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66篇 |
免费 | 98篇 |
国内免费 | 49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69篇 |
农学 | 736篇 |
基础科学 | 143篇 |
218篇 | |
综合类 | 3802篇 |
农作物 | 330篇 |
水产渔业 | 51篇 |
畜牧兽医 | 398篇 |
园艺 | 968篇 |
植物保护 | 14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4篇 |
2023年 | 113篇 |
2022年 | 153篇 |
2021年 | 167篇 |
2020年 | 148篇 |
2019年 | 125篇 |
2018年 | 83篇 |
2017年 | 138篇 |
2016年 | 185篇 |
2015年 | 198篇 |
2014年 | 330篇 |
2013年 | 340篇 |
2012年 | 495篇 |
2011年 | 455篇 |
2010年 | 445篇 |
2009年 | 436篇 |
2008年 | 455篇 |
2007年 | 388篇 |
2006年 | 338篇 |
2005年 | 331篇 |
2004年 | 255篇 |
2003年 | 188篇 |
2002年 | 146篇 |
2001年 | 137篇 |
2000年 | 92篇 |
1999年 | 99篇 |
1998年 | 99篇 |
1997年 | 70篇 |
1996年 | 64篇 |
1995年 | 80篇 |
1994年 | 61篇 |
1993年 | 54篇 |
1992年 | 56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36篇 |
1989年 | 35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3篇 |
1965年 | 2篇 |
1963年 | 2篇 |
1957年 | 7篇 |
1953年 | 3篇 |
1952年 | 2篇 |
195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991.
为了建立一套快速鉴定甜菜品种纯度和真实性的实验体系,对DNA的提取、检测、PCR反应体系、程序、电泳以及显影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优化, 最终确立了一套简单、快速、节约、污染小的甜菜品种纯度和真实性的鉴定体系。该方法使用96孔PCR板,利用碱裂解法提取干种子(或者叶片干粉)DNA;使用无毒的Gelred替代致癌性的EB,利用λ DNA检测提取样品DNA的浓度; PCR反应的体系为5μL,使用多重PCR替代单一PCR;PCR反应程序为94℃变性15s,退火15s,72℃延伸30秒,30个循环,最后72℃延伸5min; PCR产物的分离使用8%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最后使用快速银染法对电泳后的聚丙烯酰胺凝胶进行显影。利用优化后的程序,一个成熟的实验室操作人员只需一天就可以完成192份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992.
白菜型冬油菜叶片结构和光合特性对冬前低温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白菜型冬油菜在冬前低温下叶片结构特征、光合作用特性及其抗寒性,本研究在0℃和–7.6℃自然低温条件下,选用白菜型冬油菜品种陇油7号(超强抗寒)和天油4号(弱抗寒),测定并比较其叶片气孔性状、解剖结构和光合、荧光参数的日变化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冬前温度下降,2个白菜型冬油菜叶片气孔密度、气孔面积、气孔周长、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厚度均变小,细胞间隙变大,叶片变薄;P_n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无光合"午休"现象;叶片的P_n、G_s、T_r和CE均降低,而C_i均升高,说明是非气孔限制引起P_n降低。白菜型冬油菜在冬前低温条件下发生了光抑制现象,表现为F_m和F_v/F_m下降,F_o上升。与超强抗寒品种陇油7号相比,弱抗寒品种天油4号叶片气孔密度和气孔面积均较大,气孔总周长较长,叶片较厚,P_n、F_m和F_v/F_m均较高,说明冬前低温条件下,天油4号光合能力较强,光抑制程度较弱。白菜型冬油菜在冬前低温条件下的叶片气孔密度越大、气孔面积越大、气孔周长越长、叶片及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越厚,光合能力越强,地上部生长越旺盛,品种抗寒性越差。本研究为冬油菜抗寒种质创新和育种提供了部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93.
新疆小麦品种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基因等位变异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给新疆选育低PPO活性的小麦品种以及进行面制品色泽的改良提供依据,利用PPO基因的功能标记 PPO18、 PPO16和 PPO29,检测了252份新疆小麦品种(系)(包括农家品种、国内外引进品种和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育成品种)中2A和2D染色体上PPO等位基因 Ppo-A1a(高PPO活性)、 Ppo-A1b(低PPO活性)、 Ppo-D1a(低PPO活性)和 Ppo-D1b(高PPO活性)的分布.结果表明,含有 Ppo-A1a、 Ppo-A1b、 Ppo-D1b和 Ppo-D1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69.0%、31.0%、13.1%和86.9%,以 Ppo-A1a和 Ppo-D1a基因型为主;两个PPO基因的等位基因组合 Ppo-A1a/ Ppo-D1b(高PPO活性)、 Ppo-A1a/ Ppo-D1a(中等偏高PPO活性)、 Ppo-A1b/ Ppo-D1b(中等偏高PPO活性)和 Ppo-A1b/ Ppo-D1a(低PPO活性)的分布频率依次为9.9%、59.1%、3.2%和27.8%.总体来看,新疆小麦品种PPO活性中等偏高的材料最多.农家品种、引进品种和育成品种的PPO活性基因分布频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具有 Ppo-A1b/ Ppo-D1a等位基因组合类型(低PPO活性)的分布频率依次为21.3%、33.3%和27.1%.共检测出了70个具有 Ppo-A1b/ Ppo-D1a等位基因组合类型(低PPO活性)的品种(系),并且新疆育成的冬小麦品种(系)携有 Ppo-A1b/ Ppo-D1a等位基因组合类型(低PPO活性)的数量比春小麦要多,可在培育低PPO活性品种时作为杂交亲本利用. 相似文献
994.
995.
为分析簇毛麦6VS导入小麦背景后对品质的影响,利用普通小麦-簇毛麦T6VS·6AL易位系和地方品种辉县红构建的一套小麦F8重组近交家系(RIL)群体,通过分子标记结合白粉病抗性鉴定,筛选出66个包含和94个不包含T6VS·6AL的纯合家系,并分别组成两个亚群体,于2005-2006年分别在江苏南京和河南郑州通过随机区组设计(各3个重复)进行14个品质性状差异比较.结果表明,3对高分子量麦谷蛋白基因在群体及其两个亚群体中均符合1∶1分离.方差分析发现,T6VS·6AL亚群体面粉平均吸水率、面团稳定时间、最大抗延阻力和50 mm处抗延阻力均显著高于非T6VS·6AL亚群体,揭示该易位系对这些性状表现正向效应;T6VS·6AL亚群体籽粒平均容重、面粉峰值黏度和面团弱化度显著低于非T6VS·6AL亚群体,揭示该易位系对这些性状具有负向效应,而T6VS·6AL亚群体面粉平均蛋白质含量、干面筋、湿面筋、出粉率、形成时间、拉伸面积和延伸度与非T6VS·6AL亚群体无显著差异,揭示该易位系对这些性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96.
试验结果表明,不论硫甙含量高低,白菜型黑籽油菜皮壳率约为19%,黄籽为14%。普通油菜的种胚和种皮的硫甙含量分别占种子硫甙含量的96%和4%,优质油菜的种胚和种皮的硫甙含量分别占种子硫甙含量的89%和11%。种子和种胚中以3—丁烯基硫甙为主,种皮中则以3—了烯基硫甙和2—羟基—3—丁烯基硫甙为主。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以栽培稻品种粤香占为受体亲本,利用杂交、回交和微卫星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以高州普通野生稻为供体亲本的水稻单片段代换系群体。该群体由20个编号的9个单片段代换系构成。这9个单片段代换系分别分布在水稻的第1、2、3、10和11染色体上,代换片段长度为8.1~23.8cM,总长度为152.7cM,平均长度为17.0cM,代换片段对水稻基因组的覆盖总长度为136.1cM,覆盖率为7.5%。构建以高州普通野生稻为供体亲本的水稻单片段代换系,为发掘和利用高州普通野生稻的有利基因提供了理想的试验材料,为进一步开展高州普通野生稻的遗传研究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00.
普通白菜杂种优势与配合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不结球白菜亚种、普通白菜变种中的南京矮脚黄雄性不育两用系和短白梗、亮白叶、苏州青及矮抗青四个自交系,采用完全双列杂交D_1设计进行田间试验,旨在分析各杂交组合在与产量、品质和霜霉病抗性有关的28个性状方面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证明了Sprague等(1942)关于亲本选择选配的两个结论及其在白菜育种中应用的可行性,为普通白菜选择育种途径和选择选配亲本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配合力分析,初步选出了亮白叶、矮脚黄、矮抗青三个较好的杂交亲本和矮脚黄×矮抗青,矮脚黄×亮白叶、短白梗×矮抗青及亮白叶×苏州青等四个优良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