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09篇
  免费   1058篇
  国内免费   1465篇
林业   1145篇
农学   2159篇
基础科学   1347篇
  4446篇
综合类   20365篇
农作物   2059篇
水产渔业   595篇
畜牧兽医   3332篇
园艺   3135篇
植物保护   649篇
  2024年   351篇
  2023年   946篇
  2022年   1309篇
  2021年   1272篇
  2020年   1151篇
  2019年   1183篇
  2018年   695篇
  2017年   1043篇
  2016年   1185篇
  2015年   1245篇
  2014年   2001篇
  2013年   2079篇
  2012年   2498篇
  2011年   2396篇
  2010年   2063篇
  2009年   2090篇
  2008年   2073篇
  2007年   1854篇
  2006年   1786篇
  2005年   1666篇
  2004年   1175篇
  2003年   1167篇
  2002年   892篇
  2001年   862篇
  2000年   674篇
  1999年   508篇
  1998年   453篇
  1997年   468篇
  1996年   357篇
  1995年   307篇
  1994年   289篇
  1993年   187篇
  1992年   235篇
  1991年   210篇
  1990年   215篇
  1989年   157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2篇
  1975年   4篇
  1965年   15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17篇
  1956年   3篇
  1953年   3篇
  195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41.
日前,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栗铁申、肥料处处长李荣在北京市土肥站站长赵永志等人的陪同下,走访了平谷益达丰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及南独乐河镇新农村大棚,对平谷测土配方施肥"区域小配方"模式进行实地调研。该模式主体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对象为合作社会员(农民),技术支撑为北京市土肥工作站、平谷区农科所、适合的混配机。据悉,这是北京市第一家"区域小配方"试点,目前该模式采用秦皇岛三农现代化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的智能配肥机。自2004年国家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至今,测土、配方、施肥三位一体的技术在探索中不断完善,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技术,此次平谷"区域小配方"模式的尝试为测土配方施肥的深入开展与技术落地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42.
中迟熟杂交稻抛秧田,幼穗初期667m2追纯N0.46~1.84kg,产量随纯N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增产主要体现在植株性状改善,穗粒数增加。相同用量的不同施用期,基肥和促蘖肥不变时,表现为施足幼穗初期肥及攻穗保粒肥的产量最佳;其次,是攻壮薄穗法,前期一头轰的产量最低。两个试验都表明,中迟熟杂交稻抛秧田应重视中期适时适量补氮,以改善中后期养分供应状况,使个体生产健壮。但中期追氮应在适度退淡的基础上,用量都要适量,以667m2施纯氮1.4~1.8kg较适当。  相似文献   
943.
在机插稻和人工移栽稻两种种植方式下,笔者研究了施用硅肥与不施用硅肥处理之间水稻的产量、株型、倒伏情况和效益等差异,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硅肥比不施用硅肥处理增产3.22%~4.08%;施硅后水稻基部节间缩短,倒伏比例减少,净增收39.19~49.49元/667m2,起到了增产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4.
硅肥对甘蔗叶片一些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探讨了硅肥对甘蔗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尤其对上部叶和下部叶进行比较,测定了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叶面积指数、叶片的夜间光合产物输出量。结果表明:施硅能增加甘蔗的叶绿素含量,尤其是下部叶的叶绿素含量;能提高下部叶的硝酸还原酶活性;能延长叶片的功能期,增加群体叶面积系数;增加了中下部叶片的夜间光合产物输出量。传统上对于甘蔗生理生化性状的研究一般都是取 1叶进行测定,本研究发现硅肥对于甘蔗上下部叶作用的差异性,有必要对甘蔗下部叶作更多的研究;在甘蔗生产中有剥除老叶习惯的地方,施用硅肥之后,可以多留1片叶。  相似文献   
945.
周毅 《水产学报》2002,26(1):21-27
对四十里湾养殖海区一些双壳贝类和藻类收获时的化学组成和有机净生产量进行了分析,不同双壳贝类软体有机碳含量差别不大,而N含量差异较大,栉孔扇贝软体N含量最高(12.36%),而牡蛎,毛坩相对较低(8%-9%),贻贝和菲律宾蛤仔贝壳N含量最高,为0.55%和0.56%,而栉孔扇贝壳则较低(0.1%),且贝壳,C,N,P在扇贝C,N,P总含量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2%,7.5%和6.9%,海带和石莼元素组成说明海区营养元素N的不足,海带的不同部位N含量差别很大,且在不同海区有较大变化,贻贝贝壳C,H,N和P含量在整个贻贝中占有相对大的比例,分别为30.4%,30.2%,31.8%,29.6%,菲律宾蛤仔,长牡蛎和中国蛤蜊等贝类贝壳中这些元素的相对含量也较高,布扇贝贝壳却较低,四十里湾海区每年因贝类和藻类的养殖,海区将至少减少850tN和78tP,其中贝壳的营养损失占据着相当比例,在海水交换受到一定限制,营养不很丰富,海区,养殖生物收获本身也会对海区的营养状况产生影响,根据贝壳N,P的含量,笔者认为在营养不很丰富的沿岸海区,贻贝,牡蛎最好不养或尽可能少养。  相似文献   
946.
不同种类钾肥对烤烟生长过程中几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不同种类钾肥和组合对烤烟生长过程中硝酸还原酶(N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蔗糖酶(INV)、根系ATP酶活性和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钾肥和生物钾肥都能够提高烟株的NR活性,促进烟株早期对氮素的吸收,提高SOD活性,增强根系活力,促进INV和ATP酶活性的提高。其中生物钾肥有利于促进烤烟生长前期根系活力的提高,有机钾肥能促进生长后期的根系活力的提高。以KNO3为基础的钾肥处理比以K2SO4为基础的钾肥处理更能促进烟株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47.
随着豆禾混播和间套作的逐渐普及,混合饲草品质的近红外检测需求不断增加,但目前国内还缺乏适宜于检测混合青贮饲料的近红外模型。本研究采集了苜蓿玉米套作系统的青贮饲料样品,并尝试使用玉米青贮的近红外模型预测此类青贮玉米和少量苜蓿混合青贮饲料的化学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结果表明只有干物质(DM)和粗蛋白(CP)的预测精度达到要求,其他化学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指标均不适宜直接用青贮玉米的模型预测。提示在实践中亟需建立豆禾混合饲草的近红外预测模型,同时要进一步提高青贮饲料模型发酵品质指标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948.
针对油菜直播机常用外槽轮排肥器排肥稳定性和均匀性不足及各行一致性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四头螺旋双行排肥器。分析了肥料颗粒在螺旋排肥中的运动特性,确定了排肥螺旋螺距范围和临界转速,运用EDEM仿真分析得出排肥螺旋头数为四头和螺距为24mm时,排肥器具有最佳的排肥性能;开展了排肥螺旋转速对排肥器排肥性能影响和不同肥料适应性的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排肥速率随排肥螺旋转速增大而增加,单行排肥速率为461.19~1328.57g/min,排肥均匀性变异系数随排肥螺旋转速增大而变小,在转速大于30r/min时,排肥均匀性变异系数小于6.5%,总排肥量稳定性变异系数和双行排肥量一致性变异系数均小于2.2%;同时研究表明一器双行四头螺旋排肥器能适应广泛应用的不同类型油菜直播常用复合肥,3种试验肥料排肥均匀性变异系数均满足施肥标准,总排肥量稳定性变异系数和双行排肥量一致性变异系数均低于3.3%。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理论施肥量为28.87kg时,一器双行螺旋排肥器实际施用量与理论施用量相对误差为2.33%,排肥均匀性变异系数为6.73%,双行排肥量一致性变异系数为1.98%。试验结果满足油菜直播生产施肥要求,可为油菜直播排肥器的结构改进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9.
新疆心连心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近年来开展悬浮态液体肥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覆盖作物面积不断增大、产品配方逐年增加、产品稳定性和效果持续提升,为新疆农业智能水肥一体化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本文对悬浮态液体肥生产技术简要论述分析,旨在进一步扩大液体肥知名度,推动悬浮态液体肥的发展.  相似文献   
950.
华北平原潮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改革开放40多年来该区农业经历了以高水肥投入为主要特征的集约化进程,相应的氮淋失导致的面源污染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加剧。本研究针对华北平原潮土为主要类型的粮田,对过去40多年间主要研究文献进行全面分析,梳理氮肥和水分投入与氮淋失之间的定量关系,比较主要农田管理措施对氮淋失的阻控效果及其机理,以期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提供决策支持。研究发现,氮肥和灌溉是影响华北平原潮土区粮田氮淋失的主要因素,其中氮淋失与氮盈余量之间呈指数关系,比与施氮量的指数关系更显著。基于机器学习的随机森林回归模型能够考虑包括施肥、灌溉、土壤条件和气象等多因素对氮淋失的影响,未来在定量预测中有较好前景。同等氮肥投入条件下,由于氮供应与作物吸收契合度高,有机无机配施能显著降低氮淋失。以缓控释肥、尿酶和硝化抑制剂为代表的肥料增效剂可以降低约1/3的氮淋失,值得重点推广应用。秸秆还田可以实现包括提高土壤有机物和微生物氮库、增加无机氮缓冲容量等综合效益,有利于降低氮淋失风险(降低比例达10%),但免耕的阻控效应较低且呈现较大不确定性。调整种植制度、休耕、间作套种和种植填闲作物等措施会影响粮食产量,推广过程中应慎重。氮淋失的阻控效果更多受到社会、经济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今后应采取包括生态补偿等手段发挥农民主动性,从政策和法律法规层面创造实施氮淋失阻控措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