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52篇
林业   3篇
农学   798篇
基础科学   73篇
  82篇
综合类   3121篇
农作物   146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4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278篇
  2011年   285篇
  2010年   243篇
  2009年   281篇
  2008年   324篇
  2007年   307篇
  2006年   290篇
  2005年   283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69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224篇
  1992年   254篇
  1991年   183篇
  1990年   124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硅钙肥对杂交水稻的效应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福建尤溪县洋中乡的联泽村,是边远穷山区,过去种一季晚稻,产量一直只400多公斤。自1989年起改种一季杂交中稻加再生稻, 420亩稻田产量大幅度提高,到1991年亩产过了吨粮,其中有140.7亩,两季亩产达1200多公斤,文章详细介绍了他们的高产经验,包括头季和再生稻主攻目标及栽培策略。  相似文献   
13.
14.
矮败协青早A花培提纯后代的育性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矮败协青早A花培提纯后代的育性稳定性研究陈劲松,张家宏,葛美芬,王宝和,白和盛(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扬州225002)杂交水稻群体的纯与杂,直接影响着杂种优势的充分表达,在影响杂交稻亲本纯度的诸因素中,不育系本身育性的变化占主要位置。据安徽省巢湖市种...  相似文献   
15.
黎汉云  何祖才 《种子》2001,(1):47-48
1 谷贱伤农成农业发展大患 ,调整稻米结构是当务之急近年来粮价持续低迷。在成渝等大中城市 ,新米的市价不过 1.6~ 1.8元 / kg,在边远乡村 ,每斤米的市价竟低至 1元 /kg。谷贱伤农已引起中央高度重视。去年 5月 ,朱总理强调 ,那些品质差、不适合市场需求的粮食品种 ,要逐步退出按保护价敞开收购的范围。朱总理的指示已发出了强烈的信号 :调整稻米结构已是当务之急。籼型中稻是我省及南方稻区的主要口粮和农民收入的来源 ,其面积占南方稻田的 5 0 %以上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务院出台劣质米退出国家保护价的政策 ,引发调整稻米结构的呼声…  相似文献   
16.
何明仁 《种子》1992,(1):73-73
杂交稻制种不育系的异交结实,除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外,还受不育系本身的制约。笔者通过多年的观察、试验,认识到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由开花当时授粉和柱头外露授粉两者构成,且有一定规律可循。1 开花当时授粉结实1.1 花时相遇率:在正常天气情况下,恢复系一日结束开花的时间,春制早熟组合(V98、V49、V8312、V 辐26、V314等)在夏令时12.00~12.30时,中熟组合(汕优64、V35等)在12.30~13.00时,迟熟组合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周鹏飞 《新农业》2006,(8):58-59
1.适合高性能插秧机使用的秧苗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 高性能插秧机所使用的是以营养土为载体的标准化秧苗,简称秧块.秧块的标准长×宽×高为58厘米×28厘米×2厘米,宽度在27.5~28厘米范围内,四角垂直方正,不缺边缺角.每平方厘米秧块上常规稻成苗1.5~3株,杂交稻成苗1~1.5株,且苗齐苗匀,根部盘结,提起不散,可整体放入秧箱内,才不会造成卡滞、脱空或漏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