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8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431篇
林业   85篇
农学   846篇
基础科学   10篇
  67篇
综合类   2050篇
农作物   783篇
水产渔业   122篇
畜牧兽医   394篇
园艺   17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218篇
  2006年   232篇
  2005年   263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86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140篇
  1997年   137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143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150篇
  1992年   111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为了解小黑麦产量性状的遗传规律和群体杂种优势的表现,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利用农艺性状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了小黑麦15个F1、F2代组合7个主要产量性状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单株产量、株高、穗下节间长、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遗传率达到了显著水平,穗下节间长和株高的遗传率较高。单株产量、千粒重和株高在F1、F2代都具有很强的群体杂种优势,F2代优势比F1代降低了50%左右,F1杂种优势平均可延续1.1~2.0代,强优势组合杂种优势可延续到3代。  相似文献   
112.
两系高粱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两系高不育系湘糯梁S-1与135个恢复系配制的两系组合杂种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穗粒重、单穗粒数具有较强的超父优势和竞争优势,生育期具有明显的负向杂种优势。分析了杂种优势的性状相关性及亲缘关系对两系杂种优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3.
玉米杂交种主要性状的杂交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我所培育的10个杂交组合和生产上应用的杂交种以及亲本自交系为试验材料、进行了8个性状的(株高、穗位、茎粗、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杂种优势率和双亲平均值与F1各性状的相关系数的分析。明确了株高、穗位、穗长、行粒数、千粒重优势指数最大;穗行数、穗组为中等;茎粗为最小。双亲和双亲平均值与F1代的株高、穗长、行位数、千粒重等4个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穗位性状呈显著正相关;茎粗、穗粗、穗行数三性状表现相关不显著,通过分析,为培育亲本,组配优势大,配合力高的杂交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4.
芝麻隐性核不育材料0176A、54-8A等利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芝麻隐性核不育材料0176A、54-8A等利用研究,探寻芝麻雄性不育育性遗传机制,创建隐性核不育高效恢保系统,选育强优杂交种。初步的遗传分析、配合力鉴定、杂交制种试验和F1杂种优势研究结果表明:芝麻不育系0176A、54-8A等雄性不育性状除受细胞核内主效隐性不育基因控制外,可能还受一组微效修饰基因影响;对8份综合性状较好的不育系、6份恢复系及其配组的48个测交F1进行配合力分析,有3份不育系g.c.a>0,17个杂交组合F1s.c.a >0,其中优良组合0176A×0222、54-8A×0221双亲g.c.a及F1s.c.a均较高; 0176A×0222制种最高产量达到640.5kg/hm2;皖杂芝1号(0176A×0222)和合杂芝1号(54-8A×0221)分别于2005年、2006年参加安徽省芝麻新品种区域鉴定试验,平均产量1477.05 kg/hm2和1678.95 kg/hm2,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8.36%和25.61%,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成为安徽省第一个和第二个芝麻杂交种。  相似文献   
115.
Breeding Methodology and Practice of Super Rice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o meet the growing demand for rice production,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P.R.China initiated a nationwide proj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super rice in 1996.Through efforts in research,super rice breeding in China has gained significant advances in the aspects of breeding theories,creation of breeding materials and selection and promotion of elite rice varieties.A creative super rice breeding pat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plant type combined with the utilization of heterosis was proposed.Super rice...  相似文献   
116.
五个水稻籼粳杂种一代与其双亲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990年和1991年 在13 3 m2 群体条件下,5个水稻籼梗杂种一代稻谷产量为7.61~ 10.61 t/hm2,具明显的杂种优势,超中亲值13.96%~84.26%。 籼粳杂种在生物学特性上主要表现为:由于每穗颖花大而使库容量超中亲值27.68% ~71.15%;叶面积指数大和叶面积延续时间长导致作物生长率较高,而使得生物学产量超中亲值11.79% ~41.27%;经济系数不表现优势。在栽培和育种上宜将高而稳的结实率作为高产主要目标,稳定经济系教,保持适宜群体叶面积。  相似文献   
117.
世界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问题与前景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概述了国内外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现状。肯定了利用各种有特色的棉花新材料(抗病、抗虫、耐逆等)与适应性好的优良推广品种配制组合,其F  相似文献   
118.
杂交小麦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作物杂种优势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是20世纪农业科学研究取得的最突出的成就之一。迄今为止,主要的大田作物玉米、水稻、油菜均已实现了杂优利用;杂交小麦的研究也已取得重大进展,但至今未能大面积生产应用。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杂交小麦强优势组合选配及优良不育系、恢复系的选育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对RFLP、RAPD、AFLP、SCAR、STS分子标记技术及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在恢复基因、不育基因及亲  相似文献   
119.
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及其杂交子代的MSAP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于涛  杨爱国  吴彪  周丽青 《水产学报》2010,34(9):1335-1342
运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技术对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及其杂交子一代、子二代基因组DNA胞嘧啶甲基化水平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DNA甲基化与各性状的相关性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1)DNA甲基化率与壳宽、总重等表型值呈正相关的关系,而与壳长、壳高、软体重和闭壳肌重4个性状表型值呈负相关的关系,其中闭壳肌重与甲基化率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虾夷扇贝、栉孔扇贝、F1代、F2代的总甲基化率分别为32.79%、24.13%、19.98%、20.18%,杂交种F1代的甲基化水平低于双亲,是两种扇贝杂交的结果;F1代的甲基化模式经过了重新调整,其变化相对其亲本主要有4种类型:甲基化水平相同、去甲基化、超甲基化、次甲基化,且去甲基化位点多于超甲基化位点。结果证实杂种优势的产生与杂交种F1代基因组DNA甲基化模式的改变和重新调整有关,丰富了杂种优势机理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20.
养殖牡蛎种间杂交的研究概况与最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贝类的远缘杂交起源于牡蛎,至今已经有130多年研究历史,其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价值较高的巨蛎属牡蛎的种间杂交上。作者在分析同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研究结果,综述了国内外牡蛎种间杂交研究成果及其存在问题。具体内容包括种间配子兼容性分析、表型性状评估、杂种遗传鉴定、杂种优势估算、杂交不育格局、异源多倍体诱导及种间回交等几方面的研究进展和要点,并展望了牡蛎种间杂交的应用前景,以期为牡蛎种间杂交及遗传分析、优质苗种繁育及育种等方面研究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