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8篇 |
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篇 |
农学 | 8篇 |
基础科学 | 7篇 |
7篇 | |
综合类 | 88篇 |
农作物 | 7篇 |
畜牧兽医 | 7篇 |
园艺 | 17篇 |
植物保护 | 7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明确健康脱毒种苗及栽培方式对杭白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2020年早小洋菊二代脱毒苗和早小洋菊常规苗为试验材料,考察脱毒种苗和栽培方式对杭白菊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健康脱毒种苗较常规苗,其多项农艺性状的指标均有提高,增产效果显著,每公顷增产1.55 kg,增幅达27.26%。在栽培方式中,发现直立型栽培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品质均优于常规压条种植,其中以双条双株栽培方式最佳,其株高、茎粗等农艺性状得到提升,产量增幅明显,每公顷增产3.67 kg,增幅达50.6%,且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总黄酮含量相比于《药典》标准分别提高了170%、275%、28.6%和108%。在不同时期的激素处理中,发现在花蕾膨大中期喷施0.06 mol/L GA3,可显著提高杭白菊的品质。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健康脱毒种苗及配套的优化栽培能有效提高杭白菊的农艺性状和品质,“良种+良法”模式为杭白菊产业的提质增效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2.
杭白菊、湖羊是桐乡市农业特色优势传统产业。近年来,由于受土地和牧草资源的限制,制约着湖羊等畜牧业的发展。同时,杭白菊生产中产生的大量杭白菊茎、叶等副产品被废弃在田头或被焚烧,成为一大农业污染。本研究针对杭白菊茎叶等农业废弃物进行加工和再利用,弥补湖羊等种养业上资源不足,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3.
应用空间分布型统计参数Iwao m^*-m模型中α、β及若干聚集度指标分析了菊蚜在春季、秋季的空间格局,并对抽样技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菊蚜空间格局为聚集型,依此提出了估算菊蚜在不同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74.
<正>一、种苗生产选用生长较好、品味较佳的小洋菊、早小洋菊。选择土壤肥力较好、地势高燥、菊花生长好、病虫害少的田块留种,并做好清除杂草和安全越冬。二、大田管理1.实行轮作一般每两年进行轮作,栽植前应先对大田翻耕1次,并结合整地施入底肥,视田块肥力,每667平方米施入有机肥1000~1500千克,沟宽0.3米,畦面呈龟背形。2.定植时间与密度定植时间一般在4月上中旬,最迟不得超过5月上旬,一般每667平方米苗数在3500~5000 相似文献
75.
76.
77.
78.
为更好地推广杭白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新品种,进一步提升药材质量,在花蕾、胎菊、幼菊、全菊等4个采收期,分别采摘4个新品种(‘金菊1号“金菊2号“早小洋菊“迟小洋菊’)样品,开展矿质元素的动态积累研究。采用湿法消化法处理样品,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原子吸收光谱法、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杭白菊4个新品种不同采收期的矿质元素,并用主成分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杭白菊4个新品种在4个不同采收期均含有丰富的钾、磷、镁、钙、铁、锰、锌等人体必需矿质元素,采收期对杭白菊中矿质元素质量分数影响明显,花蕾、胎菊高于幼菊和全菊;4个新品种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O.05),但无明显差异规律。多数样品重金属总量超出限量范围,‘金菊2号’幼菊和全菊中重金属积累明显低于其他3个品种。解决杭白菊重金属超标的方法研究具有紧迫性和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9.
毛竹、杭白菊粗提物对桃蚜和小菜蛾的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室内测定了毛竹叶片和杭白菊根、茎、叶的粗提物对桃蚜和小菜蛾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在以甲醇、石油醚、苯、乙醚和水为溶剂提取的竹叶和菊叶的粗提物中,甲醇粗提物对桃蚜的触杀效果最好,在100g干叶/L生药质量浓度下,桃蚜两天后的死亡率达到85%以上.以甲醇为溶剂提取的竹叶和杭白菊根、茎、叶的粗提物对小菜蛾成虫有明显产卵忌避作用,小菜蛾成虫的产卵忌避率为65%~94%.其中,竹叶和菊叶的甲醇粗提物对小菜蛾的拒食活性也较好,在48h后小菜蛾二龄幼虫的拒食率分别为95.1%和87.3%;而菊茎和菊根对小菜蛾的拒食活性较差,在48 h后小菜蛾的拒食率低于50%. 相似文献
80.
为明确浙江省桐乡市发生的杭白菊叶枯病的病原菌,采用传统组织分离法对采集的病样进行病原菌分离,在测定其致病性的同时,结合形态学特征及基于核糖体内部转录间隔区(ITS)、nrDNA大亚基(LSU)和β-微管蛋白基因(TUB2)的联合系统发育分析对该病原菌进行鉴定,并测定其对多菌灵的抗性。结果表明,从杭白菊叶枯病病样中共分离到35株菌株,在回接试验中杭白菊表现出的症状与田间自然发病症状一致,证明分离到的菌株为引起杭白菊叶枯病的病原菌。该病原菌菌丝生长初期为淡黄色,后为灰白色;培养25 d后菌落上的黑色球形分生孢子器产生大量液体状的淡粉色分生孢子堆;分生孢子为单胞、无色、长椭圆形,大小(n=200)为2.8~4.9μm×1.2~3.0μm,初步判断该病原菌是茎点霉属Phoma真菌P. bellidis。基于ITS、LSU、TUB2联合系统发育分析的分子鉴定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确定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为P. bellidis。该病原菌对多菌灵的抗性频率为94.3%,且全部为高水平抗性菌株,抗药性机制为其TUB2的E198A突变,即TUB2的第198位密码子从GAG突变为GCG,导致第198位氨基酸从谷氨酸(Glu)突变为丙氨酸(Al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