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52篇
林业   3篇
农学   798篇
基础科学   73篇
  82篇
综合类   3122篇
农作物   146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4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278篇
  2011年   285篇
  2010年   243篇
  2009年   281篇
  2008年   324篇
  2007年   308篇
  2006年   290篇
  2005年   283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69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224篇
  1992年   254篇
  1991年   183篇
  1990年   124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杂交水稻育秧与机械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2.
T优 78 89系福建农业大学作物科学学院遗传育种研究所与省种子总站合作 ,用不育系T78A与早恢 89配组选育而成的优质杂交早稻新组合。T78A为福建农业大学作物科学学院遗传育种研究所与省种子总站合作 ,对龙特甫A进行遗传改造选育而成的早熟 ,优质三系不育系。 2 0 0 0年 7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田间鉴定。 2 0 0 1年早季仙游县承担省种子总站下达示范面积 2hm2 。为了配合生产上的推广应用 ,进行不同施氮方法与栽植密度裂区试验 ,以其为高产栽培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方案按裂区设计排列 ,主处理为氮肥施用方法C ,…  相似文献   
33.
《农业科技通讯》2006,(1):59-59
中国水稻所新近选育出了2个不育系——“早花时矮秆早熟晚粳不育系春江16A”和“优质抗病不育系中3A”,经专家鉴定,认为在同类不育系选育中居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34.
特优671系宁德市农科所利用龙特甫A与自选恢复系亚恢671测配选育而成的杂交中稻新组合。该组合2002年参加福建省中稻组区试,平均亩产524.87kg比CK汕优63增产7.51%.达极显著水平,居第二位;2003年续试.平均亩产617.42公斤,比CK汕优63增产10.86%,达极显著水平,居第三位。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2天左右.比汕优63迟熟3天。  相似文献   
35.
36.
晓伟 《农家顾问》2005,(10):13-13
在广大农村,经常发现许多农民种田,钱花得多,效果却不好。如有的农户在种植杂交稻时,每667平方米用种量3千克左右,而实际上采用精量或半精量播种,只需1~1.5千克即可。这样,仅种子的投入每667平方米就多出了20多元钱、多花了钱,效果却不一定好。因为杂交稻的分蘖能力强,特别是超级杂交稻,  相似文献   
37.
‘七五’以前,我省杂交水稻的推广基本上是以贵阳为界南北划线,西部地区推广面积不大,且多在低海拔地区。为了把杂稻的推广工作向西部,特别是向西部高海拔冷凉地区推进,摸索在全省能否大范围推广杂交水稻的可能性。我们从1986年起承担了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下达的高海拔地区杂稻高产试验示范研究及推广课题。通过6年多的探索工作,不仅杂稻的推广海拔高度创全省最高纪录(《贵州省农业技术推广资料选编》1991年,第2页),而且面积也逐年扩大,产量效益也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38.
39.
40.
我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当家组合汕优63,自90年代后开始表现抗性降低、优势减弱,福建省种植面积从1991年高峰面积41多万hm2降至1997年的14多万hm2.中晚稻推广应用的D297优63、D297优67组合,杂种优势强,适应性广,抗病高产优质,制种产量高,但由于发芽率偏低,影响其推广应用[1].而福建省目前大面积推广的另一组合特优63,丰产性虽好,但因龙特浦A不育系受"微效恢复基因”的影响[2],所配特优系列组合的纯度达不到国标的要求,增加了种子经营单位的风险性.目前我国推广应用的早杂组合也普遍存在单产较低、米质较差,即"早而不优,优而不高”的问题,因此生产上迫切需要尽快选育杂交稻新组合接班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