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35篇
农学   30篇
  5篇
综合类   238篇
农作物   6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50篇
植物保护   10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4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对中国柑桔上分离到的25个柑桔炭疽病菌分离系,进行酯酶同工酯及可溶性蛋白质的凝胶电泳。结果表明:病菌分离系的酯酶同工酶谱存在着差异,并且依据此差异划分出三个生理分化的类型;病菌分离系的可溶性蛋白质凝胶电泳的图谱,在其种内基本上保持一致,不能用可溶性蛋白质的凝胶电泳进行柑桔炭疽病菌生理分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42.
通过比较来自广东、海南和云南3个省的16株橡胶树炭疽病病原菌——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des)在生物学性状、致病力、可溶性蛋白质电泳图谱3个方面的差异,初步研究了该菌的变异程度.试验结果表明这些菌株的菌落生长速率范围为0.5~1.6 cm*d-1,差异极显著;在培养过程中,菌落的颜色、产孢量、黑色素量、菌丝的疏密度等形态特征差异明显,有的菌株不产生粉红色孢子堆,有的则不产生黑色素;其对苗圃幼树的致病力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12个菌株的可溶性蛋白质电泳图谱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其相似系数为52%~88%,并在65%的相似水平上分成2类.  相似文献   
43.
番木瓜胶孢炭疽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引起番木瓜(Carica papaya)炭疽病的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rioides Penz.)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温度为10~35℃,最适温度为25~28℃,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为10~40℃,最适温度为28~30℃;该菌在pH 3~11的范围内均可生长,菌丝生长的最适pH为6,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pH为5;分生孢子萌发对相对湿度要求严格,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该菌在完全黑暗条件下生长速度最快;葡萄糖、乳糖、果糖、蔗糖、麦芽糖、可溶性淀粉能促进分生孢子的萌发和形成;该菌的致死温度为55℃10 min.  相似文献   
44.
分别采用不同温度、光照、营养、不同种叶片浸析液及不同浓度柠檬醛进行分生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试验。结果表明:分生孢子萌发及附着胞形成的最适温度为25℃;黑暗是附着胞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亦是促进附着胞“黑化”成熟的条件之一;分生孢子在蒸馏水中便可萌发并形成附着胞,但加入营养可刺激萌发和产胞;供试五个柑桔属品种的叶浸析液均能刺激分生孢子萌发;柠檬醛显著抑制分生孢子萌发(浓度≥500ppm)及附着胞形成(浓度≥3500ppm),后者在国内外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5.
内生炭疽菌在茶树体内的分布及其内生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树的一种优势种内生炭疽菌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分离,研究其在不同茶树组织和不同龄期茶叶中的分布;并通过人工接种,研究炭疽菌的侵入过程、侵染菌丝的分布和真菌的再分离,以明确该真菌在茶树组织中的内生性.结果表明:该菌主要分布于茶树的叶片和枝条组织中,而在茶树根、主茎、花和果实等组织中没有分离获得该种炭疽菌.从茶树新芽到叶片展开、成熟的过程中,内生炭疽菌的分离率逐渐上升,但之后随着叶片的老化,分离率又逐步下降.人工接种试验表明,炭疽菌一般自茶树表皮细胞之间直接侵入寄主细胞,但侵染菌丝受到限制,一般只有几个细胞,分布于寄主细胞之间或细胞内.在炭疽菌的侵染点,有87%的寄主细胞表现原生质颗粒聚集和原生质沉积现象.在荧光显微镜下,有67.5%的真菌侵染点寄主细胞表现自发荧光现象,表明在这些细胞中有多酚类物质的积累.接种120 d后,茶树苗没有表现明显的病害症状,并能在人工接种的所有茶苗组织中再分离获得炭疽菌;采用涂抹接种的茶树苗茎部的分离率可高达41.17%.内生炭疽菌在茶树的不同组织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组织专化性;在炭疽菌的感染过程中,茶叶细胞表现一定的抗性反应,炭疽菌的内生性可能是真菌-茶树相互作用达到平衡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46.
银后亮丝草(AglaonemacommutatumSchottcv.SilverQueen)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z.)Sacc.]。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20~30℃,适宜pH4.5~6.0,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20~35℃。碳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以D-果糖和麦芽糖优于D-葡萄糖、D-山梨醇、蔗糖、D-木糖和乳糖;氮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以牛肉浸膏和酵母浸膏优于蛋白胨、硝酸铵和硫酸铵;碳源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以D-葡萄糖、乳糖和蔗糖优于其他碳源;氮源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以蛋白胨、酵母浸膏和牛肉浸膏优于其他氮源。  相似文献   
47.
柱花草炭疽病是严重影响柱花草生产的主要病害,药剂防治是减轻该类病害的有效措施.室内药效和盆栽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进口百菌清、杜邦克露和澳美加对炭疽菌苗落和分生孢子都有抑制作用,其中进口百菌清和杜邦克露的浓度与菌落抑制率呈正相关,药后6 d,百菌清1000倍和杜邦克露700倍的抑菌率都达到100%,百菌清1500倍与2000倍的药效都达到95%以上,澳美加3个浓度的抑菌率都达到100%:3种药剂的浓度与孢子抑制率呈正关,药后36 h杜邦克露700倍、澳美加1500倍完全抑制了孢子的萌发,进口百菌清1000倍也达到90.56%的抑制率;盆栽药效试验中百菌清防效最高.药后7 d百菌清800倍防效为45.84%,杜邦克露600倍和澳荚加1000倍防效分别为33.67%、28.43%.杀菌剂盆栽试验的防效明显低于室内试验.供试的3种杀菌剂的防效从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百菌清、杜邦克露和澳美加.  相似文献   
48.
为减轻德宏州油茶炭疽病的危害和保证油茶产品质量,特采集该地区健康叶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内生细菌,并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所分离内生菌对油茶炭疽菌的抑制活性,后回接离体叶片对具有显著抑菌效果的内生菌验证其防效,最后用形态学及16S rRNA序列分析对抑菌效果最好的菌株进行鉴定,并通过PCR扩增脂肽基因.结果显示,从健康油...  相似文献   
49.
【目的】确定引起琯溪蜜柚炭疽病的病原种类,为针对性地防治炭疽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4—2015年从平和县4个乡镇采集发病材料,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以及形态特征观测、r 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的种类进行鉴定。【结果】经单孢分离后,所获得的菌株对琯溪蜜柚果实可致病,并产生典型症状,对病原菌进行显微形态观测,病原菌分生孢子及附着孢的形态为炭疽菌属真菌,以菌株GX(3)的DNA为模板,扩增得到全长为600 bp的DNA片段,并获得该菌的rDNA-ITS序列,发现其与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的相似性高达100%。【结论】根据病害症状、病菌的形态特征及ITS序列同源性比较的结果,将琯溪蜜柚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  相似文献   
50.
柑桔炭疽病是常见的柑桔病害,虽然该病已被研究多年,取得显著成果,但对该病的探究仍需深入。本文以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尖孢炭疽菌C.acutatum为主要论述对象,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这两种病原菌的研究状况,包括炭疽菌的种类及侵染循环、鉴定、致病机理和防治方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