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791篇 |
免费 | 608篇 |
国内免费 | 65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581篇 |
农学 | 1591篇 |
基础科学 | 141篇 |
448篇 | |
综合类 | 11378篇 |
农作物 | 873篇 |
水产渔业 | 526篇 |
畜牧兽医 | 2791篇 |
园艺 | 4882篇 |
植物保护 | 18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7篇 |
2023年 | 558篇 |
2022年 | 695篇 |
2021年 | 725篇 |
2020年 | 625篇 |
2019年 | 685篇 |
2018年 | 362篇 |
2017年 | 506篇 |
2016年 | 697篇 |
2015年 | 988篇 |
2014年 | 1364篇 |
2013年 | 1257篇 |
2012年 | 1882篇 |
2011年 | 1766篇 |
2010年 | 1494篇 |
2009年 | 1635篇 |
2008年 | 1715篇 |
2007年 | 1353篇 |
2006年 | 1428篇 |
2005年 | 1164篇 |
2004年 | 809篇 |
2003年 | 593篇 |
2002年 | 565篇 |
2001年 | 460篇 |
2000年 | 446篇 |
1999年 | 345篇 |
1998年 | 376篇 |
1997年 | 351篇 |
1996年 | 408篇 |
1995年 | 471篇 |
1994年 | 400篇 |
1993年 | 294篇 |
1992年 | 374篇 |
1991年 | 341篇 |
1990年 | 292篇 |
1989年 | 248篇 |
1988年 | 76篇 |
1987年 | 45篇 |
1986年 | 29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3篇 |
1974年 | 1篇 |
1966年 | 3篇 |
1965年 | 4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7篇 |
1955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犬瘟热病毒(CDV)与新近发现的海豹瘟病毒1型(PDV-1)和海豹瘟病毒2型(PDV一2)这三种病毒均属于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的成员.病原特性极为相似。人们发现犬瘟热病毒至少已有两个世纪(Jenner,1809),而PDV-1,PDV-2则是近些年才报道的。1988年丹麦和西北欧的海豹群暴发了传染病,引起港湾海豹(PhocaVitulina)及发海豹的大批死亡”’,据研究确是其病原为PDV-1。次年,海豹瘟又在前苏联的贝加尔湖流行起来,病原为PDV一2。这两种类型的海豹瘟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极象犬瘟热,海豹感染后体内也出现CDV中和抗体。这三种… 相似文献
132.
猪链球菌病的诊断和综合防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属细菌引起的一类传染性疾病,临床类型表现为败血型、淋巴结脓肿、关节炎型及脑膜炎型等.在诊断上易与猪瘟、猪肺疫等疾病混淆,且由于链球菌容易产生耐药性,治疗效果往往不太理想. 相似文献
133.
乳酸菌是我国最早公布的2种可直接使用的饲料级微生物添加剂菌种之一,是一类革兰阳性杆菌或球菌,触酶阴性,不形成芽孢,不运动,兼性厌氧,对葡萄糖发酵能产生超过50%乳酸的异养型细菌的总称。包括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明串珠菌属(Leuconosmc)和片球菌属(Pediococmas)。近年来随着细菌分类的发展,乳酸菌分类体系已由4属增至12属或更多属,但这只不过是上4属乳酸菌属内的再分或属与属之间再形成新属,并没有超出乳酸菌的定义范围。 相似文献
134.
135.
球虫病是哺乳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因。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预防其感染,因为根除球虫在实际上是做不到的,而常规治疗则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36.
<正>绵羊刚果嗜皮菌病是由刚果嗜皮菌(Dermatophilus congolensis)引起各种动物及人的一种皮肤传染病,曾称绵羊真菌性皮炎、疙瘩羊毛病、羊毒样腐蹄病、皮肤雨伤病,以头部、腹部和四肢皮肤形成紧密粘着的毛结和红棕色痂块性皮疹为特征。1病原学嗜皮菌属于嗜皮菌科(Dermatophilaceae)嗜皮菌属(Dermatophilus)的成员,菌体结构因培养基类型及培养时间不同而不同,有菌丝期和孢子期两个 相似文献
137.
138.
加拿大披碱草-野大麦三倍体杂种加倍植株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分析了加拿大披碱草-野大麦三倍体属间杂种F1加倍植株的同工酶酶谱特征。结果显示:同一生育阶段杂种自然加倍植株与加倍F1代植株在EST、POD和SOD酶带的数目、位点及强弱方面具有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而与杂种F1代及亲本的酶带表型差异显著,从酶蛋白分子水平证明该杂种F1染色体加倍是真实的;加倍植株抽穗期旗叶的EST、POD酶谱中分别呈现9和4条酶带,分蘖期幼叶的EST、POD、SOD酶谱内分别呈现8、4和4条酶带,有多态性位点的特征酶带可作为杂种加倍后代育性恢复鉴定的遗传标记的候选位点;对供试材料不同生育阶段做同工酶酶谱对比分析,比单一生育阶段更能反映其酶带表型的遗传差异性,提高同工酶电泳技术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9.
通过试验田,盆栽和特制塑料袋三种不同培苗方法取样观测结果表明,、10种供试披碱草属牧草种根数为4-5条,第一条种根于播种后8-16天出现,33天内种根全部出现,种根寿命约为2个月;侧根一般在播后13-32天内出现,主要分布在种基部1-40毫米部位,节根在播种后33-38天内出现,初期生长速度约5-6毫米/天。 相似文献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