~100%。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浮头、转圈、狂游及发病后期单边眼睛浑浊、突出及伴有全身大面积弥漫性出血。作者先后从症状较为典型发病班点叉尾鮰分离到CMS003~CMS005、CMS009~CMS012共7株代表性菌株,经人工感染实验表明分离菌株对健康斑点叉尾鮰具有很强的致病力,出现症状与自然发病斑点叉尾鮰症状相同。通过常规形态、生理生化及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特异性PCR诊断和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进化分析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7株细菌均为海豚链球菌。研究结果表明,海豚链球菌已成为广西斑点叉尾鮰网箱养殖的高致病性病原菌。  相似文献   
90.
牛蛙链球菌病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湖州及相邻地区养殖牛蛙的链球菌病( 肝炎) 进行了病原分离、培养、回归试验及其防治技术研究。研究表明, 引发该病的病原为链球菌。该菌对环丙沙星、复达欣、庆大、丁卡等药物敏感, 而对万古霉素、氯霉素、强力霉素等表现耐药。采用本所配制的药物“蛙肝宁”投喂, 对该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