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77篇
  免费   363篇
  国内免费   574篇
林业   1365篇
农学   557篇
基础科学   1117篇
  1076篇
综合类   5232篇
农作物   500篇
水产渔业   283篇
畜牧兽医   1534篇
园艺   444篇
植物保护   906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250篇
  2022年   361篇
  2021年   378篇
  2020年   339篇
  2019年   392篇
  2018年   209篇
  2017年   370篇
  2016年   439篇
  2015年   426篇
  2014年   616篇
  2013年   540篇
  2012年   650篇
  2011年   685篇
  2010年   681篇
  2009年   640篇
  2008年   706篇
  2007年   599篇
  2006年   502篇
  2005年   514篇
  2004年   369篇
  2003年   384篇
  2002年   383篇
  2001年   315篇
  2000年   267篇
  1999年   228篇
  1998年   233篇
  1997年   199篇
  1996年   207篇
  1995年   186篇
  1994年   182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112篇
  1991年   121篇
  1990年   112篇
  1989年   92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4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究水稻在不同土壤上的镉吸收转运动态特征。  方法  选择我国轻中度镉超标水稻土红砂泥(普通铁聚水耕人为土)和油泥土(普通铁渗水耕人为土),采用盆栽试验种植水稻,分别在水稻幼苗期、分蘖中期、孕穗中期和成熟期分析不同器官镉累积的动态特征。  结果  水稻种植前油泥土CaCl2提取态镉浓度(0.02 mg kg?1)比红砂泥(0.15 mg kg?1)低86.7%,导致苗期至分蘖中期油泥土水稻植株体内镉的平均累积速率(0.09 μg plant?1 d?1)比红砂泥(0.32 μg plant?1 d?1)低71.9% ,但分蘖中期至孕穗中期油泥土水稻植株体内镉平均累积速率(0.038 μg plant?1 d?1)比红砂泥(0.073 μg plant?1 d?1)低47.9%,表明分蘖中期之前是土壤类型影响水稻植株体内镉积累的关键期。到了成熟期,由于红砂泥上水稻植株体内镉向糙米的分配比率(11.0%)低于油泥土(16.6%),加之两种土壤上成熟期水稻植株体内镉累积量均下降,且红砂泥上水稻植株体内镉累积量下降率(28.9%)高于油泥土(18.2%)。油泥土水稻糙米镉累积量比红砂泥低44.4%。  结论  土壤差异除了通过影响土壤有效态镉浓度而影响水稻对镉的吸收外,也通过影响水稻植株体内镉的转运过程,进一步影响糙米镉含量。  相似文献   
992.
“3S”技术在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野外核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野外工作中的不确定性、提高野外核查的准确性和效率,笔者结合多年外业工作经验,总结了基于"3S"技术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野外核查方法,并以太湖流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为例,介绍了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野外核查工作中数据来源、前期准备、野外核查、内业整理等方面的具体工作。实践表明,采取基于"3S"技术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野外核查工作方法,有助于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93.
一种测定土壤崩解动态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东  王道杰  陈晓艳  陈舜 《土壤》2013,45(6):1137-1141
土壤崩解性是土壤抗侵蚀能力研究的重要内容。蒋定生设计的土壤崩解仪,极大地促进了土壤崩解研究进程,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浮筒校正难、不能完全反映土壤崩解的动态过程等问题。针对原有测试方法中存在的局限性,本文在北川震裂带土壤抗侵蚀能力测试研究中,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土壤崩解性测试方法,改进后的测试方法操作简单、应用范围广,且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整个崩解动态过程,崩解系数计算物理意义明确,并且可以根据实验需求设置相应的测试精度。  相似文献   
994.
为评估文蛤生态容量,实验根据动态能量收支理论,基于R语言构建了文蛤动态能量收支模型,采用线性与非线性回归法估算模型参数,通过对比围塘环境下文蛤壳长、湿重、软体部湿重的实测值与模拟值验证模型,并应用于模拟黄海海域滩涂区文蛤的生长过程。结果显示,文蛤模型主要参数形状系数、阿伦纽斯温度系数和单位体积结构物质所需能量分别为0.57、9 278 K和2 056 J/cm3;实测与模拟的文蛤壳长、湿重和软体部湿重相关系数R2平均为0.996,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平均误差为3.58%;如东沿海区域6月实测文蛤软体部干重为0.48 g,壳长3.12 cm,模型模拟的软体部干重、湿重和壳长分别为0.476 g,6.6 g和3.2 cm。研究表明,实验构建的文蛤动态能量收支模型的准确度较高,可真实地反映出文蛤在自然水域中的生长过程,为评估文蛤生态容纳量及构建文蛤相关的生态系统模型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95.
云贵高原岩溶地区生态气候类型区划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动态逐步聚类方法进行气候类型区划,较好地综合了多种气候,地理和生态因素,避免了只考虑了几个经验性气候要素作为区划指标的某些弊端,使区划结果更客观定量,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对种植在30°和45°边坡条件下、生长期为1年的垂穗披碱草和芨芨草进行的野外原位动态拉拔试验,分析了试验区所种植的2种草本植物在不同坡度条件下株高、地径、须根数、根长、分蘖数等生长量指标与其抗拔力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植物株高对其抗拔力影响相对较为明显,即当株高达到一定高度时,植物的护坡效果得以较好地发挥出来;两种坡度条件下植物生长量指标存在一定差异,产生该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不同边坡土体中水分含量不同。植物根系抗拔力与作用时间之间的动态变化过程可划分为初始、中间和最终3个阶段,不同坡度条件下同种草本的抗拔力存在差异,相同坡度条件下不同草本的抗拔力亦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97.
利用大型水盐运动模拟土柱研究了在田间气候作用下作物 (小麦 玉米连茬种植 )生长对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研究并建立了土壤水盐运移的数学模型 ,就模型所需的饱和导水率、水力传导度、水分特征曲线、水动力弥散系数进行了室内外测定 ,并对数学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对四个土柱的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数据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 :数值模拟结果和实测数据比较 ,除个别点有一定偏离之外 ,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拟合效果比较理想 ,说明该模型用于模拟种植作物条件下粉砂壤质土壤的水盐运移是实际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8.
为了提高鱼明胶的凝胶特性,本试验采用动态高压微射流(DHPM)协同谷氨酰胺转氨酶(TG)交联(DHPM-TG)技术对鱼明胶进行复合修饰。结果表明,鱼明胶的亮度、特性粘度和胶融温度均随着TG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凝胶强度和硬度先增大后减小。与TG修饰技术相比,DHPM-TG复合修饰技术可显著提高鱼明胶的特性粘度、胶融温度、凝胶强度以及胶体的硬度和咀嚼性。此外,环境扫描电镜结果表明,DHPM-TG制备的鱼明胶胶体结构更加致密。综上,DHPM-TG复合修饰显著改善了鱼明胶的凝胶特性,为生产可替代哺乳动物明胶的高品质鱼明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9.
"3S"技术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中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乃世界之最,在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区,利用“3S”技术进行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的应用研究与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认为,对于较大区域的水土保持监测,应采用宏观、中观和微观相结合,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和GPS相结合的方法。在宏观监测方面,采用中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监测水土流失的强度、面积、分布和发展趋势;在中尺度监测方面,利用航空遥感影像或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动态监测;在微观监测方面,利用GPS技术监测微地貌的变化如沟头前进、沟底下切、沟岸扩张的速度等指标来监测土壤侵蚀情况。  相似文献   
1000.
哒螨酮在菜用大豆上残留动态及安全使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监测菜用大豆中哒螨酮的残留量及科学、安全使用哒螨酮防治菜用大豆的害螨害虫,采用气相色谱法(Gc.ECD)及田问试验方法,研究了菜用大豆中哒螨酮残留量定量检测方法及哒螨酮在菜用大豆上的残留消解动态,并对其安全使用技术进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菜用大豆中哒螨酮残留量定量检测方法的添加回收率为88.8%~94.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2%~4.7%,最小检测量为0.01 ng,最低检出浓度为0.005mg·kg-1,该分析方法简便、准确,能满足实际样品分析要求.哒螨酮在菜用大豆上的原始沉积量因不同施药处理有所差异,残留消解动态符合C=A·ekt的指数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为0.964 8~0.995 3(P<0.01);2004年、2005年晚季及不同施药处理的消解速率基本一致,消解系数(|k|)为0.181 0~0.203 9,半衰期(T1/2)为3.4~3.8 d,消解99%所需时间(T0.99)为22.6~25.4 d.在菜用大豆上按常规施药方法施用有效成分为84.38 g·hm-2的哒螨酮,施药1次及问隔期7 d连续施药2次,末次施药后18 d残留量均<0.1 mg·kg-1,平均残留量分别为0.054 mg·kg-1、0.059 mg·kg-1,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符合日本规定的MRL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