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2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9篇
  1篇
综合类   16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008年春节期间,受西南暖湿气团和北方冷空气的共同影响,我市予1月25~29日、2月1~2日出现了暴雪天气。据市气象资料统计,1月25~29日雨雪量49.6mm,最大积雪18c;2月1~2日雨雪量15.1mm,累计最大积雪23em,降雪量之大、持续时间之长为历年之最,而且出现冰冻,对农业生产尤其是蔬菜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据初步统计,我市大棚等设施倒塌100多万m2,  相似文献   
22.
胡皓  梅笑冬  许新田  张潇予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879-14882,14968
利用实况观测资料、NCEP 1°×1°6 h再分析数据,对2009年11月9~11日陕西近20年最大区域性暴雪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讨论天气尺度及中尺度系统在促进暴雪形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此次暴雪是由高空西风槽、中低层切变线、西南急流及地面倒槽、地形共同影响所致。700 hPa切变线使南下冷空气与西南急流在陕西交汇,且700、850 hPa分别有西南急流和偏东急流带来充沛水汽;地面有东北冷空气侵入,既对暖空气起抬升作用,同时配合陕西地形作用加强了地面中尺度辐合带的形成,为暴雪产生提供了有力的动力机制条件。  相似文献   
23.
“0911” 华北暴雪微物理降水形成机制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0911”华北暴雪微物理降水形成机制,使用带有详细微物理过程的ARPS模式对本次天气过程进行三重嵌套模拟,对2个强降水中心的39项微物理过程转化率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本次暴雪产生的主要微物理降水形成机制是贝吉龙过程和凝华增长.强降水中心自然引晶充分,水汽凝结成云水过程的强弱决定了强降水中心的贝吉龙过程和凝华增长过程的强弱.水汽凝结峰值发生在6km高度-15℃~-20℃温度区间内,由于此温度区间水面和冰面饱和水汽压差较大,因而导致了6km高度附近贝吉龙过程和凝华增长过程非常强烈,温度场和微物理过程的特殊配置是导致本次暴雪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4.
白华  熊群峰  孙莹  马鑫  王浩 《安徽农业科学》2013,(22):9370-9372
应用常规天气图、探空、卫星云图等观测资料,对辽宁省2012年3月4~6日和4月2~3日2次雨雪天气的水汽、热力、动力条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过程冷空气南下时低层均有西南涡配合,先有暖湿气流北上,之后冷空气南下,把暖湿气流抬升,700、850hPa在38°~45°N有低涡和暖切变,暖湿气流在切变线的南侧产生辐合;有明显的锋区,大气斜压性强.不同之处表现为第1次暴雪期间,西南涡沿江淮切变线东移至山东半岛,西南涡东移北上先于蒙古低涡影响辽宁,冷空气为偏北路径;前期水汽来源于华南沿海,后期来源于日本海地区;而在第2次暴雪期间,西南涡位于四川盆地,稳定少动,蒙古低涡到达华北地区,与华北切变线合并后,东移至山东半岛,南端与西南涡南北叠加,经向度加大;水汽来源于孟加拉湾地区.当O℃层高度低于950 hPa、地面气温在0℃上下、1 000 hPa温度低于2℃、925 hPa温度低于-2℃时,是降水性质雨雪转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5.
利用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和NCEP 6 h 1次的1°×1°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1月发生在河南省的2次区域暴雪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暴雪过程背景形势场相似,都产生在500hPa高空槽东移、中层强盛西南气流形势下,配合低层偏东风切变线和地面冷空气的扩散作用。中层西南气流和底层偏东气流辐合的位置与大暴雪区域对应良好。降雪时整层大气湿度饱和,中低层具有弱的逆温层。同时地形的抬升作用,对局地特大暴雪的产生有贡献。2次过程降雪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中层气流辐合位置不同。降雪过程中600~700 hPa上辐合中心强度越强,对应降雪强度越大。垂直速度场上升运动区与主要降雪区域对应良好。700 hPa暖平流与925 hPa冷平流叠加区域即为产生大暴雪落区。风速辐合越大,对应降水越强。  相似文献   
26.
《中国奶牛》2009,(11):1-1
11月中旬以来,北京、河北、陕西中北部、山西中南部、河北南部、河南中北部和山东西部都出现了暴雪。降雪区域累计降雨量有25至45毫米.部分地区达到50至60毫米。此次罕见暴雪中.过程最大降雪量出现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达到94毫米,创下有气象记录上百年以来最大值。中央气象台气象专家初步估算。河北、山西、河南等地的暴雪过程整体已达60年一遇标准.局部地区达百年一遇标准。根据同家卫星气象中心遥感应用的多源卫星监测显示,山西、宁夏等地积雪覆盖率几乎达到100%。  相似文献   
27.
2008年低温暴雪对枇杷北缘地区生产造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8年我国南方罕见的长期低温、暴雪天气以及霜冻给枇杷生产带来了产重的影响,特别是枇杷栽培的北缘地区。笔者查阅了江苏省气候资料,低温、暴雪及此后的冰冻、霜冻是造成2008年枇杷减产的主要零周。江苏省苏州市东山镇、金庭镇、张家港市、无锡市、上海市、浙江省余杭市等地的枇杷冻害情况表明:1.低温暴雪天气对2008年的枇杷产量造成较大影响;2.品种之间抗毫牲差异明显;3.地形对枇杷冻害影响明显;4.不同管理水平和树势冻害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28.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等资料,运用天气学分析和物理量场诊断分析,对2007年3月3~5日东北特大暴风雪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南方气旋东移北上和500 hPa南北两支高空槽的合并。强暴雪形成的动力机制是高层辐散与低层辐合相配置导致的强上升运动,以及中低层深厚的正涡度的产生和维持。水汽来源是由700 hPa偏南低空急流携带东海和南海2个源地的充沛水汽抵达东北地区。强降水落区与850 hPa正涡度和200 hPa正散度大值区相一致,同时温度平流的强弱及冷暖过渡带位置能够很好地反映降水的强度及落区。  相似文献   
29.
张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829-16830
从大尺度环流背景、云图、数值预报着手,对2007年3月4日朝阳全区大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探讨此类灾害性天气过程的天气成因及发生、发展机理。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雪的产生是在稳定的天气尺度环流背景下,高空槽与地面倒槽相互作用的结果。西南—华北东北部—东北地区南部有低空急流,是形成大暴雪天气的主要条件之一,为这次暴雪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供应。日本降水预报产品准确率较高,对朝阳地区强降雪天气的预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0.
为研究桑树叶片生物活性物质1-DNJ的杀虫作用机理,以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为研究对象,利用桑树叶片提取物1-DNJ饲喂小菜蛾3龄幼虫,研究1-DNJ对小菜蛾拒食、触杀、胃毒和生长等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DNJ处理后,小菜蛾48 h和72 h的拒食率分别是93.33%和89.25%,拒食中浓度为0.34 g/L和0.58 g/L。同时,1-DNJ对小菜蛾幼虫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抑制,小菜蛾化蛹率随着1-DNJ浓度增加而显著下降,但对小菜蛾的蛹重作用不大。1-DNJ对小菜蛾的触杀和胃毒作用效果没有拒食和生长抑制的作用明显。结果说明,桑树叶片中的1-DNJ主要通过拒食作用影响小菜蛾生长,进而达到防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