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61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370篇
林业   550篇
农学   346篇
基础科学   136篇
  638篇
综合类   3455篇
农作物   208篇
水产渔业   141篇
畜牧兽医   1352篇
园艺   232篇
植物保护   215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06篇
  2022年   280篇
  2021年   271篇
  2020年   262篇
  2019年   257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221篇
  2016年   288篇
  2015年   297篇
  2014年   335篇
  2013年   309篇
  2012年   453篇
  2011年   465篇
  2010年   445篇
  2009年   459篇
  2008年   425篇
  2007年   364篇
  2006年   313篇
  2005年   238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玉米叶片受新月弯孢菌侵染后的细胞病理学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与细胞化学技术研究了玉米叶片受弯孢菌侵染后的超微结构和细胞壁的组成成份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病菌侵入后,菌丝先在寄主细胞间扩展,随着寄主细胞病变、坏死,菌丝可进入寄主细胞形成胞内菌丝。随病菌侵入和在寄主体内扩展,寄主细胞先后发生了一系列的超微结构变化,叶绿体、液泡等细胞器解体,出现质壁分离现象,并最终解体、坏死、变形。细胞化学标记定位发现,受侵寄主细胞壁中纤维素、木聚糖和果胶质的标记密度明显低于未接种的健康组织,表明细胞壁降解酶(如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果胶酶)的产生与病菌侵染和致病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2.
泌乳奶牛日粮精粗比对饲料瘤胃降解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本试验通过尼龙袋法(in situ)研究4种不同精粗比条件下,苜蓿、羊草、玉米青贮及精料在奶牛瘤胃内动态降解率变化及其降解参数,采用4×4拉丁方设计,评定日粮不同精粗比对瘤胃动态降解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30:70(羊草组)日粮条件下,苜蓿12 h降解率(P<0.05)、玉米青贮12 h降解率(P<0.10)均低于其它日粮条件下的降解率,而羊草在24 h时表现出精粗比为30:70(羊草组和混合组)时,降解率极显著高于50:50组及65:35组(P<0.01);精料、苜蓿、玉米青贮及羊草的降解参数快速降解部分a、慢速降解部分b及慢速降解部分降解速率c值在不同精粗比日粮条件下均无显著差异(P>0.10);精料的有效降解率最高,其次为苜蓿与玉米青贮,羊草的有效降解率最低(P<0.01).在不同精粗比日粮条件下,乳脂率差异极显著(P<0.01),以30:70(混合组)为最高;产奶量、乳蛋白率及非乳脂固形物含量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均以高精料组65:35为最高.  相似文献   
33.
大豆蛋白发酵降解多肽在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大豆深加工以高效利用大豆蛋白资源的新产品,如膨化大豆、大豆浓缩蛋白等已经在养殖业中大量应用。大豆多肽(Soy Peptide)是大豆浓缩蛋白的酶解产物,因其产品较大豆蛋白更易消化吸收。能迅速供给机体能量。且无蛋白质变性、豆腥味等特性。作为现代  相似文献   
34.
《农业新技术》2005,(3):35-36
一、堆肥的基本原理及分类 自然界中很多微生物具有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实践证明:利用微生物在一定温度、湿度和pH值条件下,使有机物发生生物化学降解,形成一种类似腐殖质的物质,用作肥料和改良土壤,在热力学上是完全可能的,这种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固体废物的方法称为生物处理法,一般又称堆肥化.  相似文献   
35.
小叶章,又名苫房草,是一种喜生于湿性草地的禾本科牧草,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因其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而闻名全国,尤其在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是独具特色的优质牧草资源。但由于地处低湿地、机械操作性差,小叶章草地合理开发利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牧草收获时间和饲用方式随意性较大。  相似文献   
36.
酵母对奶牛泌乳性能及健康状况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用荷斯坦泌乳母牛40头,采用随机分组设计分为2组,进行为期70d的饲养试验,研究益生酵母对乳牛泌乳性能、血液生化指标、瘤胃降解率及瘤胃发酵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益生酵母可以明显增加乳牛干物质采食量,缓减体重下降,增加日标准奶产量2.25kg/头(P<0.05),乳脂率增加0.3%,提高了9.62%(P<0.05);血清总蛋白、甘油三酯浓度均升高,血清尿素氮下降;玉米秸的瘤胃干物质、NDF、ADF降解率在24h内均提高,牛乳体细胞数极显著下降(P<0.01)。  相似文献   
37.
以甘农5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Gannong No.5’)为材料,采用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研究了茎秆中木质素的发生、分布与沉积规律。结果表明,苜蓿茎秆中木质素的分布与生长部位密切相关,在茎秆顶端初生维管组织中仅木质部有木质素分布,随节间下移,木质素开始在初生韧皮纤维、次生木质部和髓射线中大量沉积;茎秆中存在G、S两种木质素,S木质素的发生迟于G木质素;在维管束之间,两种木质素均以"厚角组织处维管束→厚角组织间维管束"的模式沉积,但在维管束内,木质素沉积表现出异质性,G木质素沉积模式为"初生木质部导管→初生韧皮纤维→次生木质部和髓射线";S木质素沉积模式为"初生韧皮纤维→次生木质部和髓射线→髓薄壁细胞"。分析认为,紫花苜蓿茎秆中木质素特殊的沉积模式可能是其对北温带生长环境的一种适应对策。  相似文献   
38.
对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制备巨菌草(Pennisetum sp.)腐植酸和黄腐酸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硝酸、盐酸、乙酸、草酸、氨水均能降解纤维素、半纤维素或木质素从而生产腐植酸和黄腐酸,其中10.0%氨水提取巨菌草得到的腐植酸含量最高,其次为37.5%硝酸和37.5%盐酸,草酸和乙酸提取得到的腐植酸含量最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毛霉(Mucor)、根霉(Rhizopus)、青霉(Penicillium)在巨菌草腐殖质的形成中均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中根霉对木质素的降解程度最高,生成总腐植酸的含量最高。根霉发酵制备得到的总腐植酸含量是10.0%氨水提取得到的总腐植酸含量的1.45倍,毛霉发酵制备得到的总腐植酸含量是10.0%氨水提取得到的总腐植酸含量的1.29倍,而枯草芽孢杆菌和青霉发酵制备得到的总腐植酸含量比10%氨水提取得到的总腐植酸含量低。37.5%硝酸提取得到的黄腐酸含量是毛霉发酵制备得到的黄腐酸含量的1.79倍,22.5%盐酸提取得到的黄腐酸含量是毛霉发酵制备得到的黄腐酸含量的1.98倍。综上可知,生物发酵法制备得到的总腐植酸含量比化学法提取得到的总腐植酸含量要高,而化学方法提取得到的黄腐酸含量比生物发酵法制备得到的黄腐酸含量要高。  相似文献   
39.
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不同成熟阶段及品种对全株小麦营养成分和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为全株小麦应用于奶牛饲粮提供数据参考。试验采用山农22026(SN22026)和山农82567(SN82567)2个品种的小麦,样品采集期为2015年3月下旬至6月中旬。试验测定了不同成熟阶段全株小麦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淀粉、粗灰分、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及饲料相对饲喂价值,并用3头体重约500 kg的装有瘤胃瘘管荷斯坦奶牛测定了小麦瘤胃降解率。结果表明:1)蜡熟期全株小麦的DM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期(P<0.05);全株小麦的CP含量在成熟过程中逐渐减少,开花期后CP含量保持稳定;随着小麦的成熟,全株小麦的NDF、ADF和ADL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全株小麦单位DM的总能在成熟过程中呈下降趋势,泌乳净能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3)全株小麦DM、CP和NDF的有效降解率在拔节期最高,抽穗期和开花期显著降低(P<0.05),乳熟期和蜡熟期又显著升高(P<0.05)。4)全株小麦的瘤胃降解蛋白质(RDP)含量在拔节期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期(P<0.05);抽穗期显著降低(P<0.05),开花期降至最低(P<0.05),开花期后逐渐升高(P>0.10);而瘤胃非降解蛋白质含量在小麦成熟过程中逐渐下降,蜡熟期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各期(P<0.05)。由此可见,本试验2个品系全株小麦相比,仅在几个指标中有显著差异。每个成熟阶段的全株小麦饲养价值都很高,但不同成熟阶段全株小麦的营养价值、产量和瘤胃降解特性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40.
本试验旨在研究汽爆及汽爆后发酵对棉花秸秆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分别将棉花秸秆未处理(对照组)、粉碎(S组)、汽爆(SE组)、汽爆后发酵(SEF组),采用多点采样和四分法收集样品,检测棉花秸秆的总能(GE)、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木质素(ADL)、粗灰分(Ash)、钙(Ca)、磷(P)以及游离棉酚(FG)含量,并通过计算粗饲料分级指数(GI)值,综合评价不同处理对棉花秸秆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SE组和SEF组棉花秸秆CP含量较S组提高分别了10.79%和14.60%(P<0.01);SEF组棉花秸秆CP含量较对照组提高了5.40%(P<0.05)。S组、SE组、SEF组棉花秸秆EE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9.29%、61.09%、59.83%(P<0.01),SE组和SEF组棉花秸秆EE含量较S组分别提高了24.60%和23.62%(P<0.01)。SEF组棉花秸秆的GE最高,较SE组、S组和对照组分别提高了7.89%、24.56%、10.27%(P<0.01)。2)与S组相比,SE组、SEF组棉花秸秆NDF和ADF含量分别提高了10.83%、9.85%和23.94%、14.52%(P<0.01);S组棉花秸秆ADL含量最高,SE组次之,SEF组最低,各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3)经过不同处理,棉花秸秆中FG含量变化极显著(P<0.01),SEF组最低。SEF组和SE组GI值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1.60%(P<0.01)、11.58%(P<0.05),S组GI值较对照组提高了2.11%(P>0.05)。综上所述,汽爆与汽爆后发酵处理可改善棉花秸秆的营养价值,降低棉花秸秆ADL和FG含量,其中汽爆后发酵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