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14篇 |
免费 | 26篇 |
国内免费 | 8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9篇 |
农学 | 59篇 |
基础科学 | 49篇 |
68篇 | |
综合类 | 449篇 |
农作物 | 45篇 |
水产渔业 | 62篇 |
畜牧兽医 | 255篇 |
园艺 | 44篇 |
植物保护 | 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37篇 |
2021年 | 32篇 |
2020年 | 22篇 |
2019年 | 34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28篇 |
2016年 | 38篇 |
2015年 | 34篇 |
2014年 | 36篇 |
2013年 | 36篇 |
2012年 | 53篇 |
2011年 | 45篇 |
2010年 | 44篇 |
2009年 | 58篇 |
2008年 | 65篇 |
2007年 | 38篇 |
2006年 | 49篇 |
2005年 | 49篇 |
2004年 | 47篇 |
2003年 | 32篇 |
2002年 | 40篇 |
2001年 | 25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卵特异性连接组蛋白(oocyte-specific linker histone H1,H1foo)是在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与早期胚胎内特异表达的连接组蛋白,它在卵母细胞生长成熟、受精及胚胎发育中起关键性作用.本研究旨在克隆猪H1foo基因,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首先利用5'RACE和RT-PCR的方法获得猪H1foo基因的CDS区,并提交GenBank,登录号为HQ915640;然后将H1foo基因的CDS区连接到载体pMD19-T上,经酶切后定向克隆到表达载体pVenus上,从而构建pVenus-H1foo真核表达载体;用脂质体2000介导重组质粒pVenus-H1foo转染Hela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RT-PCR检测,确定重组质粒在Hela细胞内的表达和定位;最后通过体外转录试剂盒将H1foo-venus体外转录为mRNA,并显微注射至猪卵母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其表达和定位.序列分析表明猪Hlfoo基因CDS区全长1 041bp,编码346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36.45kD,在核苷酸水平上与牛、人和小鼠H1foo基因的相似度分别为75.7%、67.9%和54.3%;真核表达载体pVenus-H1foo转染后,能在He(l)a细胞中表达并可以准确的定位在细胞核;体外转录的H1foo-venusmRNA显微注射猪卵后其融合蛋白也能准确定位于细胞核.本研究克隆了猪H1foo基因并成功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体外转录的H1foo-venusmRNA能在猪卵中正确表达和定位,为进一步研究H1foo在猪卵母细胞成熟以及核移植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2.
针对深松铲尖耐磨性能差、失效频繁等问题,采用火焰喷焊技术在45钢基体上制备了铁基合金涂层,并利用喷焊后试件余温对其进行了淬火处理。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仪分析了涂层显微组织、元素构成及物相组成,利用显微硬度计、磨损试验机测试了涂层显微硬度及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涂层与基体呈良好冶金结合,淬火涂层主要由碳化物Cr_(23)C_6、Cr_7C_3,硼化物Fe_2B,复合相(Cr,Fe)_7C_3以及固溶体γ-Fe(Cr,Ni,C,Si)等组成。与未淬火涂层相比,组织得到细化,涂层显微硬度平均为800 HV左右,较未淬火涂层提高了约100 HV。淬火涂层试件(45钢基体)和未淬火涂层试件(45钢基体)平均磨损质量分别为0.30和0.35 g;田间试验的涂层淬火深松铲尖(65Mn基体)磨损质量为32 g,无涂层65Mn铲尖为70 g,涂层深松铲尖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该研究可为延长深松铲尖使用寿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
本研究采用显微分离技术从蓝粒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2n=6x=42)×Thinopyrum ponticum Liu &Wang(2n=10x=70))根尖细胞中期分裂相中分离出具有4Ag染色体形态特征的单条染色体,对分离后的细胞进行原位杂交(FISH),结果显示细胞中所剩的和显微分离到的单条染色体均为4Ag染色体.利用Sau3A接头介导的PCR方法对分离出的单条4Ag染色体进行体外扩增,扩增的DNA片段大小约为200~2 000 bp,主要集中在250~750 bp之间.以DIG-dUTP标记的蓝粒基因组DNA为探针,与该扩增产物进行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显微分离出的染色体得到了有效的扩增.利用该分离染色体的PCR扩增产物为探针,对蓝粒小麦进行原位杂交,证明显微分离的染色体体外扩增片段确实来源于4Ag染色体.本研究拓宽了染色体显微分离的范围,为构建4Ag染色体文库和克隆位于该染色体上的重要农艺性状基因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74.
微管蛋白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其在蚕豆叶片保卫细胞中的组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新鲜猪脑中提取微管蛋白(两个循环的解聚甘聚合超速离心),经DEAE-Sephadex A50离子层析纯化及罗丹明荧光标记,得到浓度为10.8mg/mL和染料蛋白比0.6(Dye/Protein=0.6)的猪脑微管蛋白荧光探针。将其显微注射于蚕豆(vicia faba L.)叶片下表皮的保卫细胞中,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下观察,发现该荧光标记微管蛋白可以顺利地组装到保卫细胞的微管骨架上,5~10min即可清楚地观察到整合于保卫细胞中的微管网络。在开放气孔保卫细胞中,周质微管(cortical microtubule)沿细胞的腹壁向背壁辐射状排布;而关闭气孔保卫细胞中周质微管则解聚为零碎小片段。以上实验结果为在活体条件下,进一步精细研究气孔运动过程中保卫细胞微管骨架的动态变化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5.
76.
染色体显微切割两种体外扩增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处一数分裂中期1的水稻三体花粉母细胞为材料,对额外染色体进行了显微分离,通过两种体外扩增方法,即接头引物PCRIlinker-adaptor-PCR,LA-PCR)和简并寡聚核苷酸引物PCR(degenerated-oligonucleotide-primed-PCR,DOP-PCR),研究了这两种PCR方法在本研究所采用的微分离染色体体外扩增中的优缺点,认为两种方法都可以有效地体外扩增,但扩增 相似文献
77.
铸造表面合金化工艺制备的合金层存在着硬度高,机械加工困难及合金层与基体结合强度较低而易剥落的缺陷,该研究针对这些缺陷进行研究,采用梯度成分设计原则,制备出不同组分及含量的梯度合金粉剂层膏块,在HT200铸铁件表面制备出硼化物梯度耐磨材料,对该材料的形成过程、微观组织及显微硬度进行了研究,发现该合金层由过渡区→中间耐磨层→表面铸铁烧结层3部分组成,中间层的微观组织为硼化物,其基体上散布着高碳铬铁颗粒,且颗粒粒径影响其与梯度材料的熔合性,并在实际农机铸铁件犁锺上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与未处理零件相比,犁锺使用寿命提高2.5倍以上。 相似文献
78.
对几株粘细菌菌株进行显微特征的观察、比较,从而更直观、更准确地了解粘细菌的形态特征,为粘细菌分类鉴定奠定基础.借助体式显微镜(Stereomicroscope,SMC)、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icity microscope,TEM)技术,对广东药用植物根际土壤分离得到的黄色粘球菌 Myxococcus xanthus 42-lyheh-1、橙色粘球菌 Myxococcus fulvus sp-lmz-1、叶柄粘球菌 Myxococcus stipitatus 42-4-1、匣状粘球菌 Pyxidicoccus fallax 42-10-3、弱小珊瑚杆菌 Corallococcus exiguous 42-3-1、珊瑚状珊瑚杆菌 Corallococcus coralloides 42-x1-4、大孢珊瑚球菌 Corallococcus macropsporus sp-lmz-2、过渡原囊菌 Archangium gephyra 42-10-1和孢囊杆菌 Cystobacter minus 42-mts-2分别进行了子实体结构、菌落形态、营养细胞和粘孢子的观察和精确的测量,进一步完善了粘细菌形态特征的描述,为粘细菌的分类鉴定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9.
80.
在200倍普通显微镜下,熊胆粉末为无色透明结晶体,牛黄粉末为不透明的黄色物质;熊胆粉末表面有不规则丝状结构,牛黄粉末表面为规则的网状结构;为鉴别牛黄-熊胆掺伪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