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9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9篇
  13篇
综合类   6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21.
22.
经调查分析研究,堵河源自然保护区有昆虫1 456种,隶属23目192科。鳞翅目502种,占34.48%,鞘翅目436种,占29.95%,膜翅目、双翅目、半翅目、同翅目分别占7.42%,7.35%,7.07%,5.84%。其余17目115种,占7.89%。有大量可开发利用天敌昆虫、观赏昆虫、药用昆虫和食用昆虫。保护区所在的竹山县,利用肚倍蚜培植的肚倍,年产1 200 t,产值近亿元。  相似文献   
23.
不同结构滴灌双向流道灌水器抗堵性能对比试验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该文开展滴灌双向流道抗堵性能研究,以提高灌水器对含沙率较高的地表水源的适应性。试验浑水含沙率为30 g/L,经20次浑水试验,设置3种结构参数不同的双向流道灌水器(1#,2#,3#),并对比迷宫式流道灌水器的水力性能和抗堵性能。结果表明:1#、2#、3#双向流道浑水流量分别为清水流量的77.44%,83.35%,85.43%,而迷宫式流道在12次试验后完全堵塞。双向流道灌水器与迷宫式流道灌水器的水力性能及抗堵性能差异显著,且双向流道的水力性能及抗堵性能均优于迷宫式流道;双向流道水力性能越好,抗堵性能越差;流道形式及结构参数是影响灌水器水力性能及抗堵性能的重要因素。试验结束后,观测流道泥沙沉积情况,发现泥沙沉积程度由前段(进口)到后段(出口)逐渐减少;采用电子显微镜分别获取流道前段、中段和后段沉积泥沙样品扫描图像,利用Image Pro Plus 6.0软件分析沉积泥沙样品的粒径组成,发现沿流道方向,粒径(29)0.03 mm的泥沙颗粒质量分数逐渐减小,粒径(27)0.005 mm的泥沙颗粒质量分数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流道沉积泥沙中粒径(27)0.03 mm的颗粒质量分数占92.23%~97.89%,此粒径范围的泥沙颗粒更易在双向流道内沉积,引起堵塞。  相似文献   
24.
李元灵    王军朝    陈龙    刘建康    杨东旭    张佳佳   《水土保持研究》2018,25(6):397-402
帕隆藏布流域山高谷深、构造强烈、冰川广布,区域内冰川泥石流数量多、规模大、分布密、暴发频率高。2016年9月5日,流域内几条泥石流集中暴发,造成较为严重的财产损失,并阻碍了G318国道的正常通行。为研究本次群发性泥石流的成因,指导泥石流的监测预警工作,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泥石流的地形地貌条件、物源条件、水热条件。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发泥石流的沟谷具有良好的地形条件,流域高差大,沟道纵比降大,尤其沟谷上游因冰川作用而形成的冰蚀围谷利于水源、物源的聚集。泥石流以沟源处的松散冰碛物为主要物源。此外,北岸比通沟泥石流因沟岸崩滑物源丰富、沟道狭窄,形成多处堵点,产生堵溃放大效应。南岸赤担隆巴泥石流则沟道宽缓,崩滑物源较少。本次群发性泥石流的诱发因素主要为强降雨。泥石流暴发前两日出现强降雨,使得沟内松散物质含水量增加,趋近饱和,稳定性降低。泥石流暴发当日再次出现强降雨,直接激发了泥石流。经对暴发当日小时雨量分析,认为比通沟泥石流由凌晨2点的集中降雨启动,但由于沟道堵塞严重,龙头数小时后才到达沟口。赤担隆巴由当日11点的集中降雨启动,随后顺沟下泄,堆积于老扇之上,形成灾害。经分析,沟口观测的激发本次泥石流的小时雨量为3.3~3.6 mm,推测主要形成区激发泥石流的小时雨量为7.6~8.3 mm。  相似文献   
25.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靖吴油区进入中高含水期,油藏堵塞由单一的无机垢堵塞逐渐转变为无机-有机垢堵塞,主力油层层间层内矛盾日渐突出,常规暂堵酸化措施控含水效果逐年变差,出现增液不增油的现象。针对油井酸化措施后出现的问题,研究了既能有效地封堵高出水层,同时又可以解除低渗层污染的综合工艺措施。通过分析不同区域堵塞特征,针对性开展了酸液体系优化,形成了以胶束酸为主的土酸体系;优化了适应性更强的"分浓度,组合粒径"多轮次注入暂堵酸化工艺;同时开展了分层暂堵酸化的技术试验。通过187口井的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控水增油效果,为靖吴油区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6.
利用1998~2005年资料对堵河流域面雨量、流域内主要水文站点的流量及堵河下游的黄龙滩水库坝前水位等气象水文要素进行全面分析,给出了堵河流域致洪暴雨标准,分析堵河流域致洪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和环流形势特征。结果表明:①堵河流域致洪暴雨主要为连续性强降水,具有持续时间长的特点。②堵河中上游的西南部及竹溪泉河、竹山官渡河地区对流域降水贡献最大,其次是竹溪河地区。③堵河流域致洪暴雨发生的有利环流特征为:西太平洋副高位置适合;700 hPa在副高和大陆高压间形成东北~西南向幅合带,西南地区低涡发展东移;850 hPa高原南部低值系统发展并逐日东移至重庆地区,在堵河流域附近形成低涡或切变。物理量场特征为:暴雨前高原地区及堵河流域以南地区增暖明显,影响冷空气以偏东路径为主;暴雨925~500 hPa在30~40°N为NEE~SWW走向的等θse密集带,水汽辐合逐渐有利于堵河流域暴雨的发生。  相似文献   
27.
陇东油田调剖技术经历了单井调剖、井组区块调剖和油藏整体调剖3个阶段,根据发展现状,提出了配套技术及工艺改进措施。研究油藏的渗流规律,掌握了655口井见水方向,根据不同类型窜流通道,优选出适合的堵剂体系,针对油藏物性特点调整段塞设计及用量,应用PI决策技术和IPI值进行选井。从2005年推广堵水调剖技术以来,共完井208口,其中对应油井1139口,见效井519口,累计增油51907t,单井含水率最大降幅达到60%,为陇东油田后期稳产起到了重要技术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8.
微灌系统堵塞原因和抗堵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灌是节水灌溉技术中效率最高的一种,但微灌系统的灌水器极易堵塞,严重影响该系统的正常工作。主要从灌溉水源、灌溉方式、灌水器构造3方面分析微灌系统堵塞的原因,并从灌水器构造、灌溉水化学处理、灌溉系统管理3方面探讨抗堵方法,以期解决微灌系统的堵塞问题,提高微灌系统的灌水效率。  相似文献   
29.
在使用传统的屏蔽暂堵技术时,由于受到储层的非均质性及制粉工艺的限制,仅用刚性颗粒很难达到理想充填效果。研制了一种不依赖储层渗透率的广谱型屏蔽暂堵剂 Nonsel Seal,介绍其基本组成,并通过室内试验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Nonsel Seal 是由架桥颗粒 AST、充填颗粒 FILLER 及增黏剂 VIS组成的复合暂堵剂,根据使用温度极限的不同,分为3个系列产品 Nonsel Seal100、Nonsel Seal120及Nonsel Seal150,耐温极限分别为100℃(适用于低温井段)、120℃(适用于中温井段)和150℃(适用于高温井段)。研究表明,该暂堵剂具有具有良好的自然降解、承压封堵性能,且对储层的伤害较低,具有较好的储层保护性能。  相似文献   
30.
在修井作业中,因井下地层压力亏空常常导致大量修井液进入储层,从而造成对储层不同程度的伤害。有效控制修井液进入储层的漏失量是储层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这就要求选用有效的暂堵剂建立井筒液柱实现过平衡压井。对BIO PERFOR暂堵液体系基本配方的承压指标、酸溶、储保、综合性能以及高温配方所需破胶时间等5个方面进行了室内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良好的暂堵效果,储保效果优,配套的隐形酸完井液对该体系具有辅助破胶功能,且耐高温配方具有自行破胶和易于破胶的特点。BIO PERFOR暂堵液体系应用在一油田5口井修井作业过程中获得成功,暂堵储保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